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五十六章 苦逼的丁家(上)

“小郎,羊賣掉啦?”

“恩,想拜張公為師不易,早點賣掉好安心讀書,準備最后的沖刺。”

“是啊,小郎,我給你帶來一樣東西。”朱歡打開后面的袋,里面裝著四十斤雪白的細鹽。

它還非是標準的精鹽,甚至同樣還是有毒鹽,不過賣相確實好看。

“它出來了,你的功勞最大,所以讓出兩成契股給你。”說著朱歡從懷里掏出一兩貫交,放在桌上。

王巨盯著這一疊交,眼中露出為難。

他手中有了錢,如果不考慮到寨可能會有風險,今年他的收入比他想像的要好。不過他依然缺錢,進了城,一家口什么都得要買,連住房也要付租金。但他的劍技術也全部交出來了,人在繼續分紅,人不在了萬一有人鬧將起來,難道他特意回來爭?

然而朱家這個錢拿得很燙手。

“有功當賞,有過當罰,賞罰分明,才是治國治軍的準則,小郎,這個道理你懂的,”朱歡以為王巨耍骨氣,不想收。

“東翁,你買了幾鈔鹽?”

“五十鈔。”

這五十鈔鹽是意思意思,解鹽抵達延州達到了十多錢一斤,青鹽在延州一斤也得售十幾錢,但解鹽味道如何與青鹽相媲美?

況且何必要在延州買鹽,延州青鹽市價是十多錢一斤,然而私鹽過來成本只要二十幾錢。

當真買鈔用解鹽做精鹽,腦壞掉不成?

“東翁,我不知道一鹽細鹽你家售價幾何?”

朱歡要說出來。

王巨擺手制止:“我也不想知道,但有一點我肯定是知道的,若兩貫是二成紅利,那么這兩個月東翁從鹽上就得利了一千貫,但無論售價幾何,五十鈔鹽肯定賺不到近千貫的利潤。”

朱歡點點頭。

“東翁,君恥利,我以為不對,如果恥利,干嘛國家鹽茶酒礬全部實行榷法,又有那么多官辦的坊場坑渡?朱家乃是商家,趨利而行,更是合情合理。并且這種鹽與其他鹽不同,它有一個再加工過程,中間可能會產生四成以上的損耗。按照朝廷制,買一鈔鹽就有權售一鈔鹽,僅是這成損耗就有著無限的操作空間。”

朱歡再次點頭。

他在家中就計算過這件事。簡單的,我買來一千斤鹽,但經過提制,只有六七斤鹽,那么就有權利再售斤私鹽,而且是合法地售這斤私鹽!

“不過它眼下是獨門生意,利潤驚人,眼紅的人會很多很多,高處不勝寨,但眾矢之的比高處不勝寨更危險。”

“小郎,那么老夫怎么做?”朱歡問道。這是一個十分精明的商人,實際趙丁等家族發起壯大之時,朱家還只是一個小商人,朱家正是在朱歡手中漸漸崛起的。這可能是王巨的幸運,換別的商人,未必會立即欣賞王巨。但也有可能是朱家的幸運。

“延州一半用解鹽,其他地區全部用解鹽,并且延州另一半青鹽朱家不得參與私鹽過程,全部從其他大戶人家購買。”

“這個……”

“朝廷不是缺鹽,幾十年前廣南東因為囤積了六十年的鹽量,被迫將廣東數鹽場一起關閉。除了西南少數交通困難地區外,宋朝大多數地區不缺鹽,而是如何賣更多的鹽,賣更多的官鹽。比如解鹽,只要是真正的鈔鹽官鹽,一轉手朝廷最少一斤能獲利十五錢。因此東翁買的鈔鹽越多,朝廷會越高興。東翁再從其他大戶人家手中購買一半青鹽,那么其他大戶人家便會獲得這一半青鹽的私鹽之利。大家得利了高興了,也就不眼紅了。而且朝廷若追究,朱家是買回來的鹽再加工,并且有鈔鹽鹽政的那個空可鉆,那么也不違反朝廷鹽法了。這才是久安之策。”

“但是……”

“我知道,這樣會無形增加很多很多的成本,管理更麻煩。但是人眼光一定要放長遠一點,工于心計未必是貶義詞。如果眼光短淺,貪占小便宜的工于心計,說不定是自取滅亡之道。然而眼光放得長遠的工于心計,又會舍得,有舍才有得,那就是大智慧。東翁,眼光何不再放得更遠更遠。”

“更遠更遠?”

