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484章 墨菲定律

都哆臘訛只好率領著四萬大軍浩浩蕩蕩撲向荔原堡,

荔原堡修建得比較晚,主要也是為了配合大順城的,否則大順城在前面太過單薄,但是其面積也不小,占地面積幾乎達到了二百五十畝。≧頂點小說,x.也許后人說這算什么大,還不如俺們小區面積大呢。但莫忘了,它只是一個軍事堡塞,已經不算小了,馬上接下來的重心,東谷寨面積只有六十幾畝。

至于美利堡與雪泥堡更是小得可憐。

當初范仲淹建設美泥(后改名為美利)、虐泥(后改名為雪泥),大拔城等處小砦時,范仲淹只派兵士百十人防托。他本人則說:如賊馬大段入寇,便令歸側近大城寨內一處防守,所貴不致枉陷軍民,人心稍安。

也就是它們起的只是一個緩沖時間作用,敵人來了,這些小堡砦擋一擋,給后面百姓逃跑的時間,然后一百幾十個兵士就立即撤向附近大堡,隨它淪陷。

但也不是仁多零丁高射炮打蚊子,這叫獅子撲兔。

所以就是這個二百五十畝,讓都哆臘訛感到頭痛。不過好在荔原堡并不象大順城那樣的惡心。

其實這后面還有種種考慮。

這個冰墻戰術,一是楊六郎,二是大順城,西夏人也學習去了,大順城西側筑了冰墻,馬上又在東面筑冰墻,你們這些宋軍就乖乖呆在大順城不要出來吧。但會不會成功,要待時間去證明。

然而論難度,實際大順城難度還要稍低一點。水濠就是河就是水。城外就是大團的黃土地。破開濠冰,用水隨便和一些黃泥巴,放在早就準備好的版具里,幾個小時后拿下版具,冰墻就樹立起來了。

但楊六郎那種澆水于墻的做法,必須要軍民一擔擔地將井水挑上城頭,然后慢慢潑下去。還不能快了,否則未成冰。便流到城墻下面,灌入護城河中。

當然,兩個戰區形式是不相同的,河北那邊不可能學習王巨這種堅壁清野的做法,試問遂城后方那來的子午山。因此遼軍來了,郊外的百姓一起逃向遂城。

這么多百姓會侵占空間,但楊六郎能有什么好辦法解決?不過郊外的百姓加上城內的百姓,使得勞力變得寬裕起來,于是讓楊六郎化弊為利,擔水澆墻成冰。

顯然這個方法。在慶州是不可取的,況且慶州許多堡砦本身的食水就困難了。那來充足的井水去擔水澆冰?

幕后的故事與算計,都哆臘訛不大清楚。

只是看上去荔原堡會比大順城好對付一點。

但當真好對付?

天色還早,不過軍隊數量太多,以及后勤的安排,都哆臘訛只好讓三軍先扎營,再抽調一些兵士去砍伐樹木,或去附近空的村寨,將民房拆掉,取出木梁椽住,準備做攻城梯子。

但這些攻城梯子就是做好了,就能攻下荔原堡?

就在都哆臘訛絞盡腦汁思考攻打荔原堡時,荔原堡的宋軍也在觀看著郊外這支龐大的軍隊。

四萬兵馬哪,幾乎象一道人海,在城外蠕動著,并且這只是入侵夏軍的一部分,有膽小的兵士看了,臉色都變得蒼白起來。

姚兕也在看,兵力太多了,他不是怕兵力多,這個早就心中有數了,而是荔原堡這個兵力多,可能會給整個計劃帶來很不好的后果……

墨菲定律: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姚兕擔心的發生了。

都哆臘訛盯著荔原堡的城墻看了大半天,沒有想出任何頭緒。

不要說攻城梯,將宋朝的云梯搬來,也未必能攻下荔原堡。就是那十幾門從宋軍手中繳獲來的虎踞炮,中小型的還讓如定哥帶到了安疆堡,其他幾門又讓梁乙埋帶到了柔遠寨。那么攻不下來,意味著就會付出巨大的犧牲。

于是他將諸將召集商議。

一將說道:“都哆將軍,如果強行攻打荔原堡,犧牲重,短時間也未必能攻打下來。”

犧牲要考慮,時間更要考慮,不要攻上一個月還攻不下來,三十萬大軍能等一個月嗎?

