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二八二章 用(求訂閱月票)

“王評事,你不知道啊,官家聽聞大順城之捷,下詔將捷報頒發天下,于是京城百姓全部得知,連瓦子里的說書人都天天說大順城的故事呢,小的時常去聽,百聽不厭。”然后那士卒又在前面伸手道:“請進,請進,我替王評事安排最好的房間。”

余下幾名士卒也用敬佩的眼神看著王巨。

狄青長得什么樣,他們沒有看到了,但瓦子里的說書人也說過王巨的相貌,說王巨唇若涂朱,睛如墨漆,面似堆瓊玉。又說王巨齒白唇紅,劍眉入鬢,又說王巨秀氣逼人,眉目如畫。

所以在臨陣殺敵前,諸將強烈要求王巨要象狄青與蘭陵王一樣,戴上面具。但王巨偏偏不肯。

這么一看,似乎離說書人所說的外貌還有一段距離,不過確實是一個秀氣無比的青年,一個美男子。而且歲數也不大,咋就這么厲害呢,難道自古英雄(無—出少年不成?

王巨被他們看得毛毛的,迅速進了房。

然后問陸平:“真真古怪。”

“是有些古怪,如果象幾個兵卒胥吏所說那樣,為什么我們一路所來,卻沒有聽聞?”

這也是有內幕的,趙曙興高采烈地要頒告天下,可大臣們顧慮重重,然而趙曙說了,便派人在京城宣傳一下吧,另外隨意地在邸報上簡潔地講了幾句,大順城大捷,此役斃俘敵人五萬余人,然后就沒有了。

因此京城里是很熱鬧,外面各州縣百姓仍不大清楚。只是陜西百姓多聽聞了此事。然而只知道大捷了。對具體的內幕不清不楚。

本來就是在京城里宣傳也沒有多說,更不會刻意替王巨宣傳。

但還有人哪,黃公公回到宮中大肆宣傳。

有的是他從其他將士哪里聽來的,有的幾乎就是他想像的,宮中的太監也會出宮辦差事的,特別每天吃的喝的,除了各地供給外,也要派人采購一些欠缺的物資。

這些太監在采購時。便與商人七嘴八舌,也將他們從黃公公哪里聽來的消息傳了出去。

除了黃公公外,還有人,一些重傷的禁兵。

這些人打得很勇敢,最后重傷退役,心中當然很難過,然而隨著各種各樣的撫恤下來,還有一部分是“捐助”來的撫恤,心情便稍稍好了一些。

他們是從主戰場下來的勇士,因此有人便好奇地問交戰經過。

因此各種真相便傳了出去。

也不是黃公公夸獎。王巨做得是不錯,而且親自上了戰場。平時做事公正,頗得士兵之心。

于是消息迅速在京城流傳,甚至一些說書人編成段子,說給大家聽。這是本朝的真實戰斗,而非是什么《三國志評話》、《薛仁貴遼事略》、《五代史平話》,他們倒不是有心捧王巨的場,百姓喜歡聽哪,他們為了謀生,只好瞎編。

因此京城里傳得紛紛揚揚。

甚至趙頊聽聞了,也聽了一回,然后不顧父親的病重,笑罵了一句:“胡說八道。”

因為這一段連神仙都出來了。

主要是宋朝軍事上太窩囊了,難得大捷,于是大家一起都在傳。若是換在唐朝,象這樣的勝利,也就那么一回事了,但又不同,若是在唐朝,這次王巨回來,那怕趙曙生病,也會迎接召到宮中問寒問暖。

這個內情王巨哪里會想到。

兵卒將幾匹馬牽到馬廝里,又進來客氣地問:“王評事,馬已安置好了,王評事是馬上到中書報到,還是今天休息一下,明天去中書?”

“明天吧。”

“好來,我替你打來熱水泡一個腳。”

“哥子,太客氣了,不用勞煩,我們還要出去轉一轉。”

“是王評事太客氣了,這一回進京述職,官家一定會賜你一個大夫。”

“呵呵,大夫那不想了,只望這行順利吧。”王巨笑笑說。大夫最低的也是正七品,張載譽滿天下,磨勘了那么多年,也不過撈了一個最低一等的大夫。

自己才做了一年多官,并且這個年齡,可能會撈到大夫?能撈一個著作郎,或者符寶郎,那就不錯了。

“會的,”那兵卒打著氣,然后離開。

“天色還早,大郎為何不去中書?”

