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伐清

第六百零一章 過個好年

秋末冬初的海風,剛烈地如同草原的烈馬,吹起的巨浪拍打著鐵皮覆蓋的船體,發出巨響。

整個船體來回晃蕩,張浩膚色黝黑,在這樣陰沉的天氣里,依然傳的很是單薄。

他看到船頭的景王朱琳灝,大驚失色,趕緊扶著桅桿過去大聲道:“殿下,外面風大,快回船艙吧!”

朱琳灝的臉上不知道是風吹的,還是心理作用,稍微有些蒼白。她的眼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迎著風說道:“來年春天,能不能到西洋?”

張浩將她執意不肯回到溫暖如春的船艙,心中也對這個曾經的小皇帝有了一絲敬意,張嘴道:“不出意外,歲末春節左右就可以到咱們的運河,來年一月份就能殺到洋酋的老巢。”

朱琳灝灌了一嘴的風,臉上竟然還能笑得出來,拍著手說道:“好!常聽人說起父皇征戰的英雄舊事,原來果然這般令人神往。”

旁邊的水手,大部分都經歷過更加駭人的風浪,對這點風還不放在眼里,聞言都笑了起來。

四處張望天水一色,早就沒有了陸地的影子,朱琳灝的心思就像是海鷗一般,只感覺此刻才是真正的自由。天地浩渺成一線,心中的快活簡直要溢出來了,這么多年的牢籠生活,此刻才算是沖破了,得到了自由。

遠處的主帥船上,臺灣水師提督陳邦彥剛剛上任,他從瓊州調往臺灣,剛一上任就趕上了這場遠征。

朝中官員雖然都不同意西征,但是水師將士們卻早就渴望出海,他們和廟堂上的高官不同,渴望建立功勛來封妻蔭子。

守著偌大的海域,只是聽聞洋酋縱橫四海,華朝水師坐擁無數戰艦和幾十萬水師將士,卻要守著海岸線護衛商人,他們怎么咽的下這口氣。

皇帝出征在京官們看來是一意孤行,在水師眼中就是雄才大略,所有人憋著一股勁,要打出威風來,讓大家知道水師的作用。

海上的歲月過的特別快,轉眼已經是兩個月后,連成一片的水師好像是一個移動的島嶼一般,早早地飄過印度洋來到了非洲的海岸線。

在這里有依靠運河建造的幾座城池,當初姚啟圣招募了幾十萬非洲民夫,他們在挖運河的間隙,順道修建了幾座城。

這些人不愧是修建過金字塔的人的后代,磊城的本事還是有的,尤其是在華人的監工設計下,幾座城池都頗有中原氣象。

彭柱澤下船之后,指著城門笑道:“河口城,這個名字還真應景,不知道的還以為到了江淮呢。”

在他身邊的心腹分成兩伙,一伙是黑瘦黑瘦的土家親兵,一伙是攏發青衫的書生。

馬上就有蘇州大學的專供土建的學生站出來指點江山,把這個河口城的優缺點一一列出,彭柱澤不停地點頭,說道:“此乃我們水師的后路,也是進攻的橋頭堡,這個地方勢必要建城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堅城才行。你們幾個就多用點心思,把它改造一番。”

幾個學生點頭道:“謹遵校長吩咐。”

彭柱澤嘿嘿一笑,他現在已經不是校長了,但是蘇州大學的學生還是用老稱呼。

彭柱澤頗為受用,從來不指正他們,反倒樂在其中。

要知道,就連皇帝陛下,心情好了也叫一句彭校長的。

自從運河開通之后,望來的華商船只就多了起來,現在戰火迫在眉睫,依舊有不少人在這條航線上冒險。

六國聯盟組建之后,歐陸各國的反華、排華情緒高漲,很多地方已經不允許華商登陸。

所有的商人都在等著水師的到來,等他們大呈神威,就像當初叩開日本國門一樣,為商人們打開這些港口。

華商在歐陸擁有著絕對的優勢,對比當地的白人作坊和小店主來說,他們擁有更好的技術和更物美價廉的商品。

在歐洲的小店主們,就是資本主義的萌芽,他們現在還很弱小。

華商就像是烈日一般,會輕易將他們灼傷,一個成熟體質下的資本集團,可以輕而易舉地強占他們的市場。

華商的麻布和絲綢,分別壟斷了紡織業兩個階層的市場...你怎么跟我比,我一個紡織廠內,有來自印度和緬甸的低價棉花,量大管飽;有日夜不停的蒸汽織布機,生產力驚人。

歐洲小店的棉布又貴質量也不好,最重要的是他們壓不起價。

華商可以輕而易舉地搶占他們所到之處的市場,讓當地的小店主和作坊主們遭受滅頂之災。

如此一來,歐洲各國排華到也說得過去,再不排華他們就將被吸干了。

很多歐洲的明智之士和經濟學家都紛紛發表文章,直言華人的商品傾銷對于歐洲的破壞,在他們看來這已經是一種壓迫了,各國政府必須采取斷然措施,保護本國的小店主們。

彭柱澤可不管這么多,在埃及等待后續的水師陸續抵達之后,一支數目龐大到足以讓歐洲顫抖的水師,已經開進了地中海。

歐洲各國還在觀望,誰都不敢貿然動手,望著海面上那密密麻麻的戰艦,別說是打仗,光看一眼都暈。

唯有西班牙到處奔走,他們是直接的討伐對象,當然心急。

腓力四世平日里太過囂張張揚,現在也徹底慌了神,他派去偵察的士兵回來告訴他,地中海上的戰艦上的炮口,比天山的星星還要多。

現在華軍還不急著進攻,因為春節到了,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事了。

先過個年再說!

轉眼,春節又至。

金陵城中侯玄演密切關注西征的情報,但是相隔太遠,他也只能很久之后聽到消息。

金陵依舊熱鬧,這里沒有任何排外的法案和行動,到了這個地步,已經不需要通過排外來保護自己了。

金陵的街頭隨處可見異國面孔,他們來到這里學習、研究,華朝的包容性充分體現了大國氣象。

皇宮內,也有很多異域面孔,比如說來自印度、爪哇等地的宮女,身穿宮裝來回走動。

侯玄演宮中設宴,與大臣們共度春節,盛典氣象已經遠邁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