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648章 海盜(上)

燕達和苗履用望遠鏡看著遠處的戰場。●⌒

“真是一支強軍哪。”苗履贊道。

“那倒不一定,不過在這樣的地形里,這支軍隊幾乎能稱為無敵之軍。”燕達說道。

但這背后是不知進行了多少場戰斗,才磨礪出來的實戰能力與相互配合能力,當然,也與王巨付出高昂的報酬有關。

在這個島上呆了大半年,燕達也知道了許多海外的真正情況。

燕達又說道:“其實說倒底,還是雙方差距太大。”

這個差距不僅與武器有關,還與文明也有關,這里才是真正的刀耕火種,燕達不來到這里,實在難以想像,會有人類愚昧如此。甚至內陸地區,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都沒有象樣的工具,用石刀割稻谷,平時多靠水果為生,簡直與猴子差不了多少了。

再者,這里又沒有一個強者,將這片地區統一起來,本來就很弱很落后,再分成幾百個幾千個部族,所以迅速被自己率領幾萬大軍,一步步推向南方,再由另外一些人,接到另外的島嶼上……

不過燕達還疏忽了另外兩點,那就是這些土著人,智商很落后。

其次這些土著人讓燕達覺得愚昧懦弱悲哀,但他不知道的是,若不是王巨,再往后發展幾百年,將會有一批批數字以十萬為單位計算的華人,被這些他慈憐的土著人殺害,從東到西,從海島到大陸……

燕達繼續看著。

戰斗迅速快要結束。

這三千兵士確實很強大。燕達估計自己當抵自己訓練的這支部下六千兵馬。也就是放在這片戰場上。在其他條件相等下,與燕達集訓許久的土兵相比,完全可以做到以一敵二。

但燕達也沒有多想。

去年秋后,一批移民已經遷徙過來。

王巨是怎么安置這些移的,燕達還刻意過去觀看了一下。

當然,他不知道實際就是王巨一個人的,只是以為是在王巨帶領下,幾百名海商的行為。

不過做得真的不錯。

很早就準備了大量糧食。就等著這批百姓到來。

然后隨船又從中原購回大量生產器具,生活用品,隨后各個管事出面,將百姓分散到各個定居點,帶著他們修建房舍,分配糧食生活用品與生產器具,甚至還分了少量的一些牛犢子,小豬小雞,讓他們飼養,然后指導百姓如何開墾。再利用空暇之時,修建道路。以便相互往來,或者就著地形,建設一些小型水利,以便以后更好的農耕生產。同時還發放了武器,畢竟燕達再推進,當地還有一些土著人逃了過去,所以這些移民,必須有一些自衛的武器。

這些僅是普通百姓的,還有一些特殊的安排,比如一些高利潤的養殖種植業,礦業,以及其他行業,那得領手起來了。這些行業燕達未看,但普通百姓都能如此安頓,另外那些能為海商帶來大量利潤的百姓就更不會差了。

并且很快就有了效果,馬上第一批水稻就要成熟了。邵宣稱為旱季稻。反正不管什么季稻,冬天還能種水稻,燕達服氣了。

但讓他感受最深的是移民到來的兩條戒令。

在島上想執行宋律那是不可能了,因此王巨將漢高祖的約法三章搬來:殺中國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

也就是禁止這些移民互相殘殺。

同時還有兩條律法,與異族通婚者杖一百,罰重金。忘祖背宗,說自己非中國人者,殺無赦。

燕達便問邵宣,在陜西王巨可不是這樣做的,相反的,他還鼓勵著各族相互通婚。

邵宣便做了解釋,遷徙到海外,朝廷欲要派官員來管理,海商們也同意了,畢竟是好大的一個大攤子。燕達也是好笑,那可不是,僅是這個島就多大哪,況且在東南還有幾個更大的島。

但邵宣估計,朝廷也管不好,怎么說呢,主要離朝廷太遠,鞭長莫及。

未來如何,王巨也沒有明確的想法,只能說走一步算一步,至少給這些赤貧百姓有一條生路,緩解了國內人口稠密的壓力,另外還能帶來一些財源,可以用來替朝廷做一些實事。

以后王巨估猜會出現兩種局面,一種叫遙遠的思念,反而更親切。這種情況當然巴不得了。

還有一種便是因為離得遠,最終產生隔閡,就象交趾一樣,雖然因為隔著大海,不會危害到中原,但王巨并不想出現這種結果。

所以訂下了這兩條規矩,第一不能讓他們血緣淡薄了,畢竟移民數量還是不多,不象內陸,什么血脈種族放中原一放,也被融合了,就象當年強大的鮮卑族一樣。但在海外不行,土著人的數量仍然很多,這是海東面,若是主航道那邊,也不知有幾百萬幾千萬百姓。一洗血脈就洗淡了,又是在海外,血緣一淡,那就越離越遠。但保持血脈沒有用,必須讓他們不能忘根,這才是根本,所以有了第二條更嚴的律令。

