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

高升泰匆匆回去。◇↓,

孫權肯定不會聽從漢獻帝的命令,當然他也不會聽段正明的命令。

不過王巨手中有了段氏兄弟,必然是一個大大的麻煩。

回到善闡城,他將情況逐一稟報。

高智升也是色變,他想了良久,喊來一名手下,說道:“派使將情況通知楊義貞。”

“還說什么?”那名手下問。

“還說什么……”高智升茫茫然毫無頭緒,過了半天才說道:“對他講明,如果他不同意聯手合作,或者提出太過份的要求,我只好投奔宋朝。”

“喏。”那名手下騎馬離開。

“父親,其實投奔宋朝是一個好出路。”

“你怎會有此想法!”高智升喝道。

高升泰有這個想法,是高家現在情況真的很不好,東有王巨主力軍隊,西又有楊義貞的龐大兵力,隨著和斌燕達兩路兵馬夾擊,高家活動范圍越來越小。

而且隨著家園被王巨攻占,田宅等產業一一瓜分,各部聯軍頭領人心惶惶,戰意低落。

高家現在形勢到了萬分危急之時,至于統治大理,已經是一個癡想了,因此投奔宋朝,也未必不是一條出路。

“泰兒,我問你,為何這小子要均分田地?”

“便于治理。”

“如果不均分田地,用兵會不會更容易一點?”

其實王巨均分田地,大多數人認為是這一個很危險的趨向,不過還有極少數一部分人認可的。有一個現成的例子。便是王小波李順起義。均分了田地。結果那片地區成了宋朝兼并情況最輕的地區。兼并輕,相對而言,百姓也就能安居樂業了。所以李覯與張載等人提出了古井田制,實際就是想變相地均分田地。這是癡人說夢,在內地那是不可能實現了。

就是在南方,王巨不停地用兵,也不能讓所有地區都實行均田制,只能說勉強讓五分之二地區實施了這個政策。就這樣,已經讓王巨費了九龍二虎之力。如自杞州,王巨用了那么多心思,一心想打造一個典型,示范,先后兩次大規模的用兵,也不過三分之二地區勉強實施了均分耕地。

而且這樣做,無疑確實是增加了用兵難度。

但不這樣做,這些地區以后還是不能很好的直接治理。不能很好的治理,繼續羈縻。何必費那么大心思?

高升泰忽然醒悟過來:“父親,他從一開始就想圖謀我們大理。甚至早幾年前就想圖謀大理了,不然不會用兵自杞地區。”

“就是啊,可惜我也才剛剛醒悟。”

“那為什么不能投靠宋朝?”

“投靠宋朝可以,但將我們,以及我們重要的族人親戚,一起送到宋朝的開封軟禁起來,你愿不愿意?”

“這個肯定不行。”

“不行就只有死路一條,無論是我家,還是楊義貞家,重要的成員,此子會全部殺掉,不然他如何讓宋朝以后順利治理這一地區。”

“那他為何收留段氏兄弟?”

“段家除了段氏兄弟,還有其他人嗎?”

“沒有了,可以后段氏子孫永昌怎么辦?”

“那得多少年過去了,宋朝早就安定人心,那時段正明兄弟無論有多少后代,又能對宋朝構成多大威脅?”

“不錯啊,只能浴血奮戰了。”

“只能浴血奮戰,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黃雀不是老夫,而是這小子啊。”高智升懊悔地說。

楊義貞聽完這則消息。

當然,他心中最清楚不過,就是到現在,還在到處搜捕段正明兄弟呢,不過這是秘密進行的。但他有些不大明白,段正明如何逃到王巨那邊?甚至他還懷疑段正明不是王巨手中,而是在高家手中。

想了許久,他做了一個決定,派使詢問王巨,并且責問王巨為何違約?

反正最危險的是高家,不是他楊家。

楊家聽使者問完,答道:“不錯,段氏兄弟是逃到我這里了,是從東北方向逃過來的,如何出城的,據他們說是城中有貴人相助,具體的我就沒有多問了。”

讓楊義貞疑神疑鬼去。

“然后他們找到我,說獻出大理,他們是段氏唯一的嫡系子弟,可以說現在代表段氏的只有他們兄弟倆了,段氏則代表著大理,他們獻出大理,我能不收嗎?”

“可是少保當初……”

“當初我說了什么!”王巨臉色一變道。

當初是說了,借鄭宣和的嘴巴與楊義貞搭成了一個口頭約定。可這個能算數么?

其實就是王巨履行了這個約定,未來楊義貞若有能力將大理安定,會不會算數地不圖謀東川石城二郡?

