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486章 買安

“姚兕讓劉闃向延州救發援兵,進駐華池寨,又讓劉闃用快馬請求我再發兵去鳳川堡。”

“方法是不錯,可難哪。”章楶說。

華池城的問題是必須用低調與不拉仇恨的方式,讓西夏軍隊不降臨于華城城下,否則計劃就宣布失敗。現在韓絳與郭逵二人態度都有些曖昧不清,發不發兵是一回事,就是發兵了,什么時候兵力到達又是一回事。

王巨開的那條道,現在還在,甚至王巨離開后,開始有許多商人與行人從那條道上走了。

然而從集結調動軍隊,再抵達敷政,再抵達華池城,得多長時間?

還有后方的軍隊。

后方三萬余保捷分成了四旅。其中劉昌祚與王君萬兵力都達到了二十四營,一度讓其他旅將皆有些不樂。不過最后王巨說出大約計劃后,便沒有反對聲音了。

因為這兩旅人數最多,可皆用來發起大會戰的。那時候手中沒有一支強悍的兵力,就無法決定勝負走向。

現在之所以放在后方,一起省去糧草負擔,二是順便替官府安排難民,三就是不驚動敵人。

宋朝兵力少嘛,大膽深入吧。

另外還有兩旅,一是種誼手中的九營官兵,這也是有用場的,現在就派上了用場,馬上要去環州。

一是李克忠手中的六營官兵,同樣也用途,防止敵人從淮安鎮深入,那么李克忠手中的兵力就要立即投放到慶州。但非是鳳川堡!

想要不驚動敵人到達鳳川堡,只有一條路。從寧州插到坊州。再從坊州插到直羅。然后再進入鳳川堡,但那樣繞了多少路?時間還來得及嗎?

因此只有一個辦法,直接進入到子午山,從慶州后方插到鳳川堡。可弄不好就打草驚蛇了。再說,僅是六營官兵,能起到震懾作用嗎?

王巨自從聽到消息后,一直到現在,就沒有想出好辦法。

“主要是韓公與郭公想法有點多啊。”章楶嘆息道。

如果韓絳與郭逵全力配合。那什么問題也沒有了。立即從延州發出兩支軍隊,一支自敷政到達華池鎮,一支從直羅到達鳳川堡。只要集結得快,又不需要他們帶糧草,那么就能搶在西夏軍隊將主意打到兩堡砦身上之前,兵力抵達。這必須要求一是快,二是來的兵力多,那么西夏人又會自動將兵力龜縮到荔原堡下,麻煩就解決了。

但這是不可能的。

不是韓郭自私,關健他們會不會相信王巨能大敗三十萬夏軍?

王巨說道:“真不行。讓劉昌祚去鳳川堡吧。”

“這不妥吧,就算后方有援兵過來。不知會有多少,后方過來的援兵戰斗力也讓人懷疑,又無大將帶領……”章楶擔憂地說。

永興軍派來的援兵同樣會有保捷,也有禁兵,但問題是他們都在后方,遠不及真正邊軍兇悍,又不及鄭白渠這幾萬保捷軍淳樸團結,甚至器甲裝備也成問題,一支烏合之眾,怎能當一支尖兵,投放到大會戰戰場上?

“姚武之這次是失誤啊。”

“質夫兄,如換我當時在場,恐怕也無從選擇。姚兕畢竟在荔原堡駐守了好幾年。”

章楶無語,這么龐大的計劃,在執行時總會出現變動的,所以章楶坐鎮慶州城不停地修政,使得戰局走向,向自己計劃的方向發展。然而皆沒有想到會是姚兕出現了嚴重失誤。

“郭家寨的那些蕃子這次害人不淺了,再說他們手中又能有多少財富?”

可能幾年時間過去了,郭家寨仗著地形的優勢,快速發展了,確實是比周邊諸寨百姓生活要好得多,手中的余錢也多一點。

但他們的財富當真算是財富嗎?恐怕就是那個族長的財富,到了京城,連三等戶都算不上。整個寨子的財富加到一起,還不夠這次大會戰平均下來,折騰一個時辰所帶來的消耗多。

“他們一直就生活在荔原堡前方,又未出遠門,最遠的頂多做為背騾子,去橫山販運私鹽,或者去慶州城走一遭。宛若井中之蛙,又能有多少見識?”王巨說到這里,忽然想到了“人樣子”,但狄詠似乎第一次來西北,就算狄詠能得他老子的一些遺傳,初來乍到,能發揮出多少軍事才能?

至于章楶根本就從腦海里將狄詠過濾掉。

說不定狄詠還未必會讓曾公亮派到前線呢。

章楶忽然說道:“子安,真不行,立即派人日夜不停,騎快馬去秦州,將苗授召來。應當還來得急。”

“召苗授來?”