“不一定非得在延州,這種鹽技術簡單,早晚必被人仿造出來。但它一出來,必然引起大家的驚奇轟動。”

朱歡再次點頭。

當朱家第一次賣這種鹽時,將大家一起嚇傻了。然后朱家仆役讓客人用手指頭醮著嘗了一嘗,迅速就被轟搶一空。

“所以必須用最快速搶占更多的市場,延州、鄜州、坊州、慶州、坊州、耀州、同州……直到長安,短時間內最大限謀取暴利。因為朱家用的全部是朝廷的鈔鹽,甚至額外多用了鈔鹽,也在等于替朝廷拼命地賺錢,官府也會樂于其見,樂于其成,甚至會主動幫助你家,小以為這才是真正的商賈之術。”

當然了,若是這樣,王巨這份分紅拿得也不會燙手了。

“醍醐灌頂哪。”

“不過東翁,適二字乃是做事的真正標準,小雖有功,然而這二成分紅多,不如按照寨中桃溪劍的慣例,我依然從中抽取分之二的利潤。”說著王巨拿起二十貫交,余下的全部眼神堅決的全部推給朱歡。

這也是一種舍得。

沒有他的啟發,恐怕得再過八九年,才能出現這種細鹽,當然那時的細精比這個質量要合格得多。

但王巨所謂的功勞,不過就是動了一下嘴巴,連研發都沒有參與,經營成本全部是朱家所為。雖然朱家想籠絡他,但真拿了二成的利潤,長久后,朱家內部必有人不快活。可只拿其中分之二的利潤,王巨就會心安理得了。其實若是朱歡將諸州打通,就是分之二的利潤,恐怕對于王巨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朱歡長聲嘆息。

其實他很想說一句,程勘說高人,王巨雖然年齡小,離這個高人稱號實際真的不遠了。

“丁家的事有什么動向?”

“入殻了。”

“耶!”王巨歡呼一聲。

雖然美好的前景漸漸沖淡了寨的憂傷。

雖然宋朝建國就發生了類似的事,一些陜西邊境不肖的漢人勾結羌人,陷害自己的同族,為非作歹,逼迫趙匡不得不派出許多重將鎮戍陜西。

但那終是幾十條鮮活的人命,都是王巨熟悉的人,甚至有的人對王巨一直很不錯,因為丁家,全部長眠于九泉之下。

“朱歡,你見某有何事?”程勘有些厭惡地說。

王家寨一戰雖大捷了,卻又讓程勘丟了一次小臉,他也肯定下來,王家寨村民就是朱家以前的騾,只是后來那個無法無天的小發明了新的鑄劍方法,王家寨姓才沒有去做背騾的活計。而且他也肯定下來山道那一戰恐怕就是朱家的管事與王家寨姓共同發起的。

實際上朝廷也清楚下面這些烏七八糟的情況,更沒有人想追究,這追究起來麻煩了,難道發起一場整軍整紀運動?再將西北邊境所有參與私鹽者一起砍頭,那得殺多少人哪?僅延州就得最少殺一萬人!

而且那次事件給程勘帶來了機會,正好趁機將青澗城營田種種弊病整治,正好恐嚇延州商賈減少了私鹽規模,正好脅迫他們捐款,興修了許多道,改善了十幾個砦堡的交通情況。

然而朱家,以及那少年與一群村民將他玩于股掌之上,程勘能快活嗎?那怕朱家一年替朝廷帶來一多匹真正的西夏良馬,那怕還在橫山地區成功地鑲下一根釘,那怕那少年主動將新的冶鋼技術交出來。

“程公,草民前來拜謁程公,是請想程公幫一下忙,草民想派人前往京城榷務貨買五千鈔鹽鈔。”

“五千鈔鹽鈔?”程勘一下站起來。

鹽政收入在朝廷占據的比例可不小,但是私鹽同樣泛濫成災,不僅是西北,整個宋朝都在流動著大量私鹽,甚至一些產鹽區一兩官鹽都賣不出去,朝廷氣憤之下,強行向姓攤派,一丁一月必須買一斤官鹽回去,不買都不行。但那是內陸地區,延州可不敢這么做。

因此榷鹽成了延州政績的最大短板。

五千鈔鹽,一萬石,兩萬多貫,可以說僅是這一筆單就將延州鹽政彌補上。

但程勘有點不大相信哪,這個朱歡難道變成好人了?

“不過要請程公幫一下忙。”

“說,坐,”程勘道,不小的政績哪,請朱歡入坐了,語氣立即變得象春風一樣溫暖……

“程公也知道了,草民家出了那種細鹽,不過受鹽法限制,拘束多多,草民只好僅在延州銷售。還請程公寫一份薦帖,讓榷貨務明令準許草民于陜西其他州府銷售。若是銷得當,五千鈔鹽也許只是一個開始。”

“這個可以,朱歡,為何這么自覺?”程勘立即道。按照范祥新鹽法,實際只要拿到解鹽鹽鈔,就可以在陜西所有地區甚至川北銷售,當然,若是在他州銷售,可能還會有些麻煩,但麻煩也不會大。實際只有朱家舍得砸一些錢,即便在他州,同樣還可以用私鹽代替解鹽。

“有一個少年告訴草民,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實際這個鹽也是他教導草民研制出來的。”

少年是誰?

程勘搖了搖頭,自己治下出現這個無法無天的妖孽少年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他也不想過問。

“草民來見程公,還有一件事要稟報,延州姓很苦,因此草民愿意拿出一萬兩千貫錢捐給官府,讓官府賑濟寡兒老弱。”

程勘又再站起來,然后仔細地打量著朱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