楊義貞手下無言。

“但是大世子對高家真有好感哪,還勸我許高智升布燮(大理最高榮職,比遼國的于越還高貴,罕賜之。)”

楊義貞手下臉色一揪,如果高智升倒向了宋朝,自家主人那就真完了。

不過王巨大手一揮說道:“這方富饒之地,三雄逐之,最后落入誰手中,就看各自本領了,但我對高家這樣的梟雄卻是很不滿的,因此首先對付的是高家,至于你家主人可以見機行事了,以后能戰則戰,打敗我,我撤軍。若是被我打敗,還可以投降,我保他一命。”

圖已窮,匕自現。

王巨不再隱瞞自己用意了。

但是說了一番讓楊義貞頭痛的話。

楊義貞聽到這個消息,同樣羞怒萬分,他現在也醒悟到自己被王巨耍了,于是派使與高智升溝通。

我派人確認了,段氏兄弟確實逃往王巨處。不過王巨說了。他憎恨你們高家。因此首先對付的就是你們高家,然后再與我決一勝負。他若敗撤軍,他若勝許我投降,保我一命。因此你我聯手,還是原先的條件。

高智升氣得要跳腳,這都什么時候了,你還想瓜分大理撈便宜。但迫于形勢,只好低下頭。說我同意了,不過你們也要答應我一個條件,宋軍比較強大,想要打敗他們萬分困難,但他們兵分三路,這是宋軍最大的弱點。

因此我們兩軍必須立即聯手,先將南路或北路一股宋軍吃掉。

這個要求并不過份,楊義貞立即同意,不過他又提出一個要求,先對付北路宋軍。非是燕達好對付。而是燕達大軍同樣對楊義貞的軍隊構成了威脅。當然對于高家來說,那一路宋軍都構成了威脅。但這個楊義貞可不會管的。

這個小算盤瞞不過高智升,高智升無奈,同樣都面臨著火災,可大火離楊義貞還有幾步路遠,但大火卻燒到高家的眉毛了,于是高智升只好同意,不過他提出了自己的難處,無論王巨主力軍,或是南路軍,都對善闡府構成了威脅,因此必須分兵留守。所以雙方聯軍以楊家軍隊為主,高家為輔。

這就是姚麟所說的兩家分割,不足懼哉的原因。

不管兩人有何等的智慧,想徹底擰成一股繩,那是不可能的。

楊義貞默想了半久,才說道:“你回去對你家主人說,我可以出動四萬大軍,但他必須要出動三萬大軍,不然我就不同意聯手,而是坐山觀虎斗。”燕達帶走的是兩萬兵馬,但經過數場慘戰,如今只有一萬五千多兵馬,余下的或犧牲或重傷退到石城郡療傷了。

七萬兵馬對付一萬五千名宋軍,難度應當不是那么大的。

高智升也想了許久。

其實抽調三萬兵馬走了,他手中的兵力還是很吃緊的,善闡府必須要留守重兵。弄棟府這里同樣得留下一支軍隊,防止楊義貞偷襲。不過他也知道,即便打敗燕達的宋軍,損失不會小,如果自己出動的兵力少,楊義貞不會同意的。高智猶豫良久,最終同意。

然后將各部首領,以及各重將一起召集,說道:“諸位,如今我們大理頭號大敵不是逆賊,而是宋軍。宋朝讓我投降,但我沒有同意,原因你們也看到了,宋朝為了治理這片地區,將所有首領一起處死。因此我投降后,還是死路一條,也包括你們。”

有一人問道:“宋朝那個少保不是許以高官厚祿嗎?”

“你看到他們去開封享受榮華富貴了?出了那么厚的薪酬,養了那么多官員,你認為宋朝會同意嗎?”

反正大家沒有看到,高智升可以冠冕堂皇的欺騙。

但他也沒有想到,居然讓他說了離真相不離十。

“我與你們共存亡,你們會與我共存亡嗎?”

不管怎么說,他的話還是感動了一部分首領,于是紛紛附喝。

高智升這才做安排,又讓他兒子高升泰領導這三萬兵馬,剛才他看到許多首領眼中還是有疑問的,他人領導高智升不會放心。

另一邊楊義貞也在做安排。

可是最寶貴的時間一點一滴地在過去。

高智升實際說的還真不錯,分兵可以靈活機動,打出各種各樣的戰術配合。不過分了兵,兵力就松散了,容易被各個擊破,這就是宋太宗第二次伐遼失敗最大的原因。無論潘美與田重進如何勝利,曹彬敗了,兩人只好退兵。

同樣,對于王巨來說,分兵的掌控,還是很差的。

因此若是一開始,兩家不扯皮,用兵某一路宋軍,說不定就會有翻盤的機會。然而現在因為雙方都在算計,時間一天天拖了下去,燕達已經拿下了會川城,到達了環州寨。和斌也拿下了阿僰部,還順手將東邊的哈迷部與最寧城解決掉,接下來就兵指秀山城了。也就是說這兩路兵馬離王巨都不那么遙遠了,不遙遠就能掌控,就不會出現致命的失誤!

