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629章 條件(上)

第629章條件(上)

如果沒有其他的選擇,趙頊只能默默吞下這個苦果。但有了其他的選擇,以趙頊好強的性格,會做如何的選擇?

他放下表賀,說:“傳詔,兩府兩制臺諫三司各部司主要官員,皆來延和殿議事。”

太監下去傳旨。

一會一百多名重要的京官一起來到延和殿。

趙頊取出一份存檔,對身邊的宦官說:“念。”

也就是去年趙頊與王巨的對話記錄,不過用文言文整理了(注:宋朝除了音不是普通話外,口語已經與后世很接近)。

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默默地吞下這個苦果,還有一個,就是立即起用王巨。

王珪說:“難怪他將妻子一起留在了京城。”

去年王巨與趙頊那番對話后,王巨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便是購買了一個大宅子,就在趙念奴宅子不遠處,因為地段好,整花了三萬多貫錢,以至妃兒連連嘆貴。

確實京城房價漲得讓一些百姓叫苦不迭了。不過王巨倒是看得開,這樣的地段,將兩個時空物價對疊,三萬幾千貫,能不能在京都同樣地段買↑一個三室一廳的宅子?

因此王巨只是笑笑。

買這個宅子,有兩個用意,那邊兩個宅子一個給了小妹做陪嫁的嫁妝,一個給了張載的兒子張貴。

小弟成親了,得有一套宅子,京城也需要一個落腳點。

再說置了宅子,就象王煎臨行前拼命買地一樣,別人問他為什么。這樣皇上將六十萬大軍交給我才不會起疑心。

有了這個宅子。等于有了根。而根在京城,非是在海外,在延州。但與其他權貴不同,王巨自始至終未置一塊耕地,不過這個耕地對他來說,真的……

還有就是商業性用宅,王巨雖有幾處宅子,鄭白渠的那個宅子當成了學校。延州的宅子等于空掉了,但都沒有租賃。

不過這也引起一些大臣議論。

特別是在待漏院等候上朝時,大臣們就喜歡說一些八卦。

王巨前面買了宅子,后面就有大臣在猜測王巨的財產。一是蔗糖作坊契股的收入,似乎王巨讓出一半給了延州十個商戶。不過余下的一年還有不少收入。

至于王巨承諾的那兩百萬貫獎勵撫恤也早償還了,現在是凈得的。

其次就是王巨與他帶過來的延州十家商戶治辦了多少海船,王巨肯定在中間摻了一腳,于是有人猜測可能有幾艘海,為何是幾艘船,都是大船。造價貴,一艘就得一兩萬兩三萬貫了。幾艘大型海船。也是一筆不小的財產。還有的人猜測可能有幾十艘,最膽大的人猜測有近百艘。正是王巨與十個商戶占著絕對的數字,才在這些商賈中起著主導作用。

一個……也沒有猜出真相。

但這是在海外海上,任誰也沒辦法去查了。

無論是王巨做好事,或者資助了國家,或者私下花銷掉了,大家全部無可奈何了。

這也是王巨丟掉三個作坊的原因。

三個作坊在大臣眼皮底下,看得清楚,紅眼的人多,不如主動放棄。

大家對他財產如何議論,王巨不管,隨后連續辦了兩場婚禮,一個是三弟的婚禮,一個是張貴的婚禮。

隨后王巨帶著三弟去了泉州,張貴仍留在京城讀書,努力考一個舉子再說吧。

但王巨卻將妃兒與兩個兒子兩個女兒留在了京城,只帶著瓊娘南下。

王珪說了,知道的人皆恍然大悟,那時王巨已經斷定郭逵南下不能滅掉交趾。然而嶺南煙瘴之地,自己吃一點苦倒也罷了,不能讓妻子孩子也隨著吃苦,于是留在了京城。也算是吧,實際還有一個用意,那就是人質!

趙頊又是滿臉苦澀。

當時不是沒想過王巨,雖然王巨熙寧七年來京時說我不想碰兵事了。

不過真下詔強行讓他擔當重任,他能拒絕么?

但與兩府宰相商議時,皆認為交趾比較容易平滅,就那么一個蛋大的國家,與福建路相仿佛,十萬大軍南下,還不手到擒來?