“我擔心就是這兩條。”

“末將倒有一計,荔原堡中宋朝官兵似乎只有幾千人,不足為懼,不如我們分兵去攻打華池鎮。”

荔原堡外面就是烏川古道,也就是大秦直道的那條岔道,所以一旦西夏軍隊到了荔原堡城下,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華池鎮。

另一將則驚恐地說:“難道你忘記了葉悖麻被九尸迎賓后的下場嗎?”

上次大順城之戰后,葉悖麻被西夏冷藏,但隨后葉悖麻以一個偏將的身份,在攻打撫寧寨時立下大功。

可能現在西夏人有點小瞧了葉悖麻,不過葉悖麻的兇悍,還是讓許多認識他的人不得不承認的。

那個九尸迎賓,三更地獄,成了西夏人一個禁忌的話題,敗得太慘了。

帳蓬里一片沉默,過了好一會兒,才有一將說道:“那也未必,雖然上次葉悖麻慘敗,但這次的華池知縣乃是姓丁的漢人文官,根本就不懂軍事。”

剛才那一將立即反駁:“但華池鎮駐守的大將是劉闃。”

華池城究竟有多少兵力,西夏人不大清楚,不過主將與知縣的什么,這個容易能打聽到。劉闃在貝州平叛王則起義時立的功勞,西夏人不知道,但都知道劉闃在鐵冶溝一戰的兇悍。

“訛一將軍,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難道我們撤軍回去,再說,上次葉悖麻手中是兩萬兵力,這次我們則是四萬兵力,而且柔遠寨下的兵力更多。上次是秋高氣爽之季,草木仍很繁榮,現在是正月。萬物凋零。無法藏住大軍。為何要擔心?”

兩相爭吵起來。

一方要分兵華池城,它是縣城,物資糧草更多,而且城中的百姓也沒有撤走。就是攻不下來,引得荔原堡的兵力出城相救,那么也可以與宋軍進行野戰了,就能將西夏兵力優勢發揮出來。至于危險,因為時季不同。主持軍事的人不同,不會有危險。

一方不同意分兵,兵力分得多,容易被宋軍各個擊破,雖然相互離得不遠,但這一帶依然以山區為主,盡管多是梁峁地形,但終是山!

都哆臘訛揮手讓他們停下,說道:“這樣,今天休息一晚上。明天一早,廣派斥候。前去華池鎮打探,對了,也要分出斥候,前去鳳川堡打探。”

“鳳川堡?”

“慶州兵力有限,現在前線都駐扎著不少宋軍,后方還會剩下多少,又非是慶州城,因此鳳川堡可能現在兵力極其空虛。拿下鳳川堡,不但可以從鳳川堡奪取物資糧草,在它的后方就是宋朝的直羅縣,那么整個華池縣與直羅縣都會產生騷動……”

不僅是物資糧草,而且這么多軍隊,理論上活動空間越大越有利。

若是兵力少不能這樣玩的,但兵力多嘛,只要小心一點,就沒有關系了,況且道路情況也比較好,烏川古道直接通達鳳川堡。

至于延州的援兵,都哆臘訛也想過,但可能極不大。

首先鄜延路能分出多少兵力?宋朝在陜西駐兵規極其極龐大,可這個兵力是分散在五路的,如果包括府麟路那就是六路了。環慶路拼命一樣的,本路又抽出了多少兵力?

