陳家洛的幸福生活

第一百八十二章 八王議政

永忠心中大驚接著看了下去,“由八位王爺分別統領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八旗旗兵,廢黜弘歷帝位,另淹能即位!”

“果然如此!”,弘明又看了兩遍,似乎要把每一個字都刻到腦子里,看完后就著桌上的蠟燭點燃紙條,一直到最后一個字也化為灰燼,這才重新坐下。

“阿瑪,這不合祖制啊!”,永忠叫道,按照大清開國遺規,正黃、鑲黃、正白三旗,由皇帝自將,稱為上三旗,余下五旗稱為下五旗。每一旗由滿洲都統統率。此時遺詔將八旗兵力分給八王統領,卻是大大的不符祖宗規矩了,擺明是削弱皇帝權廉意。

“哼,到了我滿人生死存亡的關頭,區區祖制又算得了什么?”,弘明冷哼一聲,“更何況我大清起家之時八王議政才是慣例。”,想到這里弘明的心就更熱了,就算到時候爭取不到皇位,弄個議政王大臣的職位也比現在風光無數倍啊!

所謂八王議政是指努爾哈赤諭令八旗旗主貝勒共議國政的政策,和蒙古人的布里爾泰會議類似,都是由極少數的幾個皇親貴胄共同協議一些軍國大事,包括推舉皇位汗位的繼承人;滿清入關后皇太極又改良了這一政策,由宗室貴族中的王與八旗固山額真、議政大臣共同議政的形式,即稱為“議政王大臣會議”。

等到了康熙消滅三藩、攻陷臺灣重新統一全國后,象征著貴族政治權力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必然與皇權產生矛盾。議政王大臣會議人數的增加,較低級別的貴族和大臣的參加議政,實際上降低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嶺地位。順治與康熙時期,由內閣處理政務,而雍正時又設立軍機處。作為贊襄皇帝決策的機構,使權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議政王大臣會議雖然繼續存在,但所議之政,已只限于軍務、皇帝出巡、旗務、少數民族事務及重大刑審案件等具體事務,無關乎軍國大事。也就是說這些人基本成了樣子貨,大清的權利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努力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大臣并不甘心充當吉祥物。還時不時的找些機會試圖恢復八王議政的榮光;理郡王之所以能繼承爵位,正是因為他哥哥弘皙在乾隆初年聯絡八大鐵帽子王想要利用八王議政篡位,事情暴露后被捉拿下獄,他這才撿了個便宜;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弘明已經成人,對事情的經過清清楚楚,那些鐵帽子王地位尊崇,就算牽涉到案子中,乾虜不好將他們處死,只好停俸罷職略施懲戒」讓他們平安度過一劫。

莊親王允祿、履親王允祹※親王弘曉、果親王弘瞻、和親王弘晝、裕親王廣祿、顯親王衍璜、信郡王德昭,弘明腦子飛快的開動,一個個數著這些王爺的背景出身,看能否從中選出合適的人養行合作!

首先莊親王允祿,他是康熙的十六子,弘明的十六叔;雍正年間頗受寵信,歷任正藍旗、鑲白旗、正黃旗都統。乾陋年,任總理事務大臣。兼管工部事務,食親王雙俸。乾履年的時候摻和到弘皙謀逆的事情當中被停雙俸。罷都統職,從此賦閑在家,如今已經六十有五了。雖然身上沒有職位,但允祿輩分高在宗室中頗有威望,再加上罷職后難免對乾履懷怨懟,此人或許可以爭取。

履親王允祹年紀更大。序齒為康熙的十二子,現在已經七十五了,深受乾屢任,一度在乾隆出巡時留他在京城總理政務過在三年前他已經被乾隆免去宗人府事務回家養老了,這么大的年紀恐怕早就老糊涂了。也沒幾天好活了,事關機密不宜找他。

怡親王弘曉,他爹是康熙十三子,滿清的第九位鐵帽子王允祥,滿清立朝以來唯有八位開國時立有大功的王爺承襲爵位無需降等被稱為“鐵帽子王”,允祥成為第九位厚遇可見一斑。可惜的是他并未繼承父親出色的政治才能,反而喜歡上了藏書,據說最近正和一個叫曹雪芹的落魄文人打得火熱,此人不可托付大事。

果親王弘瞻是乾罵小的弟弟,今年才二十七歲,這是個被寵壞的家伙,活脫脫一個話本械里的惡少,聚斂錢財、搶男霸女無惡不作,乾麓在斜候的情分上對他的罪行置之不理,但關懷卻已被消磨的差不多了。對于這個人的處理弘明有些舉棋不定,按說這人不適合當盟友,但是他暴躁的性子利用得當的話或許會有驚喜。

想起和親王弘晝的時候弘時苦笑連連,此人是雍正的第五子,腦子不清楚,沒事干就喜歡在家辦喪事、吃祭品,也不知道雍正是怎么想的,竟會在遺詔里把他寫上。

裕親王廣祿是康熙哥哥福全的孫子,比他高一輩,在鄭親王之前當過玉牒館總裁,現在是正藍旗滿洲都統、宗人府宗令。此人執掌宗人府、手上又有兵權,弘時在心中將廣祿的名字重重的畫了個圈。

顯親王衍璜是豪格的孫子,他家中數代人都未曾出任要職,只是擔任一些閑散的差事度日,對朝政的意向幾可忽視。雍正將他的名字列入遺詔或許是看中了他鐵帽子王的身份,用來拉攏其他七位鐵帽子王吧!

最后一位信郡王德昭同樣是一位鐵帽子王,他是多鐸的四世孫,在雍正年間當過宗人府右宗正,同時還管理正白旗等三旗都統事務,可謂位高權重,在八旗將領中頗有威望,可惜現在已經六十歲了,而且身子不怎么好,這幾年一直在家養病,只能作為備選了。

“阿瑪...阿瑪在想什么呢?”,永忠的聲音將他從思考中喚醒。

“沒事,今日就到這里,你去睡吧得此事萬萬不可在別人面前提起!”,弘明起身收拾好東西推門而出,顯然他已經有了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