而王巨在泉州一年卻為宋朝帶來巨大的收入,關健是他那一套,其他官員都不懂。

因此商議來商議去,最后讓郭逵做為南下的統帥了。

現在看來,是何等的錯誤。

十萬大軍,二十萬民夫,從四月就開始征集,六月出,每天得消耗多少糧草物資,去年好不容易重新充盈起來的國庫,因為這一戰又空空如也。

那就算了,積攢財政就是為了花銷,為了強軍強國的。

然而這一戰,卻死了那么多人,十萬大軍有五萬大軍是從京城抽調的禁軍,可五萬京城禁軍回來的只有兩萬三千人,死掉了五成半!

如果按照慶州那一戰犧牲烈士的各種補償,一名烈士前前后后合計補償給了其家人兩百多貫,那么這次朝廷得拿出四千萬貫出來放撫恤!

花掉了那么多錢,死掉那么多軍民,僅是為了換來富良江畔的一場勝利?

王巨在泉州這幾年替朝廷賺的錢合計在一起,也不夠這一戰花銷的。

吳充好笑地說:“王公,你不要將此子看得太過神奇,就象他說災害過去,今春到來,又有旱災生。”

雖然這次旱災遠不能與熙寧七年那次旱災相比,不過也算是很嚴重了,幾乎能與趙頊即位之位的旱災相仿佛。而且旱災重災區卻是在東南,哪里是宋朝的錢袋子,大米倉。

因此這次旱災影響仍很重的,甚至許多大臣正眼巴巴地等海上船隊回來,海客們還“欠著”三司一百萬石稻米,正好可以用來救急。也不要往京城調運了。就在東南放吧。

王珪道:“王巨豈有如此之能。吳公,你高要求了。”

雖然有點本事,但是人,不是神,不是妖。

不過這也反映了大家的心態,雖有旱災,但災害能在承受范圍之內。雖然死了許多軍民,花費了許多錢帛。因為內庫充盈,此戰趙頊還從內庫刻意撥出八百萬錢帛用于軍費,內庫撥出錢了,國庫就能稍稍寬松了,雖不能達到戰前目標,不過終是勝了的。

朝廷現在兩個選擇都可以。

可以繼續讓王巨前去廣南,看能不能如他所說的那樣做到。可以就此停下,至少交趾不敢再入侵,南方安定,朝廷對南方百姓有能一個交待了。

于是馮京說道:“陛下。交趾乃化外之地,得之無益。去之也無害。況且七年大災,八年災平,百姓還未安定,交趾入寇,今年又有旱災降臨,熙河兵戈一直不休,天災兵禍,接踵而至,陛下當慈憐百姓,就此休生養息了。”

馮京本來還想說遼國那邊還沒有談好呢。

不過王巨在那場談話中,再三譏諷了朝中大臣恐遼,恐過了頭,因此忍著沒有說。

元絳道:“吳公此言也是,不過臣就害怕交趾恐成第二個李繼遷。”

因為王巨在那場對話中,反復將交趾的地形與李繼遷起事時的南河套形相比較,并且說交趾的地形比南河套更復雜。

地形做比較,難免就會將兩個國家也拿來做比較。

開始時李繼遷地盤也不大,不過延州北部橫山向北的銀夏地區,以及南河套。結果現在變成了一個讓宋朝成為惡夢的國度。

那么交趾呢?

這樣一想,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交趾將占城真臘收復,再加上它們那個惡夢般的熱帶雨林地形,那就會真正尾大不掉了。而且現在的南方與史上的南方不同,因為木棉,這年來6續地遷徙了二十一萬余戶百姓,如果不是木棉司過于斂財,能遷徙的百姓數量會更多。所以趙頊有時候想一想,東南數路這個百姓看來是太密集了。

6續遷徙了這么多百姓,還有那么多赤貧的百姓涌向海外,以至幾百艘巨艦,去年都沒有裝完。若是沒有木棉司與海外的疏散,這幾路百姓數量會增加到什么地步?

其實這樣想是錯的,擠一擠,這么大地方,不過四十幾萬戶百姓,其中還有許多是來自北方的百姓,那么也容納下去了。就象現在的泉州,二十萬戶百姓,大家一起叫多,人口太多了,太稠密了,土地太緊張了。但到了南宋,變成了三十多萬戶!

