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子會意。
揭開馬車門簾。
白貴和山田光子這才下了馬車,來到jing武門前。
和去徐秀才家中一樣,有什么身份盡量先擺出來。先敬羅衣后敬人,這才是常態。身份擺完之后,你該謙遜就謙遜。
荀子的性惡論,才是世人的本性。
禮是后天教化的,而惡則是根植于內心的。
“這人是……”
一副時興長袖綢緞衫打扮,有些老態的霍元甲來回掃視左右門人,見到門人一臉茫然的樣子,心神疑惑頓生,以警惕的目光看待白貴。
“難道是東瀛人?”
他有些猜測,畢竟白貴身旁跟著山田光子。
山田光子一副和服打扮。
“霍師,在下白貴字美和,此次學校派遣我和光子來滬市做研究,所以我順便過來拜會拜會霍師,還請霍師勿怪……”
“有什么打擾的地方,請霍師見諒。”
白貴露出笑容,上前說道。
他這一句話激起千層浪。
雖然霍元甲收到陳真寄來的信件之后,并沒有將白貴與jing武門的瓜葛宣之于眾,但白貴在國內也是鼎鼎大名,談不上什么耳熟能詳、婦孺皆知的地步,但jing武門的學徒可有不少是滬市學校的學生,定然知道白美和這三個大字。
“白美和是我們jing武門人?”
“這個消息太震撼了,想不到白美和也會來jing武門學藝……”
一時之間,門前站著的年輕弟子竊竊私語,神色激動。
“肅靜!”
“館主和白先生說話,有你們插嘴的余地嗎?”
農勁蓀當即冷喝一聲,說道。(jing武英雄中的農勁蓀,不涉及真實人物。)
不過等眾門人停止喧囂之后,農勁蓀也有些忍不住上前和霍元甲一同與白貴攀談起來。
畢竟,活生生的大名人就在眼前。
霍元甲雖被尊為霍老英雄,可這是大家抬臉給面子,若論真正的地位,文人才是主流,除非學武的能考中武舉人,這才算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而……武舉人,也不單單是考武功,考試內容第一場是考核騎馬射箭,第二場考核技勇,第三場是考核兵法。
然而白貴的身份可不單單是秀才功名,他有留洋的經歷,又在東瀛被捧為名作家,這身份即使是張董事這樣的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人,都會趕來結交……
所以此刻霍元甲和農勁松如此姿態,實屬正常。
“是的,白石教授定下了研究任務,我特意回國一趟……,白石教授,你們應該或許聽過,在槍炮一書的致謝詞中,我有提到過他……”
白貴語氣謙和,一點也沒有盛氣凌人的姿態。
擺架子,他出場先用高檔馬車已經鎮住了一些人。
此時姿態謙和,對于不少人來說,就是受寵若驚了。
人都是有受虐的傾向。
如果他沒有此番作為,直接入內和jing武門打成一片,有些人就會真的不知道天高地厚,倒時,反倒會有些難以下臺。
“研究文學,我是不怎么懂的……”
霍元甲恍然大悟。
原來是這么高大上的內容,他一個粗人,確實不太懂。
他接著讓弟子讓出一條敞道,引著白貴走進jing武門,邊走邊說道:“白先生,你先進屋,進屋之后再說……”
“霍師不必這么稱呼,叫我美和就行,你可是派遣陳真傳我七十二路擒拿手,也算是我的師父。”
白貴說道。
“那我就叫你美和了……”
霍元甲一臉高興。
他身份實則不怎么低,在滬市也是有牌面的人,但他的牌面和張董事的牌面,就無疑差了一些。和船越文夫相似,即使船越文夫能結交公卿,但一些規矩還是要守的。
“農大叔也稱呼我為美和吧,不必見外……”
“我也算是jing武門的弟子!”
白貴對著一旁的農勁蓀也一同說道。
農勁蓀乍一看好似在jing武門地位不怎么高,實則是僅次于霍元甲的存在,而且農勁蓀也算是jing武門的股東,只不過館主由霍家人擔任,農勁蓀算是jing武門的元老級別存在。
“農大叔?”
農勁蓀咂了咂嘴,念叨了幾句,不由自主的臉上多了一層榮光,容光煥發。
進屋,入座。
霍元甲當即吩咐jing武門的根叔趕緊買菜燒飯,做一頓盛宴款待白貴。
白貴也沒推辭。
他雖然剛在榮順館吃了大餐。但到了主人家不吃飯,就是看不起主人家,哪怕夾上了兩筷子,也比冷硬拒絕要好得多。
更何況,他習武之后,一頓也吃的多,榮順館是高檔餐館,料理都比較jing致,他要是多吃,就難免有些不太雅觀。
“此次我來jing武門,一來是想要拜訪拜訪霍師,霍師的威名我在秦省的時候就已經聽過,二來則是我聽說jing武門的七十二路擒拿手,能與霍家的七十二式迷蹤拳相配……”
白貴和霍元甲、農勁蓀談了一會話后,就說出自己此行的目的。
哪有什么無欲的圣人。
他此次登門拜訪,別說他自己,霍元甲也不相信白貴別無所求,真的是慕名而來,看一看他……
一個糟老頭子有什么好看的?!
所以,登門拜訪必有所求!
“七十二式迷蹤拳……”
霍元甲有些猶豫了。
迷蹤拳又叫燕青拳,因水滸傳的天巧星燕青而得名。燕青拳是內外拳兼修,剛柔并濟,既有內家拳煉jing化氣、弧形走轉之勢,又有外家拳的開張、劈打,舒展之態。招式大開大合,內蘊殺機,有排山倒海之勢,專擊人身之要害,往往一招半式就能制人于死地。
此拳亦是子午門三十六殺手功之一!
相傳,宋時的周桐和其弟子林沖、盧俊義也是習練此拳法的高手。
而jing武門的七十二式迷蹤拳,則是他遍閱歷代迷蹤拳法之jing要,推演幾十年才推演創新而出的……
他內心早就定下規矩,只傳給歷代掌門(館主),絕不外傳。
然而上次因心急徒弟陳真,所以找到吳公使……,吳公使和他再拜托白貴出面解決麻煩,后來雖說傳下了七十二路擒拿手給白貴,但未免有些不講道義,七十二路擒拿手并非白貴請求讓他傳授的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