“最少比永興軍,我們不知根底的諸將要強。其實我們計劃推演得也有些失誤,即便沒有姚兕營救郭家寨鄉親的事,敵人兵力也太多了,說不定在久攻柔遠寨不下時,還會將視線轉移到華池砦與鳳川堡身上。”

如果姚兕這次不激怒西夏人,西夏人不會將兵力往華池砦身上分攤的,哪里不是梁乙埋的主戰場。正是姚兕這次的激怒,加上大順城下梁乙埋吃了大虧,于是怒極之下,分出近半兵力去了荔原堡。

至于西夏人去了荔原堡,也許不會關注華池砦,這個可能性太小了。

這是章楶主動替姚兕解圍,否則戰后姚兕不是有功,反而有過了。

王巨沉默一會道:“那就召苗授來。”

這也是無奈之策,就算苗授來了,多半會戰也快要爆發了,然后呢……繼續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況且劉昌祚這支大軍前往鳳川堡,這是分明對西夏人說,快注意子午山另一側動向吧。然后斥候來了,悄悄一看,啊。寧州還有這么多宋軍哪。能不影響嗎?

所以兩人沉默一會。又重新推演。

一夜未眠。天未亮,王巨便將劉昌祚喊來,立即下令,讓劉昌祚率領他手下二十四營保捷立開撥。

劉昌祚感到不解,王巨將原因簡單地交待了一下,以及以后的安排。劉昌祚也無語了,但只能如此了,而且必須很快就要撥營。否則今天西夏人斥候打探。明天就能分兵鳳川堡。也就是在這不到二十個時辰里,必須行軍一百六十多里路,趕到鳳川堡。一萬多軍隊,又是這種天氣,在這么短時間內,趕一百六十多里路……然而遇到這種變化,劉昌祚能說什么呢,至少比魏慶宗那個悲催的家伙強吧,他馬上要以不到千人的兵力,將那個殘破不全的雪泥小堡守上兩天。

劉昌祚迅速離開。時間太緊了,耽擱不得。

王巨又讓快馬去秦州。這個時間也急,主要的也是時間,王韶不會不放人,可是苗授那怕早來一天,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晚來一天,局勢就會惡化一分。

章楶忽然大笑道:“子安,你也不能算是戰神哪。”

至少不能算是算無遺策。

王巨也笑:“質夫兄,我不是,你也不是。”

不是王巨不是戰神,而是章楶現在不是戰神。連連的交戰,對王巨軍事修養的成長會有極大幫助作用的,不過論高度,以后章楶的高度必然會超過王巨。這是天賦,就象蘇東坡在詩詞字畫上的造詣,比他努力的人很多很多,可古今中外,又有幾個人超過了他。

太陽冉冉升起。

一絲鮮紅灑向了大地。

魏慶宗站在城頭上,看看蜂擁而來的敵人,心想,這真是一個血色黎明哪。

京城,延和殿便殿,幾十名重臣坐在下首,桌子上放著一疊奏報,皆是不好的奏報。

不僅有慶州的,還有巴蜀那邊的。

先是巴蜀那邊的急奏。

南川與巴縣的熟夷李光吉、王袞、梁承秀三族,也就是位于長江南邊的三族夔峽熟蠻,讓宋朝頭痛的而且最黑暗殘忍的夔峽蠻!

這三個蠻酋各有數千地客,這個地客就是佃戶,但與中原的佃戶不同,更接近于唐朝的部曲、家奴。

加上宋朝軟弱的懷柔政策,因此勢力越來越大。這個膽子也是漸漸培養縱容出來的,膽子越來越大,那么做事也就越來越無法無天。盡管他們所在的部族仍是宋朝強力管轄范圍之內,但無法無天了,那就什么事都敢做出來了。

先是誘脅漢戶前去投奔,怎么辦呢,誰讓漢人比其他種族的人勤勞,想要富,手中就得要有大量漢人。但他們生性殘忍,這一招不大管用。于是三人直接用武力脅迫,如果不從,也就是我讓你們來投奔我,不同意,那么就屠之,直接統統殺死。

其實韓琦也要淚奔啊,俺不就是手中有幾十萬畝耕地嗎?最少九成是以正大光明手段得來的,就是余下的一成,最少不是以殘忍的手段得來的。但讓王巨一次又一次攻擊。

比起李王梁三人,俺還是三朝宰相么?

