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694章 一天

如此壯觀的場面,同樣也讓宋軍目瞪口呆。新匕匕奇新地址:.

其實王巨自己也感到了震憾,他心中默默地想道:不知這樣的虎踞炮有沒有蒙古攻打襄陽的回回炮厲害。

不過搭配大霹靂彈與猛火油,它們可以說是冷兵器時代攻城戰中最強的攻城武器了。于是王巨心中又想,不知道如果攻打靈州時,推出更大規模的虎踞炮,能不能攻下靈州。

當然,大理軍隊與西夏軍隊不好比擬的。

特別是高家這批親信的軍隊,就更不好比擬。

黃驊也輕輕地說道:“真是激動人心的場面哪。”

他又說道:“少保,城中也失火了,可以進攻了。”

王巨前來是占領的,要么就象交趾那樣徹底的破壞,要么就要將當地治理起來,大理則是后者,如果城中燃起大火,為了安置百姓,就必須要重修。做為大理第二大城市,想要重建,得花多少錢帛?

不過如果真攻不下來,殺紅了眼睛,那什么也不會管了。

王巨點了點頭,進攻命令下達。

各門虎踞炮繼續拋投,后面又有許多神臂弓手用神臂弓進行掩護。

然后各隊兵士從大營里將各臺云梯推了出來,順著堤壩推到城墻下面。

攻城戰這才真正開始。

這是真正的云梯,小型滾石檑木與弓箭根本不管用,不過一些大型檑木還是將云梯上的擋板砸碎,讓下面的兵士產生了傷亡。

不過大多數云梯成功推到城墻下面。

下面的兵士將折板打開,一下子就搭到城頭上。

所以往后去,自明朝時起,一些重要的城池城墻越來越高大。這就是防止云梯與普通的攻城梯。但也未管用,所以某種意義上吳起那句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也不能說不對。

可這個江山在德真的很難很難……

那是明朝了,現在善闡城還是在唐朝城池基礎上進一步修葺的,也就是標準的唐朝城墻。高兩丈。

這個高度對云梯來說真的不算什么,每一臺云梯的折板都搭在城頭上。

第二波傷亡開始,云梯的作用僅是能掩護士兵成功地將云梯送到城墻下面,并且不易將它推倒。它最終還是得要士兵爬上去。再登上城頭。

為了防止誤傷,神臂弓與虎踞炮一起停了下來。

還有一些亡命之徒開始了反擊。

慘戰開始。

但這個時間并不長,甚至自始至終善闡城就沒有將宋軍逼下城頭過,反而涌上城頭的宋軍越來越多。

善闡城中的兵力不多,加上有的士兵看到段正淳。心中猶豫不決,再加上虎踞炮所帶來的震懾,許多士兵都自己兒逃下城頭,現在不知道往哪里躲了。

因此不到一個時辰,宋軍就漸漸將東城門這片城頭完全控制住,放下吊橋,打開城門。

王巨說道:“進城。”

宋軍一批批沖入城中。

看到宋軍沖進了城中,城頭上再無一個高家將士反抗了。

宋軍接著控制了西城門,這才滅火抓俘。普通的士兵暫時關押起來,安定下來后。會全部釋放。至于重要的將領,則一個不留了,這是防止劉黑闥這樣情況產生的(劉黑闥是竇建德手下著名大將,竇建德兵敗后,劉黑闥逃隱歸鄉,結果不久被竇建德手下舊將范愿勸說,再度起兵造反,一度讓唐朝頭痛萬分,并且擊斃了羅成的原形羅士信)。雖然大理不可能有劉黑闥這樣的牛逼人物,不過萬一有一個比較厲害的將領逃了出去。再起兵謀反呢?

接著便是城中各個貴族,這些貴族多與高家十分親近,以后大理新都城就在善闡城了,這些貴族當然也不可能留下。

還有一些親近高家的大商人同樣不能留下。

并且他們家中都有大量資產。王巨現在最缺的是什么,錢!

但也不是為了錢而去胡亂地殺人,城中與高家不親近平時又沒有什么嚴重惡跡的商賈,則全部保護下來,也勒令三軍不要抄掠他們家中任何財物。

抓捕在繼續。

這個時間有點長,沒有三四天是休想結束的。

但最重要的……王巨進了城。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城中的倉廩。

可打開倉廩的門,一個個地看,看后臉色很不好。這些倉廩里還有一些糧食,甚至有一些腌肉以及其他物資。

不過王巨手中乃是十幾萬大軍要吃喝,況且還要備儲一些糧食,以防突發的災害災難,想要百姓忘記掉以前的國家,那么只能比大理做得更好。那么兩三年下來,這些百姓就會認為自己是宋朝人了,或者中國人了。