并且等大伙安定下來后,還要興辦教育,以后各處移民人口增加后,會派人專門編著歷史書籍,若有考試,當成必考科目,以便對一代又一代人教育,讓他們不能忘本。

只要不忘記自己是中國人,海外的移民就能與國內產生良好互動,互補有無,于是越來越強大。而非是象前面各朝各代,好不容易平安一段時間,又四分五裂,戰火不休,黎民流離失所。

當然,這是王巨一廂情愿想法,雖然與另一個時空相比,國家單一性是優勢,然而團結卻是這個種族最大的弱勢……所以最后發展成了什么怪胎,王巨也不敢斷定的。

在這里燕達沒有注意到中國與宋朝的區別。

反正在周圍各國眼中,中國就是宋朝。宋朝就是中國。

那還能說什么呢?

一切為了中國!

至于王巨隱瞞了一些。燕達能理解。不隱瞞,朝廷一些文臣還不知能弄出多少是非。做了再說,這也是王巨一慣的風格。

所以看到了聽到了,燕達看到這三千兵士的強悍,也就沒有多想。

戰斗漸漸結束,余下的土著人束手就擒,一個個被押向遠方,最后會被押到各艘海船上。帶到廣南西路,用他們修道路水利,再按照王巨與燕達的約定,想辦法將他們分配下去,最后讓這些人被中原龐大的人口基數,融為一體,同時也就給了他們中間一部分人一條生路。

超過這個范疇,王巨則不能答應了,一沒那能力,二王巨也不是圣母。

燕達放下望遠鏡。說道:“走。”

還有東南一塊沒有驅逐干凈,驅逐干凈了。他們任務就算完成了,才可以回去。不過王巨也沒有騙他,想要在這條航道上平安航行,這個島嶼確實要占領的,否則會產生各種不便。

隔著一個海,恍若隔著一個世界。

世界的另一邊,雨季到來。

陶宗元也從宋朝京城趕回。

在路上他越想越覺得不對,因為在以前,宋朝君臣給交趾的應象就是好虛面子,好忽悠,不重嶺南邊民生死,所以交趾膽子才越來越大。

然而這一回宋朝這個皇帝強硬得不象話。

至少讓自己覲見一下吧,然而連見都不見,便被轟出京城。

哪里出了問題?

于是他在路上將五頭貢象折賣給了藝人,騎著驢子,迅速返回。

然而到了諒州,他看傻了眼,這個長城是什么變出來的?主要這時,諒州這段長城已經修好了,所以給他的感覺就是變出來的。

但不可能真的會變出這么長的城墻,于是陶宗元便向人打聽,迅速聽到真相。

他立即去求見王巨。

城墻未修好,兩支軍隊就不能撤回去,王巨就必須呆在前線總掌全局。

工程慢得出忽王巨的預料,在他想像里,盡管這個墻很長,可非是正規城墻,其實說句不好聽的,如果在未來兩三年內不進行更大力度的維修加厚,頂多四五年,它自己兒在一年年漫長雨季的雨水沖刷下,就倒塌了。

加上刻意避開山林地帶,以及平原上的河網區,又有這么多勞力在修建,應當到了四月中旬就能大約結束。然而看這情況,不到五月底都不得結束。

而且雨季也來了,時不時暴雨傾盆,讓王巨心情很不好。聽到陶宗元責問后,王巨勃然大怒,喝斥道:“為何修長城,我問你,當初郭公率軍于富良江畔大敗你們交趾軍隊,你們交趾謝罪請降,有沒有將五州陪償給我們大宋!”

“那為何本官來到廣南,你們交趾派了那么多細諜潛入五州,甚至連七源州祿州都潛入了,蠱惑那些部族酋首的心,讓他們配合你們交趾,反叛我們大宋!”

“當初你們答應郭公,將所有擄掠的百姓送回給我們宋朝,送來了什么百姓!”

“本官連派了幾回使者討要百姓,你們交趾國主居然都不接見,本官乃是朝廷的太子少保、知樞密院事、兩廣宣撫經略使,派使去你們交趾,你們國主憑什么不接見!”