統統殺死后還不算完,人殺完了,家產與耕地騰出來了,三人強行圈占,投充客戶。清朝八旗子弟也這么干過,強行圈占大量良田,役使漢族農民前去投奔為奴,稱為投充。

好吧,就算是漢人如芻狗,那么你占了這些耕地,得交納賦稅吧。然而誰敢去催稅。不交,這些耕地又在田冊上,得向朝廷完成賦稅,于是鄉里里胥只好代為交納。然而這時免役法還沒有實行呢,里正胥吏那來的錢帛代為交納,實際所謂的代為交納,就是往其他漢戶與一些溫順的蠻戶上攤派。于是其他百姓越來越窮困,雖然三人殘暴,但為了卑賤地活著,只好去投奔。又有一些犯罪分子在官府的追捕下,也去投奔,好了,到了他們名下莊子上安全了,沒有一個官兵敢去追拿。

但因為他們的殘忍,主動投奔的漢人仍然很少,大量耕地無法得種,可此時他們力量已經真正強大起來,因此出兵強行抓捕了數百戶幾千漢人為客戶。

這樣繼續下去,當地整個就亂了,而且其家人與親屬也不停地去官府告狀,沒辦法,當地官員只好對他們說,其他的我就不追究了,你們將這數百漢戶交出來吧。

三人卻答道:“他們不是漢人,而是獠人,并且這些獠人聽聞官府派人來查問,也嚇得逃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逃到了什么地方。”

官員怕出事,只好裝聾作啞。因此到最后,當地百姓畏之,連告狀都不敢告了。不過三人做了虧心事,也怕半夜鬼敲門。因此用錢賄賂當地百姓做其耳目,又修堡治器甲自固。

張詵到了當地擔任轉運判官,看不下去了,便與當地的度支判官孫構商議,準備兵伐三酋。然后一邊向京城匯報,以讓京城同意他們的發兵。一邊又派人向李光吉三人傳話,你們做得太不象話了,立即派親人做質聽命,讓你們家中的地客各安生業,不然就派兵窮討你們。

三人根本不聽。

朝廷那邊則是拖了大半年才同意下來。

于是南川縣巡檢李宗閔與指使李慶率兵前去討伐。

然而這三人廣置耳目,朝廷還沒有出兵,他們便得到了朝廷出兵的計劃。因此派人于木藍寨設伏,李宗閔中了埋伏,三軍全部壯烈犧牲。

桌面上擺的就是這件事前后的奏報。

正常情況下,那就繼續派重兵討伐吧,歸根結底,不就是三個蠻酋們,他們手中又能有多少兵力?

然而文彥博等人看完,一起說道:“陛下,西北有警,不能再用兵于西南,此乃當務之急,而且此戰浩大,用費不菲,也不能于西南再起邊事。因此明智之舉,當厚賞之,讓其開化自新。”

加大力度買安吧。

這三個人無法無天,不就是為了多得錢嗎,我們給你這個錢,得到了這個錢,那么也就能收手了。

就是這個歪理兒,九成大臣還認為是對的。

王巨也沒有想到慶州之戰,未成為轉移變法矛盾的工具,反而成了買安的最好借口。不過孫構也不傻,他在四川早料到了可能會出現這種荒唐的局面。

因此一面發出奏報稟報了李宗閔犧牲的消息,一邊繼續用兵。讓渝州巴縣兵馬使杜安行秘密募土兵。一防李光吉探聽到消息,二是利用當地百姓對李光吉的痛恨,因此杜安行迅速就募得一千多土兵,而且這些當地的土兵因為痛恨三族蠻人的殘暴,所以作戰勇敢,迅速擊敗李光吉的手下私兵。官兵隨后繼之追擊,擊殺了梁承秀。焚燒了李光吉與孫承秀所居族寨。

后來奏報上只說了六個字,遂焚二族所居,實際所發生的既強硬,又兇狠,所有房屋一起燒光了,財產擄空了,族中百姓敢反抗的也一起殺掉了。

孫構硬了,李王二人慫了,李光吉與王袞只好退保到黑崖嶺,不過這個嶺對于土兵來說,起的作用不大,大家都熟悉這種山地作戰,但以防萬一,孫構又從黔州調來幾百土兵,入夜,鼓噪前進攻打。李光吉部下不敵,被土兵生生逼得跳懸崖而死,王袞被捉。

戰斗結束了,并且孫構以其地建南平軍,境內也安定了,那么大家還能說什么?

難道說就一千幾百名土兵能平定的三個蠻酋,居然逼得那么多重臣嚇得要花重金買安?然而大伙也不會覺得慚愧,決定錯了就錯了,冷處理就行了……

但那是隨后發生的事,現在慶州仍是最關心的地方,那么就慶州吧,余下的幾十道奏報,都是與慶州有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