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洛的幸福生活

第一百二十九章 海龜

一聽陳家洛要去見高類思和楊德望,趙半山遲疑的說道,“總舵主,方才已經安排好要設宴招待王經隆,現在廚房估計已經準備好了!”

“哦,是我有些過于激動了!”,陳家洛拍拍腦袋,“多謝三哥提醒,不過上菜還要一些時間,我先去見見二位,待宴席過后再去正式拜訪!”

“總舵主又忘了!”,趙半山笑呵呵的說道,“我如今可是四當家,三當家早就變成陸大哥了!”

“叫慣了一時卻改不過來。”,陳家洛跟著笑道,“如此四哥在前引路,我去拜訪一下這二位不遠萬里歸國的傳教士。”,沒走兩步陳家洛又想起叫趙半山四哥的話,該如何稱呼駱冰呢?再叫四嫂的話難免誤會啊。

“總舵主,這二位就是高類思、楊德望。”,趙半山把陳家洛帶到后面的一間小院里,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兩名身穿天主教黑色教袍的青年,一名正在書桌上用鵝毛筆寫著什么,另一名則在后面翻看一本厚厚的書,并不時和他說些什么。

陳家洛抬手示意趙半山不要打擾他們,輕輕走到二人背后,只見紙上寫著《中國問題集》五個大字,下面細細的列出一系列的問題,陳家洛粗粗掃了一眼,只見問題涵蓋財富、土地分配、耕作、印刷術、中國歷史等疑問,見他在回答印刷術的問題之時陳家洛忍不住插話道,“若是用膠泥活字,銅板卻是比鐵板好一些,宋人周必大曾用從沈括哪里學來畢昇的方法加以改進,用銅板印刷了自己的著作,不過在成本上銅板卻是比鐵板貴得多。”

“為何用銅板比鐵板好?”,問題出口那人才回過頭來,見趙半山陪著一名和自己差不多年紀的人來到房中,忙起身行禮,“在下高類思,敢問這位兄臺是?”

“在下陳家洛,高兄、楊兄為求學不遠萬里實屬不易,那歐羅巴比天竺要遠得多,二位兄臺此舉遠超昔日玄奘禪師西游之旅啊!”,陳家洛連忙回禮贊道,“方才見二位專心致志,因此未敢打擾,還望二位兄臺海涵。”

“原來是紅花會的陳總舵主!原主保佑您!”,高類思面上并無驚訝,熟練地在胸口畫了個十字后問道,“陳總舵主方才說銅板比鐵板好卻是何故?”

“這是因為銅的導熱性比鐵要好,易使粘藥熔化之故!”,陳家洛解釋道,也不知道如今的物理學研究到金屬導熱性的問題沒有。

“導熱性?”,楊德望放下手中的書贊道,“陳總舵主這個詞用得好,不過這個詞卻不像是我華夏固有詞匯,陳總舵主是從哪里得來的?”

物理老師教的啊,不過卻不能直說,掃了一眼楊德望剛放下那本書的封面,只見上面寫著幾行法文,陳家洛前世只學過英語,法語的話則只是當初為了泡妹子學了一句“Je-t‘aime”,于是故作好奇的拿起那本書問道,“敢問楊兄這是何書?”

“此書名曰《關于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乃泰西研究財富如何產生、流通之學,為法蘭西國財政總長杜爾哥的著作。”,說完怕陳家洛不懂還專門解釋了一句,“這財政總長類似于我大清的戶部尚書。”

高類思揚了揚手中寫滿問題的紙張道,“我這《中國問題集》也是杜爾哥先生在我臨行前交給我,上面一共列了五十二種問題,事關我華夏的大小事宜皆在其中,杜爾哥先生囑咐我二人務必詳盡無誤的答好寄回法蘭西。”

杜爾哥?這人貌似聽說過啊,陳家洛在腦子里細細的回想了一遍,才想起自己在學習西方經濟史的時候聽過此人的名字,是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學派——重農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們視農業為財富的唯一來源和社會一切收入的基礎,認為保障財產權利和個人經濟自由是社會繁榮的必要因素,這也和儒家長期以來的思想有共同之處,怪不得此人對中國會如此感興趣;一想到如今西方的杰出人物紛紛對中國投以好奇和向往的目光,再看看中國,自從教皇克雷芒十一世1704年發出禁約,正式禁絕中國禮儀后,中國官方漸漸停止了和西方的交流,再也沒有了像徐光啟、孫元化那樣肯開眼看世界的士人,一直到百年后滿清才被大炮打開國門,一百年的時間就這么浪費了。

“能得高兄如此認真對待,想必這位杜爾哥先生是那法蘭西國的大才了?”,陳家洛繼續說道。

“那泰西諸國雖不習儒術,但也是人才輩出,這位杜爾哥先生在經世致用上見解頗深。”,回國后一說起自己在歐洲的事,那些讀書人都投以鄙夷的目光,好不容易有人對此感興趣,高類思的話也多了起來,“不過和另一位亞當斯密先生相比,這位杜爾哥先生的才學卻又略遜一籌,我二人在哪法蘭西國的國都巴黎與亞當斯密先生深談過幾次,此人在經世之才上不遜于管仲、陶朱。”

亞當斯密這名字可謂是如雷貫耳啊!只要是對政治學、經濟學稍有涉獵的人都不會沒聽過《國富論》的名字,要是能把他忽悠到中國來可就賺大了,陳家洛忙問道,“高兄可還與這位亞當斯密先生有來往,可否請他來我華夏?”

“此事恐怕不易。”,高類思搖搖頭,“此人正在準備著書,恐怕沒有時間過來。不過我與他多次秉燭夜談,他胸中所學我也略知一二,陳總舵主若是有事相詢,在下也能說上只言片語。”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陳家洛擊掌贊道,“以后免不了多多勞煩二位先生!”,見他還要說話趙半山趕緊咳嗽一聲,陳家洛這才想起宴會馬上就開始了,于是抱歉的說,“小弟有急事要去辦,若二位兄臺不嫌棄的話,待事情辦完咱們再談!”

二人點頭同意,陳家洛出門前又回頭道,“對了,在下還有一位友人對數學頗有研究,過幾日他就到杭州,到時咱們一起聚聚!”

注:這倆人和杜爾哥的交往是史實,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多次引用中國的資料,或許是因為接觸了此二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