“本官送了十頭馴象給你們國主,你們那個李常杰居然說獻,我們宋朝要向你們交趾‘獻’嗎,或者說你們交趾比契丹更強大(指宋仁宗宋夏戰爭時,遼國來敲詐,從三十萬變成了五十萬,歲幣改成獻幣,富弼不同意,最后呂夷簡做了妥協,改成納幣或歲納,比獻稍稍好聽一點)!”

不過王巨也牙齒恨得發癢哪,天德府之戰打到那份上,還是讓李常杰逃了。

這個家伙一死,交趾便倒了半邊天。

可惜沒有捉住或擊斃。

前面的陶宗元知道,但什么十頭馴象,什么獻?

這個沒辦法交談下去了,而且是誰說的獻?這個獻字說出來,宋朝還能有轉和的余地嗎?難怪自己被迅速攆出宋朝京城。

于是匆匆返回升龍城。

幾天后陶宗元又回來了。他回去稟報。李常杰先是認錯。但也不用說知道了這一定是王巨故意曲解了他的話,這才使得陶宗元去了宋朝京城,連宋朝的皇帝面都沒有見到。然后大家商議,有一條是認清了,那就是王巨在廣南,最好還得老實一點,此人不好對付,去年低估了王巨。但也是王巨故意讓交趾產生了低估。以便抽出時間將募集的士兵訓練出戰斗力來。包括那十頭賜象,也是如此,是有意設套,但因為輕視,大伙一起主動鉆進去,給了王巨話柄與所謂的大義。

不過這個長城,都不用太在意,在意的是長城里面的人,交趾都沒有治好,宋朝能治好嗎?只要治。以后就會發生種種問題,那時只要派幾名斥候潛入進去挑唆一下。南方數州還是能收回來。

但眼下的問題得將這些擄來的百姓討要回來,況且還有一萬余名戰俘,這些士兵中有不少是老兵,交趾的精銳兵士。指望宋朝京城那邊有什么好消息,也不大可能了。

陶宗元只好又回來。

反正現在離得近,來來回回也方便。

王巨聽了又是勃然大怒,連番訓斥:“我問你,雖然天德府我又將你們交趾打敗,有沒有擴張疆域線!”

疆域線是變更了,但沒有擴張,如果按照當初與郭逵的約定,應當還縮小了一小部分。

“我們宋朝什么沒有遵守過信諾,相反,倒是你們交趾人不可信!”

“既然你們交趾說了,我也同意,但是你們交趾必須先將所有擄獲的百姓釋放回是先釋放。一旦這個長城修好,我會將這些百姓一起押到后方,修路建設水利,然后再將他們變賣為礦奴,用于賠償各個擄走百姓人家的損失!”

“晚一天都不可能,只有這個條件,沒有其他轉回的任何余地!如若不然,不僅這些百姓不交還給你們交趾,而且疆域線也不僅是這長城,然后就是求江,然后就是富良江,然后……你懂的!”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過了富良江,就是升龍府,升龍府都拿下來了,交趾還能存在嗎?

訓斥后,派手下將陶宗元轟走。

陶宗元臨離開中帳還聽到王巨在后面說了一句:“都是什么玩意,一個雞蛋大的國家,也能不知天高地厚!”

陶宗元氣得差點吐血。

但王巨也沒有說錯,宋朝雖然是中國大一統史上面積最小的王朝,也比現在的交趾大上好幾十倍,交趾與宋朝相比豈不是一個蛋大的國家?

陶宗元回去稟報。

交趾那個皇殿里死沉沉一片,包括李常杰在內,皆是愁眉不展。

也不要以為王巨說的不可能實現,實際現在王巨想控制,求江以北已經能控制起來了。如果進一步經營,跨過求江,交趾還是沒有很好的辦法化解。

這樣一步步蠶食下去,只要王巨沉著氣,走子走穩一點,交趾會很危險的。

交趾的猗蘭太后在簾后說道:“就依他,國家必須先將這次危機渡過,諸卿,你們不要忘了,占城才是我們頭號大敵。”

這句話,成了決定。

交趾開始將以前擄來的宋朝百姓重新搜集回來。

王巨卻接到了京城來的詔書。

過去了那么久,京城也聽到消息了。

打勝了,并且沒有死多少人,大家小高興了一下。

然而想一想也正常,三十萬西夏大軍都被王巨打敗了,況且是交趾。

可接下來的消息讓趙頊糊涂了,放你權利,也任由你胡作非為,包括陶弼的彈劾奏章,朕同樣留中不發,但為的什么,是滅交趾。可你為什么在幾州邊境修長城?這不是胡鬧嗎。

其他的大臣聽到王巨修長城,也如同挨了一記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