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三十三章 愚者

“你是野利遇乞手下重將,為何不投奔朝廷,換取一官半職,而隱居在我們這個小寨?”

“大牛,你還小啊,聽說過山遇兄弟的遭遇嗎?”

王巨無言以對。

山遇兄弟指山遇惟亮,山遇惟永,山遇惟序,乃是李元昊的叔父,自李繼遷后,漢姓還是李,羌姓卻不是拓跋了,有嵬名,有山遇等等,但也屬于皇姓。

李元昊想入侵宋朝,當時西夏有許多親宋派大臣,包括山遇兄弟,他們竭力反對,李元昊便動了殺機。山遇惟亮便想投奔宋朝,先是寫信給金明寨李士彬,準備率兵扼守黃河渡,阻擋元昊部下,將部落內屬一起遷徙到宋朝,不知什么原因,未等到李士彬的回信,那邊元昊卻準備下手了。只好倉促逃跑,其母甚至怕連累他們逃跑速,置于室中,焚火自盡。

這是第一錯,否則安排妥當,宋朝將迎來數千山遇部族姓與兵士,其中還有許多是西夏的皇族,不用打仗,只要派他們于戰場上喊喊話,也有許多夏兵心亂了。

山遇惟亮倉皇帶著名馬珍寶逃到保安軍,知軍朱吉通報延州知州郭勸,這也不錯的,那時山遇兄弟手掌西夏軍政,對西夏虛實了如指掌,得到了山遇無疑等于得到了十萬精兵。可郭勸反而為了兩國交好,將山遇他們抓起來交給李元昊,山遇兄弟號哭稱冤,郭勸不聽,讓監押韓周送于邊境,讓李元昊活活箭殺。

自此以后,罕有西夏重臣投奔宋朝,直到今年夏天……

盡管宋朝也意識到郭勸做錯了,包括趙禎都在反思,但自此以后誰會相信宋朝呢?

“大牛,不是我沒有歸屬感,中國地大物博,姓勤勞,人多了就容易出人杰,不是沒有人才,就象你,若是換在其他朝代,說不定就成了一名重將,但為什么要拼命讀書。若是繼續這樣下去,縱然再多人才,早晚中國必得被夏遼消滅。大王曾經評價過宋朝,畸形的國家,不然大夏何以敢立國!”

王巨大半天才憋出一句:“那你為何不投奔遼國?”

“往哪兒逃,過一天算一天吧,不過小,你可不要泄露出去啊。”

“你武藝如何?善長什么,箭,還是刀劍槍棒?”

“問這個干嘛?”

“寨里的人見識短,沒有好身手,不能服眾。”

“你二叔如何?”

“他不錯啊,有力氣,箭術好。”

“我見到過,不過若放在戰場上,我五合之內,必斬你二叔。若是我騎在馬上,我一合就斬掉你二叔。”

羌人說話就直來直去,王巨卻咽得不輕。

半天后他才說道:“那么也行,我對族長說一下。你再與寨中丁壯比較一下,讓他們心服……對了,當初野利部下就你一家逃出來了嗎?”

“不止我一家,還有一些人。”

“他們呢?”