那么這些糧食物資是遠遠不夠的。

黃驊說道:“少保,可能他們與楊家作戰,大多數物資運到了弄棟城。”

“醇之,弄棟城會有一些,但不會太多。”王巨很清醒地說。

看來楊高兩家爭勝負,消耗了大量物資與糧草。

王巨走了幾步,說道:“對和將軍下令吧,拿下秀山城后,將鎮池南邊幾個部族平定,立即率領大軍轉戰到最寧府。

最寧府也要平分耕地的,它的東面就是特磨道,東南就是交趾。宋朝得到了交趾,又想治理大理,最寧府的地理位置尤其重要。

但主要原因還是為了就食。

廣南西路經過王巨治理,去年糧食大豐收,不過去年糧食用量驚人,特別是流民的用糧,以及遷徙百姓安置的用糧,所以糧食十分緊張。不過在王巨推廣下,許多地區開始種植了冬小麥。

這批冬小麥離成熟時間很快了,但郁水水系只能通航到廣南西路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仍有郁水各條支流,但不易通航了。所以只有從陸地將糧食一步步運到大理。

東南的交趾也是如此,富良江雖然貫穿了無理山哀牢山之間的山谷,但通航的河段只能維持最寧府的南部,再往前,河流險湍,無法再航行了。

水路還好一點,只要上了陸地。運輸成本將會立即激增。

盡管交趾那邊旱季稻也快到了收獲之時,卻沒有辦法將糧食大規模運到大理中部甚至西北部地區。

僅是一個損耗,就會是一個巨大的天文數字。

姚麟憤罵道:“這兩個敗家子。”

王巨捏了捏鼻子,也不能說楊義貞與高智升是敗家子。出現這種局面,卻是自己推動了。他走了幾步路說道:“黃驊,于后方全境張貼一張露布,從現在起,凡是在這一個月內與后方各個管事簽訂賣糧協約的。無論粟米麥豆,今年每斗皆增加十文錢向他們收購。”

“那會增加許多用度。”

“醇之兄,這場戰役不僅我們在用兵,高楊兩家用兵時間更長,多少破壞了春耕生產。況且戰事還沒有結束。即便拿下高楊兩家,后面還會有許多地區叛亂,或者不向我朝誠服,那就會用兵。這個時間可能延續到秋后,甚至明年。況且百姓本身也要吃飯,民以食為天。南方天氣大多數溫暖,不會凍死人,但會餓死人。一旦吃不上飯了,百姓就會自發地暴亂。所以簽訂這個協議,是讓他們積極地農耕生產,加上許多地區均分的耕地,稅賦又低,又沒有了徭役,再加上高價收購,生產積極性就會提高。三軍到秋后用糧問題解決了,百姓用糧也解決了。”

作為后來人,這個最清楚不過了,如同大包干到責任田。同樣是那么多土地,可是農民產生了多大的變化。

不過姚麟與黃驊也看到了一部分區別,那就是廣南西路。

姚麟好奇地問了一句:“少保取締了徭役,以后有差役怎么辦?”

“還會象廣南西路那樣,攤派免役錢,不過盡量減免不必要的差役。以便使免役錢下降,同時我也會上書,向朝廷申明,大理初定,切不可以攤派寬剩錢。其實這個寬剩錢……可以取締了。看似不多,實際執行下去,往往就是這四百萬貫寬剩錢,再經胥吏差役的盤剝,攤派到百姓身上,真實的就是八百萬貫寬剩錢。”

這也是宋朝一大弊病。

就象宋仁宗聽聞邛州百姓因為鹽政苦困,于是免其邛州一千多貫鹽稅錢,結果第二年產生了額外的近萬貫支出。宋仁宗聽說后,坐在皇宮里傻了大半天。

“其實朝廷開始給胥吏差役薪酬,就可以制訂律法嚴懲了。”姚麟道。

“未必管用,”王巨搖頭道。當然,執行了募役法后,處理貪苛胥吏能正大光明了,不過作用還是有限。就象朱元璋殺了那么多貪官污吏,有沒有將貪污現象杜絕?

還是沒有。

其根本還是集權制度官本位思想官商官員與家屬收入不透明化,使得上層階級無限的擁有更多資源。如果不改革這個弊病,休想杜絕貪污。實際就是改革了這一弊病,劃時代地執行了后來的西方民煮制度,貪污現象仍不能杜絕,就象美帝的選舉捐獻制,實際就是最大的公開貪污,最大的權錢結合游戲。