高楊兩家大軍陸續出發,情報也迅速回饋到王巨手中。

“高家親信的軍隊在善闡城中?”王巨問。

“喏,出動的三萬軍隊多是各族聯軍。”踏白軍都頭陸撻子說道。

“看來高智升將善闡城看得還很重啊。”王巨笑道。

黃驊心中一動說道:“少保。可學曹操破西羌之戰術。向楊家軍隊有意示好。讓兩軍產生猜疑,然后讓段正明加入軍中,至少高家聯軍中有不少是支持段氏的烏蠻士卒,先將這三萬兵馬攻破,兩軍合一,再對付楊家的四萬兵馬。七萬大軍一敗,兩家亡矣。”

姚麟說道:“不妥,環州寨周邊多是山區。不易展開大規模作戰,大規模作戰才是我軍之長。這有點象少保當初在慶州的情形,不過慶州的地利現在變成大理的地利。”

苗履說道:“不過善闡府城中皆是楊家豢養的死卒,加上城墻堅固高大,不易攻打啊。”

王巨摸了一把胡子,說道:“醇厚兄的意見可以采納,但只能采納一半。”

這時候時間很寶貴的,王巨立即做出判斷,隨著將軍令送到燕達手中。

環州寨戰役打響。

此環州非彼環州,一個小寨子。不過位置很重要,在它南面就是段正明兄弟逃命的地區華竹部。向東就可以到達善闡府,向西也可以到達弄棟府。這也是楊義貞要求先對付北路宋軍的原因。

不過這里多是山區,看到兩家大軍聯手而來,燕達搶在前面,倚山旁水筑修了一道大型軍寨。反正這一帶地形不利于大規模作戰,但極利于防御。隨隨便便就能找到一處便利的防御地點。

兩家軍隊到達,向宋軍大營發起進攻,宋軍最善長的是什么戰術?守城戰,防御戰。

雖然這支宋軍多是廣南西路新募集的土兵,不過由燕達率領,仍將防御戰術發揮到了極致。

兩軍在進攻,宋軍在從容防御。

然后喊話開始了。

對高升泰部下各族聯軍喊的:“你們不要進攻了,段正明段正淳兩位殿下還活著,他讓高家與宋軍配合,討伐逆賊,結果高家不聽,這是高家也要謀反了。”

“快點投降吧,不是向宋朝投降,是向殿下投降。”

又有人對天發誓,段正明兄弟活著,就在石城郡,這些士卒就是王巨安排前來環州寨的,他們全是烏蠻子弟,也確實看到了段氏兄弟,還有人認了出來。

又有人說:“你看,我們都在盡量讓你們產生傷亡,難道還不相信嗎?”

這更是事實,兩軍都在進攻,可是宋軍對楊家那邊的軍隊卻施了辣手,為了殺傷,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擲出猛火油瓶,然后用火箭射殺,燒得鬼哭狼嚎,這個死法太殘忍了。但對于高家這支聯軍要溫和得多,只是一次次地將他們逼退。

高升泰忍無可忍,只好撒謊道:“兩位世子如何能逃到石城郡?不要相信宋軍的謊話。”

但至少有些烏蠻將士有些忽信忽疑了。

燕達哈哈大樂,道:“這戰術好。”

第二天繼續,宋軍又換了喊法,說道:“你們真的要相信啊,兩位殿下不久就會來到這里,到時候你們如何面對殿下?”

這一說,懷疑的人更多了。楊家那邊也很惱火,派人過來責問,你們這是什么意思,是聯手攻擊宋軍,還是意欲投降?高升泰只好派出軍法官執行軍法,后退者斬,然后又將情況向高智升返饋。

但宋軍喊話并不是鬧著玩的,因此王巨真派出一萬兵馬,由苗履率領,馳援過來,并且主帥的旗幟打著的正是段正明旗號。還有斥候眼尖,看到段正明確實在這支軍隊里。相信只要段正明到達了環州寨,稍稍露一下面,這三萬聯軍就自己兒整亂了。

雖然后面有楊家四萬兵馬,他們才不會顧段氏那個子弟露面呢。

不過宋軍與自己三萬兵馬拼得你死我活,楊家軍隊不樂于看到這種局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