李狗搖了搖頭。即便透露了真相,他也未說他的真正姓名,想來肯定不是狗這個名字。

比試開始。

其實指揮能力與武藝有什么關系?那樣王巨都敢PK跛陳慶之了。

但寨里相信這個啊。

比試很快有了結果。

王嵬、蘇大丁、王小泉個大漢站在谷場上,臉脹得痛紅。

憋悶哪。

他們人可以說是寨里身手最好的,可是無論箭術、刀槍,還是棍棒,或者舉石鎖與相撲,他們人無一人是李狗的對手。

而且讓王嵬更憋的是他在心中比較了一下,即便連他最崇拜的大哥王平若是活著,恐怕還不是這個羌老漢的對手。實際李狗也不算老,只是看上去有些老氣,才四十出頭呢。

王巨看著二叔的表情,有些想笑。

這個結果是王巨早就料到的。

西夏那邊的鐵鷂都是羌人,相對而言羌人比漢人更強壯,這是沒辦法的事,一個是“食肉動物”,一個是“食草動物”,一代代基因相傳下來,兩者體力肯定有些懸差。

他說野利遇乞出事時就指揮了數鐵鷂,那時李狗應當才二十五六歲,若非勇力過人,不可能成為數鐵鷂的領。

這是在谷場上比試,若是在戰場上,在馬上,穿著盔甲,二叔他們敗得會更慘。

王巨正看得津津有味,忽然一只手拍上了他的肩膀:“小哥,有麻煩了。”

“東翁,什么麻煩?”

“老夫派人與白云道長聯系,可不久他就逃走了,不知去向,他的徒徒孫反而上門向老夫要人,說是老夫害了他。”朱歡郁悶地說。

早知如此,不如當初就直接干掉他。

黑岙嶺的事程勘都放下了,難道程勘還會為一個神棍追究自己的罪行?

“這倒是一個麻煩……”王巨沉思。

不管朱歡害未害,得有證據。

然而朱歡肯定說不清楚。

并且有了這個大師的詛咒,兩家即便成親,心中也不會舒服。

似乎那個趙家小娘與朱俊差不多大小,雖然據傳有的大戶人家的小娘為了尋找一個好夫婿,寧肯拖到二十五六歲都不嫁人,不過延州相對而言,成親的年齡都比較小。

就象寨里的大娃,十歲成親,十四歲媳婦肚就大了,聽說可能年底就要臨產。只比自己大一歲啊,媳婦兒也比自己大一歲,就要做爹做媽。

這讓王巨很無語,不但是大娃,似乎自己那個便宜母親也不過二十八。那么生自己時只有十六歲。若是自己習大娃,豈不是意味著自己那個便宜母親十歲就要做奶奶?

他認真地想了許久:“東翁,小都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那就是從當初替朱二郎草卜的那個和尚入手。可能是巧合,但也有可能是陰謀,若想破壞你們兩家聯親,第一步便要從那個和尚著手,他進了大牢,你們那個草卜必得要重卜,才能給白云道長機會。”

“這個恐怕難查。”

“不難查,你都獻出夏國劍的技術,特別是我那種簡易冶鋼技術,相信程公已經得到一個大大的政績,程公必然會答應。由程公來查,會難嗎?”

“很大的政績?”

“很大……”不過王巨答得不肯定,天知道朝廷會怎么想?

據傳有人測試了世界上所有人種的智商,黑人智商平均是八十,白人是一,然而東亞黃種人達到一零七,但同為黃種人,印人智商只有八十五。所以東亞地區一旦和平,馬上經濟就會復蘇,印無論有多少人口紅利,也不可能造成奇跡般地地崛起。

不知道是真是假。

但是論其勤勞,無疑漢人領先。

然而為什么多災多難?一是北方那一群群游牧民族讓中原苦逼了,二就是這個悲催的士農工商!

這個王巨暫時不去想,他現在只想的如何出人頭地,然后看情況,如果能撬動歷史那就繼續呆下去。但那個難,想一想后來那些猛人滾肉刀吧。

那么再往后想,非是金國。

金國對北方姓還不是一場災難。

而且更往后,兩年后。

整個金國八萬戶變成了八十萬戶,然后摔頭胎……

因此撬不動,得立即將家人往江南遷徙吧,并且還要遠離沿江地區!

又說道:“還有一個辦法,花重金請當初替你們兩家草卜的高僧親自來延州,布道場,宏揚佛法。相信那些大和尚們會十分樂意你宏揚佛法。然后當眾草卜。謠傳起于愚者,止于智者,可這世上有幾人能稱為智者?那么就讓姓認可的智者親自搗碎謠傳吧。”

“謠傳起于愚者,止于智者……”朱歡嘴中苦澀,自己可不正是一個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