“不急,到處走一走,然后好好休息一晚上,明天準備戰斗。”

“戰斗?”

“是戰斗,而且是一場苦戰。”

“戰斗,京城也有戰斗啊?”野龍咩勝奇怪地問。

“咩勝,那是言語戰斗,文章戰斗,與你無關,”全二長子哈哈樂道。

一行人走了出來,王巨將他們帶到瓦子。

瓦子好啊,吃喝玩樂樣樣都有,而且是大眾化消費,至于那個樊樓,就是現在王巨也舍不得進去吃一頓飯,吃得不好,他如今一年薪酬便沒了。

全二長子與陸平前年隨王巨來過一回,不覺得稀奇,野龍咩勝則象一個好奇寶寶,東張西望,一會兒又說道:“明公,京城的女子頭發真多啊。”

全二長子與陸平一起伏下去笑。

這便是宋朝的發髻。

有幾大潮流,一是外來版的,叫契丹妝,北宋末又出現女真妝。宋朝文化經濟強大,所以會對北方產生影響,北方軍事強大,也會對南方產生影響。

就象王巨后世,以他的眼光來看,無論中國畫或中國音樂,那多雅約哪,這才叫真正高貴的藝術,然而再看西方的音樂,繪畫,有多少與雅約有關?然而人家發達,只好受人家的影響了。

這種妝式便是束發垂胸。

實際這種束發垂胸,王巨反而認為比較好看。

然后在這上面又產生了同心髻、流蘇髻。

還有一種發髻王巨比較喜歡,女伎宴樂時所梳的懶梳髻。這種髻就能看到少女的長發飄飄了。

未出嫁少女所梳的丫髻、雙髻、螺髻。王巨前世所看的范爺演的武媚娘。就有許多髻式是這幾種髻式。

另外就是媒婆的包髻。先將發型固定,再用布巾包起來,由于簡潔樸實,做事方便,于是許多普通勞動婦女也開始用包髻。

最后便是王巨痛恨,野龍咩勝驚奇的朝天髻,有的高達幾尺,自己頭發不夠。便買來假發往里面塞。

塞完了插各種各樣的簪釵,但那么高的發髻,簪釵所占的面積有限,于是又想到了一個主意,上戴冠,有的冠能高達三尺,怎么辦呢,那么高的朝天髻只好戴高冠了,冠上再插各種各樣的梳子。也許符合宋朝的審美觀點吧,但王巨卻是目不忍睹。然后又出現了一幕好玩的場景。這么高的冠,沒辦法進轎子。于是矮著身體,或者側著身體進轎子。

最后便是插花,不但女子插花,男子也插花,也不知道是這個朝代確實陰柔,還是真美。

反正王巨沒有中前三名,也沒有插花騎馬游行,于是這一世,他到現在一次沒有在頭頂上插一朵鮮艷的小花。

天氣的寒冷并沒有減少瓦子里的熱鬧,表演幻術雜技的,說書的,演唱的,跳舞的,傀儡戲,影兒戲,雜劇,還有斗茶,斗雞,斗鴨,斗蟋蟀,即便演唱也分成好幾種,小唱、叫聲、嘌唱、唱賺,說唱又分為鼓子詞、諸宮調、陶真等等。

野龍咩勝看得眼花繚亂,最后感概地說了一句:“好多人。”

陸平指著眼前這條長街說道:“就是這條街兩邊的百姓,也比華池縣人口多。”

“那么多人,為什么打不過西夏人?”

陸平語塞了。

王巨帶著一行三人在瓦子里閑逛著,但他回來的消息迅速傳到一些人的耳朵里。

“司馬公,保安那小子帶著三名傔人進京城了。”

“什么時候來京城的?”

“下午去驛館的。”

“這小子本來在慶州打了一場漂亮的戰斗,可最后胡作非為,畫蛇添足,誠為痛心。”司馬光說道。打勝了見好就收,那怕將那些戰俘進行一段時間“勞動改造”,司馬光倒也不反對,可不能賣啊,西夏那邊能不急嗎?當真死了幾萬人,西夏就沒有兵沒有將了?一兩年恢復過來,又要大肆入侵。

這一戰打勝了,下一戰會不會打勝,那怕就是打成僵持戰,舉宋百姓也將民不聊生了。

其實司馬光有司馬光的想法。至少現在的他比某些公知要強,在他想法中,乃是真正的無為而治,動靜要少一點,進行局部微調,例如差役法帶來的弊病,他也曾上書說過。邊事上更是如此,宋朝用兵成本太高了,能不打就不打,哪里省一省,那兩國的歲幣與歲賜也就省出來了。

或者換一種算法,例如澶淵之戰,那個錢省下來,得交多少年歲幣與歲賜?