只能說律法加上先進的制度,官商分割,官員不再尊尊,再加上公正的監督體制,會讓貪污現象大幅度地降低。

“這會產生許多用費啊。”姚麟也擔心。

“怎么辦呢?”王巨一攤手說。

真不行,除了走私外,還向朝廷寬限一年,反正每年都會上交一百萬貫利息,相信朝堂上的那些官員也會喜歡,到明年再償還那五百萬貫了。

其實不用多,只要朝廷能再調撥一千萬貫過來,王巨手中用度就不那么緊張了。這是若大的大理,每奪下一城,只要陸續地打土豪,多少會有些收獲。

不過也不用上書,王巨就猜到了,會有人拿出文彥博那句話,果然如此,就象修房子,開始時將工錢說得低低的,現在修了一半,又要求提工錢了,房主怎么辦。這就是王巨的做法。

所以王巨也懶得向朝廷提出請求經濟援助了。

城中還在抓捕,不過民夫押運著糧草物資進了城。

未來還繼續,將會雇傭許多民夫。一步步將糧草押向弄棟府、大理城,甚至羅魯城(劍川,謀統府首城)、三賧城(麗江)、永昌城(保山)。

其實這次用兵大理,最大的難題不是兵力。兵力足夠多了。主要就是后勤……

第二天,各個民夫回去了,城中繼續在抓捕,不過規模變小了。姚麟則帶著大半兵馬又出了善闡城,全部輕裝上陣。一路向西。

不久高升泰也收到了消息。

實際宋軍拿下善闡城后,整個戰場范圍已經進一步縮小,三路兵馬最遠的就是善闡城的宋軍到大理城楊義貞的后方軍隊,也不足七百里路。若是論范圍,并不比慶州戰役大多少了。

當然,難度要稍稍下降了一些,但也不可小視,畢竟兩家兵力還在宋軍之上,并且多少也有著一些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環州寨到善闡城并不遠,只有四百來里路。

所以姚麟大軍出發后。消息第二天下午也到了高升泰手中。

他先是滿臉的悲憤,不用說,自己家人將要被王巨打土豪了。

不過他頭腦仍很清醒,善闡城是奪不回來了,盡管他現在想不明白,宋軍如何只用了三天便將善闡城攻下的。實際不是用三天,只有大半天。第一天是扎營休息準備的,第二天是填堤壩的,第三天才正式攻城的,結果僅僅過了中午。宋軍就攻下了善闡城。

但無論是三天或是大半天,善闡城是收不回來了。

并且他現在軍隊就很是危險,雖然側面五千兵馬將宋軍堵在了祿勸甸西部山區,不過后方怎么堵?

只要宋軍殺過來。那不是自己兩路兵馬包圍燕達的宋軍了,而會被宋軍里應外合,迅速殲滅。

于是他立即下令,讓祿勸甸他弟弟高升祥的兒子高祥永(白蠻風俗是取漢姓,用佛名為名,不過段氏入主大理后。也用了父子連名制,不過僅是連名,漢姓保留著,如高智升、高升泰、高泰明,段思廉、段廉壽、段壽輝。史冊沒有記載,但段正明段正淳的父親如不出意外,名字則叫段廉正,是段思廉的第三子。不過有點兒亂,如段譽又名段正嚴,實際按照這種父子連名制,應當叫段淳譽……)所率領側面軍隊立即向華竹部方向撤離,與自己軍馬匯合,然后再撤向弄棟府。哪里還有一支高家的兵馬。如果能敵則敵,不能敵再哀牢山與無量山,與宋軍打游擊。真不行,還可以撤向永昌府與騰沖府,哪里地形更復雜,即便宋軍派出一百萬兵馬,都無法剿滅。

而且他父親高智升為了掌控大理,有意地讓自己掌管大理東部一些地區,讓他弟弟掌管著大理西南的一些地區。

自哀牢山往西方向,他弟弟在那邊有很大的威信。可惜為了對付楊家,他弟弟也帶著那邊的軍隊前來支援,現在人就在善闡城中,肯定也沒有好下場了。否則這一行生機更大。

但就是沒有他弟弟,也只有這一條生路了。

而且也正好,楊家在這里還有四萬兵馬,讓他們抵擋燕達的宋軍。不然讓這三萬宋軍纏上,是休想平安撤到弄棟府了。

華竹部有一條寬闊的熱帶河谷,兩邊則是茫茫的崇山群嶺。

不過從華竹部到弄棟城則有零碎的小河谷,三分之一是山路,三分之二則是平坦的河谷道路,撤退起來很快的。

命令下達后,高升泰迅速讓自己的兵馬收拾行李,迅速撤退。

動作太快了,等高升泰將兩萬多兵馬全部撤走,楊家那邊的主帥,楊義貞的長子楊貞和才得知了這條消息。

楊貞和大驚失色,這是怎么一回事。

就在他莫明其妙之時,高祥永撤走大軍,苗履迅速帶著一萬步兵殺了過來。

燕達也得到了信號,也開始反攻。

僅是一會兒,楊貞和的大軍就開始了潰敗。

自然而然地,他們同樣也撤向了華竹部,只有從這里才能繼續向弄棟府撤離,再從弄棟府撤向大理城。不然撤向善闡城的高家?

