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洛的幸福生活

第一百六十三章 招兵

    “戚少保曾云招兵有四要四不要,要曾在田里耕作過的鄉下人,要黑大粗壯皮肉結實之人,要目光有神之人,要見了官府會害怕之人;不要城里人,不要在官府任過職之人,不要年老膚白之人,膽子極大和極小之人都不要。我方此次招兵也應以此為據。”,紅花會的莊子內,諸位當家的喜笑顏開,奮斗多年今日終于可有招兵了。霍青桐手持戚繼光的兵書慢慢的解說道。戚繼光的這套選兵標準,后來曾國藩組建湘軍時原樣照抄,由此可見這套標準是非常適合封建社會需求的。

    但是這些對于陳家洛來說就有些不夠了,他想打造的是一支近代軍隊而不是封建軍隊,“再加幾條吧!這是我紅花會的第一只軍隊,要求提的高一些沒壞處,武林各大門派收徒弟還要挑一挑呢,咱們這也不能隨便什么人都放進來啊!”

    “呵呵,陳總舵主這話說得,各門各派選嫡傳弟子的時候要求雖然比咱們現在嚴的多了,但那些都是一個師傅帶一個徒弟,咱們現在可比他們招收外門弟子嚴的多了!”,眼見大業有了希望,連無塵道長也開起了玩笑。

    “道長你這是盤著給你的追魂奪命劍找傳人了吧?”,陸菲青立刻附和,大廳內頓時響起一片笑聲。

    “好了,大伙兒都議一議,還要加上那些標準?”,眾人見到陳家洛右手下壓頓時止住了笑聲。這讓他感到頗為欣慰,經過此事自己的威望又高了一重。

    “我先說說吧,咱們將來的軍隊中肯定要有大炮。炮兵可是一項技術兵種,若是不習算學恐怕無力承擔此重任,我建議若是讀過書的優先錄取。”,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高類思、楊德望二人和這些當家的也混熟了,看著眾人都在思考楊德望說道。

    “若是進過學的人恐怕不會來貪圖這幾個銀子。”,陸菲青搖搖頭反駁道。

    “二位遠赴海外多年,怕是對大清有些陌生了。這也怪不得楊先生。”,陳家洛對楊德望投以安撫的眼神解釋道。“大清到如今也是文貴武賤,但凡認識幾個字的都不會甘愿當兵,再說了如今能讀得起書的家里多多少少有些勢力,就算是入了鄉勇。護衛鄉里倒也罷了,只怕將來起事之時不肯跟咱們走啊!”

    “如此以來不妨將鄉勇的年紀降低一些,年輕的時候讀書學的快,咱們白日操練夜間讀書,不怕他們趕不上來。”,楊德望再次建議。

    “如此也好,到時候就有勞高先生和楊先生了!”,陳家洛點點頭表示贊成,“若是有識字的來投。查查他的底細,如果家里和官府有深仇大恨的不妨也先招進來。”

    “所有人都要摸摸底細,要是有鄉紳家的人想進來分一杯羹的絕對不能要!”。石雙英補充道。

    “如此以來這福鼎縣恐怕招不夠一千人啊!”,趙半山苦笑著說。

    “當然不會只在福鼎招收,咱們紅花會在江浙一帶有的是人!有勞四哥再去江浙跑一趟,按照咱們的標準招一些年輕可靠地會眾過來。對了,可以在義烏一帶多招一些,戚少保當年的精兵大多都是從義烏招的。咱們將來也要練出一支堪比戚家軍的精銳來!”,文化可以后期補充。性格卻是天生的,既然歷史已經證明義烏出精兵,那么不拿來用用就太可惜了。

    “咱們廣東也出好漢!”

    “我也可以去湖北招一些!”

    眾人的激情很快被調動起來,七嘴八舌的提出自己的建議,霍青桐手握毛筆飛快的在白紙上記錄著,眾人雖然沒有明說,但這批人估計是要歸她帶領了。吵吵鬧鬧的議論了兩個時辰,終于把招兵的任務安排完畢。

    “姓什么,叫什么,今年多大了,家是哪里的?”,縣衙門口的空地上擺著兩張桌子,桌子前面排著長長的隊伍,陳家洛和陸菲青分別坐在桌子后面,對著七里八鄉趕來的年輕人問出一連串的問題。

    “小的...小的叫楊...楊大柱,今年十六了,是....是塘底村人!”,一位皮膚黝黑、身材結實的年輕人結結巴巴的答道。

    陳家洛打量了一番,年齡、身高、健康情況和氣質都基本符合招兵的標準,點點頭道,“行了,在這張紙上按個手印,然后拿上去后面跑幾圈,舉舉石鎖。”

    楊大柱千恩萬謝的拿著代表初試通過的表格走到后面,里面早有無塵道長、霍青桐等人招呼著。陳家洛伸了個懶腰,回頭望著縣衙大門上的匾額,心中笑道,從古到今除了隋末那些世家子弟,在縣衙門口招兵準備造反的恐怕只有自己了吧?

    可惜咱們這“康乾盛世”的百姓日子過得還是有些苦啊,大半來應募的百姓都是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迫不得已之下陳家洛只好降低招收標準,又加了一道流程,讓習過醫術的陸菲青來給他們檢查一番,若是補充幾個月營養能挽救回來的就先暫時錄取。

    “官爺,小的真的只有二十三歲啊!小的絕對不敢欺騙大人啊!”,一個外表看起來快四十的漢子佝僂著背哭道,“官爺您就收下小的吧!只要給小的一口吃的,您讓小的干什么都行!”

    看他這幅瘦骨嶙峋的樣子,也不知道是餓了多少天了,陳家洛心中的同情慢慢浮起又漸漸消散,隊伍里像他這樣的人好多著呢,若是答應了他其他人是收還是不收?他嘆了一口氣安撫道,“若是想吃飯我倒有個去處,過幾日知縣大人要招人修筑堤壩,給的銀子雖然沒有鄉勇的多,但吃幾頓飽飯還是沒問題的!”

    好不容易把他哄走,陳家洛又開始面試下一個人,一直到夜間盤算下來才收了不到百人,這淘汰率都堪比后世的公務員考試了;由此可見我大清百姓的身體健康狀況到了一個何等嚴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