真惡性展下去,大不了多溺死自己的子女了。

當然,這個擠的空間終是有限的,但在趙頊這一朝,不會產生致命性的危脅。

這么多百姓遷徙到嶺南,不僅是木棉創造著利潤,人多了,還有一些百姓種茶葉,辦作坊,種水稻,這些也給朝廷帶來了收入。

廣南再也不是宋仁宗時可有可無的廣南了。

那么一旦交趾壯大起來,成為第二個西夏,難不成象陜西那樣,派駐重兵,建設無數堡砦……若真出現那個后果,這個兵費馬上就要激增。而且三面皆敵,宋朝的處境會更困難。

馮京嘴張了張,想說也不敢說。

自己為了國家與百姓,想息事寧人,但萬一出現了那個局面,自己無疑就成了一個歷史罪人。

沈括道:“陛下,不如寫一道詔書,問一下王巨,然后將這些戰報順便與詔書用特腳遞送向泉州。”

趙頊更加苦澀,簡單的一個道理,就象一支足球隊,如果過份倚靠某一個球星,這個球星固然會星光耀眼,可這個球隊就會很苦逼了。況且這是一個國家,上億百姓,幾萬名官員,眼前一百多人,可以說是整個宋朝的精英。

但個個沒有主見,又將球足到泉州去了,這樣如何了得?

然而王巨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就象王韶,王安石在熙寧征兩稅,王韶不同意,王安石不開心了。后來討論平交趾時,王韶再次反對,交趾是煙瘴之地,想要平交趾,必然會產生大量犧牲,浪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不值。這更激怒了王安石,在他的議論下,趙頊對王韶開始產生厭惡感。

郭逵戰報送回,王韶又上書說:“廣源之建,臣認為是貪虛名而實忘禍,執政卻懷疑臣所說乃是譏諷。去年舉事之初,臣說力爭極論,說寬民力而省財用,可同列皆不聽,還有熙河事折辱臣。臣本意是不想費朝廷就可以得到伊吾、盧甘(指河州與洮州),卻沒有想過以熙河做路,河岷作州。現在我與大家意見不同,若不退,必被眾人不容。”

這段話有兩個背景。

第一個背景便是王韶開邊熙河,打仗就得花錢,就象王巨慶州一戰,那么大的勝仗,也不過花了兩千多萬貫,可招來許多大臣議論了。實際王巨也搞不清楚,在他推動下,直接的間接的,不用王安石變法了,就能將那個黑窟窿填下,為什么還有一點。只能說賺得多,用得多……

所以王韶于邊境開市易謀財,屯田謀糧,訓練弓箭手做兵。

我不用朝廷一兵一卒一糧一文,就可以將熙河拿下。

事實王韶征復熙河費用并不算高。

拿下后王韶的計劃就是象原先古渭州的做法那樣,朝廷駐扎官兵,訓練弓箭手,派出少量官員,以羈縻為主、治理為輔管理這片地區,那么矛盾就會很少,同時也達到扼控西夏南下的目標。

第二個背景便是與王安石的矛盾,王安石置路建州設縣,又開始征收兩稅,這是王韶不同意的。因為這樣,無疑會產生很多矛盾。當然,如果沒有西夏與遼國兩大強敵,那么就治理吧。然而現有這兩個強敵威脅,就不能讓這個地區產生嚴重的矛盾。想要錢,市易就賺來不少錢了。想要練兵,有的是廣漠的地區練兵養馬屯田。

而且朝廷也阻止西夏人南下了,難道朝廷還不滿足嗎?

有人說王韶是王安石的人嗎?是他的人嗎?從王韶彈劾那個大和尚起,王韶就不是王安石的人了。

所以王韶較真,王安石不容了。

然后出兵交趾,王韶又竭力反對,這讓王安石更不容了。

然而舊黨們卻更憎恨王韶,交趾未得全功后,王安石下去了,舊黨開始用王韶開邊熙河議論交趾之役。

兩方皆不容,王韶氣憤之下,才寫了這道奏章。

好了,朝廷詔書說王韶本鑿空開邊,驟躋政地,卻以勤兵費財歸曲朝廷,由是落職知洪州。還未去洪州,又以謝表怨慢,落職,知鄂州。

王韶多驕傲的一個人?讓我下可以,我上書就是要求下的,別給我戴子虛烏有的大帽子哉。他心中憋悶,悶出病了,傷勢漸漸作……

以這么小的代價,拿下熙河地區,王安石與趙頊就是如此對待的。

王巨能不怕嗎?

所以他用了一些巧妙的手段,逼得朝堂出現這個結果。畢竟當初用兵交趾,不僅是王安石同意的,包括吳充、元絳等人都同意的。然而現在這個結果,當真能對天下人交待嗎?是你們求著我來的,而非是我主動請戰……(未完待續。。)

,第629章條件(上)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把《》加入書架,以方便以后跟進,第629章條件(上)的連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