但司馬光有沒有想過,澶淵之盟,若非李繼隆,李繼宣,楊延昭與魏能等人表現出色,給予了契丹人重創,契丹人會不會甘心這個城下之盟?

或者說如果不反擊,是否真能用錢買到安?

也許想過,也許沒有想過。但就是想過了,不僅宋軍用兵成本高,而且宋軍表現不給力,打一場敗一場,好不容易王韶爭了氣,熙寧伐夏大敗,永樂城大敗。于是那時候的司馬光綏靖到了巔峰,變本加厲,其行為不亞于漢奸了。

因此他的想法與趙禎十分類似,花錢買安吧,做縮頭烏龜吧,見好就收吧。

特別忽里堆一戰,對他影響很深。

司馬光只是關心人之一,還有韓琦。

韓琦聽到消息后,奇怪地問:“為何此子不來中書報到?”

“小的不知。”

“明天將此子與司馬公喊到中書。”韓琦又說了一句。賣戰俘的事可大可小,韓琦甚至都不想插手,但趙曙病倒在床上,無法在宮中對質了,只好在中書對質。

“皇后,保安王巨進京述職了,”一個太監說道。

驛館里的幾個兵士乃是王巨的崇拜者,其中有幾個大兵更是聽說書人講大順城之戰聽入了迷。

王巨走了,有的兵士換值,下值后,便跑到酒肆里喝酒,然后開始吹了起來,說什么王巨長得高大英俊,眉若飛劍,目似朗星,清秀逼人,并且態度平易近人,讓人望之便想折服。

京城無聊的人很多,便一起在傳。

宮中出現采辦的太監居然聽到了,立即回宮議論。

反正都是一群閑得蛋痛的人在講,在傳。

包括眼前這個太監,居然將情況稟報給了高滔滔。

高滔滔納悶地問:“韓公為何讓此子回京述職?”

雖然她是一個女流之輩,也知道這一戰過后,事情還有很多的。但她并沒有多想,也許是韓琦器重這小子,回京述職,聽一聽他稟報的情況,再給予一些重用吧。

但就在這時,趙曙躺在床上,嘴角嚅動了一下。

“官家,想說什么?”

“用,”趙曙艱難地吐出一個字。

“我明天去中書報到,”王巨說道。

“恭賀王評事,韓公這一回肯定升王評事的官,”那個胥吏說道。

“述職不一定升官,不過托你口福了。”王巨淡淡一笑說。

隨后進房間休息。

要戰,必須精神飽滿地去戰!

第二天王巨起來后,刻意用冷水洗了一把洗水臉。

這才帶著幾名門人離開驛館。

門口還真圍著一些人。

“出來了,就是他唉,是長得好秀氣。”

我倒,王巨要暈掉了。

“還是第八名進士呢。”

“那豈不是文武雙全?”

“那是,他寫的那幾乎小令還在坊里傳唱,都覺得好,豈不是文武雙全。”

“走吧,”王巨催著聽得津津有味的三個門人。

四人騎馬去了宣德門,來到宣德門翻身下馬,向守城兵士稟報后,四人牽著馬進了皇城。中書在皇城內。

幾人七繞八繞,來到中書。

王巨向堂吏稟報,堂吏迅速將他帶進中書,里面坐著幾個人,韓琦是認識的,司馬光是認識的,其他幾個大佬王巨卻不認識,包括歐陽修,曾公亮。

不過有了司馬光,他知道這一戰即將開始了。但是王巨表情平靜,先施了一禮:“見過韓公,見過司馬公,還有諸公。”

反正都是公吧,都比他的官職高得多。

“坐吧。”韓琦說道。

王巨在下首坐下。

一場無硝煙的戰斗拉開帷幕。

ps:起點在搞些什么,將我的生日一度搬到一月一號,那個大神之光一會八個,一會十二個。會員點與普通周點別人是一比二,一比三,一比四,我的一直差不多。無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