況且延州各個前線當真不派兵力留守防御?所以就是他們想援助,能抽出的兵力終是有限的,最少在三十萬夏軍面前,這個兵力抽不抽,一樣。

其次按照以前的慣例,宋朝根本就不習慣各路的配合作戰。再說郭逵與韓絳暗中在撕逼,西夏人不知道,但知道李復圭為了追罪白玉與郭逵撕逼了。

最后就是從戰略的分析,如果延州派出援兵,進入華池縣可能性很小的,因為進入了起的作用不是很大,能派出多少兵力,一兩萬人,放在三十萬大軍面前算什么?所以他們真派出援兵,那就是金湯城。

至于那幾萬保捷軍,全部在真正的大后方了,西夏人也知道,不過以為他們與以前的義勇軍類似呢,根本就沒有考慮。

但戰爭總有意外發生的,所以都哆臘訛先派出大量斥候,有什么情況再考慮,沒有也考慮,但那考慮的就是分兵了。

“就這樣吧,大家休息。”

因為大順城控制著大道,夏軍只好從小道上行軍,不但要行軍,還要帶出一部分物資與糧草,以及其他的輜重,路是不遠,可是大家都很辛苦了,昨天花了一天時間,才越過大順城,今天才正式分兵荔原堡與柔遠寨。

三軍勞累,得要養精蓄銳。

另一側,梁乙埋也率領大軍到達柔遠寨下。

柔遠寨位于五條山溝沖積的土塬上,一左一右兩條山溝勿用考慮,那是“死”山溝,但前面兩條山溝與后面一條山溝都是“活山溝”,當然也成了道路。

三條山溝正了一個“y”字形,柔遠寨便位于這個y字的交岔點上。

但總的來說,四周高大的山峰并不多,也就是不能做為屏障,其次這個土塬太大,柔遠寨所占的面積有限,能給敵人足夠的空間攻城。

不過李三狗也不懼。

此戰最大的亮點之一,便是即將到來的柔遠寨保衛戰。

敵軍即將到來,斥候匆匆忙忙回來稟報:“趙將軍,敵人即將來了。”

“知道了,”李三狗說。

“不過還好,敵人分出一半兵力去了荔原堡。”

這意味著柔遠寨壓力也減少了一半。但李三狗卻大驚失色道:“西夏人瘋了嗎?”

消息同樣到了燕達與章楶手中,不是劉闃派人通知的,而是斥候打聽到的。但越往后局面就越緊張了。

在另一個時空發生了兩件悲壯的故事,梁乙埋圍住了羅兀城,抓獲了都頭崔達,多半是崔達做斥候被捉到的,押到羅兀城下,讓崔達勸降,崔達到了羅兀城下大喊,賊少,糧且盡,將要去,宜堅守。梁乙埋大怒之下,當著羅兀城數千宋兵的面,將崔達剁成了肉醬。

在這之前進攻大順城過程中,又抓倒了守烽火臺的小兵張吉,押到東谷寨下,讓張吉勸降,張吉反而大喊,努力,諸寨無虞,賊盡且退,不能投降。于是梁乙埋一怒又將張吉殺了。

因為王巨帶來的變動,可能發生的事有一部分與那個宋朝有些重疊,不同的也不少,并且這個不同會越來越多,因此去年羅兀城并沒有發生崔達的故事,甚至崔達所在的那一營官兵都未必進駐延州。

王巨也記不得了,就是記得了,也不會刻意去找一個叫張吉的小兵,不知道現在在不在慶州。

但這兩則故事說明了一個問題,隨著西夏大軍到來,諸寨被圍得水泄不通,所以不知道外界的消息。

馬上這種情況就要在慶州發生,甚至做為個體的斥候,都無法在野外生存,敵人太多了,就是當成斥候的游騎,數量也會多得可怕,一旦發現,休想活命。

不過現在還有許多斥候在四下里游蕩著,然后將各個消息送到各主將手中,讓他們做出正確的判斷。

燕達知道這個變故,有點兒不好。

章楶卻大驚失色。

為什么西夏分出一半兵力去荔原堡,大家都感到不妙,這是一個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