敢情到現在,他們還不知道善闡城已經被宋軍拿下。

苗履與燕達一左一右,死死地將楊家這四萬兵馬咬住,不過好在從環州寨到華竹部中間隔著一道茫蒼蒼的大山脈。

楊貞和利用大山的優勢,且戰且退,終于退到華竹部這個大河谷。又立即下令。繼續向弄棟城撤離,高家為何撤退,他不大清楚,不過知道高家是撤向弄棟府方向的。

只要追上了高家的軍隊。反正弄棟府是高家的地盤,那么就成了高家與宋軍死咬了,自己則就能平安撤回大理城。

楊貞和一邊下著命令,一邊在心中痛罵高家的不守信用,一邊又在想為何高家要撤退。

就在這時。忽然又有五千宋朝騎兵殺了出來。

這就是姚雄率領的五千騎兵,并不是真正去支援燕達與苗履的,做一個樣子,用來迷惑高智升,好使高智升再從善闡城調度兵馬,前去祿勸甸阻攔。

想拿下善闡城,就不能讓善闡城中的兵力多,如果高祥永五千將士還在善闡城中,可能局勢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當然拿下了善闡城,整個戰局則成了另一種走勢。

王巨攻破善闡城后。立即用快馬通報姚雄,姚雄率領五千騎兵,兜了一個大圈子,殺向華竹部,當然,這時候高升泰三萬余兵馬逃走了,不過就是沒有逃走,姚雄也不會狙擊高升泰的兵馬,那交給他父親了。他的目標就是楊家這支兵馬。

大理也有騎兵,那是真正的“騎兵”。宋朝這邊則可以勉強稱為“騎軍”。

本來就是大敗而來。又是在平坦的河谷上,哪里是這支騎兵對手,很快這幾萬兵馬一起沖亂了。不久燕苗兩支軍隊又殺了過來。

實際燕達手中也有幾千騎兵,不過中間是茫茫群山。騎兵發揮不了多大優勢,直到這里,這幾千騎兵才派上用場。

大部分楊家士兵開始伏地投降,楊貞和只好帶著少數士兵翻過群山,向弄棟府方向繼續逃亡。

但這時前方一場浩大的戰役也開始打響。

高升泰帶著侄子高祥永瘋狂地逃命,但姚麟速度比他還要快。不快也不行了。畢竟姚麟得多走近三百里的路。高升泰得到消息后,姚麟才到路賧呢。路賧也有一個小城,姚麟并沒有進攻,而是稍稍爬了一段山路,讓了過去。高升泰撤退到華竹部時,姚麟才剛剛到達牟州。就在這時,高升泰還有充足的時間逃到弄棟城。

不過到達華竹部后繼續向西撤退,高升泰部下開始嘩變了,特別是那些烏蠻士兵,他們的家全部在東邊,本來心中就不滿,為何莫明其妙撤退,又撤向弄棟城。高升泰又沒有給一個解釋,因此一部分士兵賴著不走。

高祥永準備鎮壓,被高升泰攔了下來。

最后高升泰調解不成功,只好說了一句,你們要留便留下,要走就什么也不要問。然后帶著糧草繼續向西撤退。一看沒得吃了,這些烏蠻士兵猶豫了好一會兒,只好尾隨著撤退。

就是到這時候高升泰還想奮死一戰的,于是又候了候,再派人解釋道,具體原因,到了弄棟城,我會向大家解釋清楚。

然而高升泰卻不知道,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他耽擱最為寶貴的一天。

弄棟城又叫褒州城,也位于一處河谷上,但這個河谷比華竹部那個河谷小得多了。城池依山傍水而建,易守難攻。附近除了一條東南西北走向的河谷外,余下皆是茫茫群山。在東面的崇山峻嶺中間有一些破碎的小山谷,但在離州城六十多里地處,有一處山谷則比較寬闊。

姚麟與高升泰幾乎同時到達這片山谷,不過讓姚麟成功地搶先將大軍帶到山谷的西側,將高升泰的大軍攔住。

兩軍都是疲軍之師,相對而言姚麟三軍更加疲憊,并且兵力也少了很多。

于是姚麟將各條道路搶先扼守住,進行了防御戰。

兩軍混戰了一天,陸續出現了大量傷亡。不過弄棟城中的高家將士也聽聞了消息,開始出城接應。

暫時很難說那一方吃了虧,總之正在僵持不下之時,楊貞和帶著敗軍沖了過來,隨后姚雄帶著大批宋朝騎兵又殺了過來,接著燕達與苗履的宋軍再度殺了過來。

弄棟城中的援兵到達了,然而這個巨大的山谷里卻成了一個屠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