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鹿原開始的諸天

240、跛腳老漢死了

兄妹兩人談了一會。

大約一刻鐘左右。

耳畔漸漸寂靜了下來,偶有犬吠聲迭起。

“時候不早了,睡吧。”

白貴對著聽故事,聽得意猶未盡的劉寶兒說道。

他善寫書,講故事娓娓道來,

雖沒有評書人說得那般慷慨激昂,但引人入勝還是能做到的。

“是的,大哥。”

“我這就回房歇息……”

劉寶兒睡眼惺忪,水靈靈的眼睛露出疲態,打了個哈欠,整飭了一下衣衫,就告了別。

衣衫是通白的睡衣,罩了大紅色的外袍,脖項處鑲嵌著皮草圍脖,挺富貴的打扮。

白貴點頭,目送劉寶兒離去,這才回到臥室門。

臥室燒著炕,暖和。

他朝著火炕里面扔了一些硬柴,封住灶火。

這才合衣上炕。

次日一早。

白貴提了不少禮品,踏著昨夜落的雪花來到了白鹿村祠堂。

祠堂外面,還有一些灶臺的余跡,還未拆完。

他這才是來拜訪徐秀才。

昨日在席間,他也和徐秀才談了不少話,只不過淺談輒止,并未深談。

剛走到祠堂外面四五步的時候。

西邊廈屋的學堂,有蒙童念著書,朗朗讀書聲傳出。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此時尚是蒙童自發的早讀時間,而非早學。

“白鹿村學堂文教,又勝往昔。”

白貴暗自感慨。

他聽聲辨音,這些讀書聲差不多有二十多人的樣子。要知道,五年前,可只有寥寥四五人,這時候才能早起,并且進行早讀。

走近祠堂,門房處。

他透過窗欞的縫隙,沒有看到跛腳老漢。

“他死了,去年死的,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死的,無兒無女,死了,沒后人操辦喪事,校董買了柳木棺槨將他葬在了你們村的祖地。”

“現在白鹿村各門各戶都有賺錢的買賣,誰也不肯做守村人,打更,看祠堂……”

徐秀才喝著紅棗粥,談及此事道。

白鹿村學堂,校董即為族長白嘉軒,學監為鹿子霖。

“先生,我去門房看看……”

白貴忽的,心底添了一些悲涼來,他想著說道。

他和跛腳老漢的關系不怎么樣,交涉不多,跛腳老漢若說對他好,也只是一次晚上借給了他打更的棗木燈籠,他后來回了禮,兩人沒了什么交往。

論起來,昔日他和周元在門房借灶,跛腳老漢對周元更顯照顧多些,也是,那時候的周元是財東家的兒子,而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長工兒子,吃了上頓沒下頓。

但人呢,生著的時候,不會怎么想念,不會怎么多看一眼。

但死了之后,卻突如其來想起他不錯的行徑。

“你看看也好,他在門房里死的,很多人都避而遠之,不怎么走這里,前些日子,學監還商量著,要請陰陽先生,在門房撩火,去去晦氣……”

“你是文曲星下凡,有孔圣庇佑,不會有事。”

徐先生點頭。

他咕嚕嚕一口喝完了紅棗粥,繼而起身,摸索了一陣,從壓床底的匣子中,取出了一個銅鑰匙,嶄新,黃橙橙的,沒落上銅綠,看起來保管的不錯。

“這就是門房的鑰匙。”

他道。

白貴拿起鑰匙,掀起長衫,走了幾步路,就到了門房處。

打開門。

灰塵撲面。

里面確實荒涼的沒什么東西,如果有,早就被人撿拾走了,如他上學的漆木黑板,就是卸去一個窯洞的木門,那窯洞是死過人的,早就荒廢了。

靠近土墻的灶臺,灶口處有著草木灰。

忽的,他望見灶口下面的出風口,大概三四個紅磚壘起來的口徑。

斜視過去,能看到幾個德懋恭的水晶餅點心,早已風干不成樣子,落上了一層薄薄的灰塵,倒是酥皮上的“德懋恭”紅印還能看出一二顏色。

這是他中了滋水縣案首,返村之后,給跛腳老漢送的禮品。

估計,沒舍得吃。

白貴退了步,合上了門,重新落了銅鎖。

“你要是今后有機會,可以去他墳頭看看……”

“他算是不錯了,至少死后還有棺槨安葬,其他村的……”

徐秀才搖了搖頭,嘆息一聲。

每個村子都有守村人,跛腳老漢還算不笨,可以打更,能謀個差事生存下去,生前不說吃飽喝足,但不至于太過忍饑挨餓。

“等年關過后,上墳的時候,我給他燒點紙錢。”

白貴點頭,應下了這件事。

到時……算是順路。

說的難聽一些,僅是跛腳老漢還不至于讓他特意拜祭一番。畢竟依照兩人的交際,跛腳老漢沒給他留下什么大恩大德,門房的灶臺是族產,他們作為學生本就可借用。但不管怎么說,憑借這點恩情,他日后每年拜祭祖墳的時候,給跛腳老漢燒一些紙錢,還是可行之事。

跛腳老漢死去只是一件小事。

白貴很快就和徐秀才說起其他的事情。

“現在沒了科舉,白鹿書院也瀕臨解散,生員們離開了書院,到省城,到外省投考新式學堂……,新上任的彭縣長,前幾年還是彭縣令,半年前請朱先生任職了縣級師范學長……”

“不過我聽同年說,朱先生最近打算辭呈這師范校長一職,組織飽學鴻儒,打算編撰縣志,這其中有他的同窗,也有門生,都是關學門派至死不渝的信奉者,全是名士賢達,是一鄉的人之楷模……”

徐秀才緩緩說道,言語中盡是蒼涼之感。

短短數年,天傾時變。

“再過幾天,趕在年關前,我會到滋水縣城一趟,拜謁朱先生。”

白貴神色鄭重,點頭道。

他也是關學門人,現在朱先生組織關學門人開始編撰縣志,他作為門生,理應前去助一把力氣,盡管只是縣志,但修史本就不容易。

“其實依照朱先生的才學,到哪里都能任職,別說縣志,就是省志也修得……”

“一年前,張將軍親自坐車來到滋水縣城,就是想請朱先生他這個同年出山,但朱先生都婉拒了……”

“朱先生是不愿意出仕!”

徐秀才說道。

盡管他知道,依照白貴的品性,哪怕知道朱先生修縣志也不會生出小覷之心,但他對其該有的提醒和點撥還是要有的。

“這我清楚,朱先生的才學,我是佩服萬分的……”

白貴點頭稱是。

甭看朱先生只修縣志。但這道理和考第一名考第二名的道理差不多,考第一名是因為只有第一名,分數只有一百分,考第二名的,是因為他的能力只夠九十九分。

朱先生就是那個第一名。

“對了,你還吃紅棗不?”

徐秀才看白貴邊喝著粥,邊吐著棗子,棗核堆積成一座小山,忍不住一笑道。

說著話,他就從自己的書篋拿出了一包紅棗,抓拾了十幾個,一股腦塞到了白貴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