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十七章 有點少

其實王巨現在并不急切,初來到宋朝,得有一個大約的了解,非是史書,況且史書當真可靠嗎?而且他還小,許多事做不了。所以必須先活下去,慢慢地成長。

但這個活下去,都無比的困難,以至不得不去做騾。

所以趙念奴給了一支玉簪,他便承諾將趙念奴護送到京城。

人生啊,總歸有許多無奈。

王巨只好拱手說道:“那就謝過東翁與朱管事了。”

“無妨。”

實際也是一筆交易,兩個可能的承諾,王巨就必須要精心使朱俊脫抬換骨,并且王巨還不得不要領一個天大的人情。

二嬸走了過來:“大牛,分錢了。”

“哦,”王巨心中有點激動。

鄜縣那一戰過后,小公主擔心皇城司,自己擔心淌了不好的渾水,小公主付了買驢的錢,卻忘記打賞自己。

節操的神馬未必那么重要,王巨不能直接開口要賞吧,然后就離開了,得了一套《五經正義》,一頭驢,還有那根簪讓朱清買了十九貫,比以前好,可仍然很窮。

他興沖沖地來到寨前曬谷場上。

王全將朱清的牛車牽來,滿滿一牛車嘉佑元寶,它是宋朝現在流通中最不受歡迎的銅錢,但它終是銅錢,是硬通貨。

朱家為了表示誠意,劍未上手,先給了四貫錢,因此全寨上下歡天喜地。

王勛用籌碼在算賬,是得了不少錢,但開始也購買了一些材料,比如石炭,這些成本是寨中鄉親湊的,現在必須扣除下來。

王巨看著急,上前道:“四叔,我來吧。”

“也行,”王勛道。黑岙嶺山道上的事大家伙死死瞞住的,包括妻兒都不敢說,以至寨中許多婦人對王巨態還象從前一樣。不過參加那一戰的丁壯心中清楚。

對王巨來說,這都是簡單的賬目,迅速就將成本弄清楚,然后說道:“翁翁,剩下的錢怎么分?”

“大牛,你與元黑一人得四貫,余下的寨中鄉親均分了如何?”

“老族長,大牛分少了吧?”二嬸嚷了起來。

“少什么少?你家小叔不就是背著手說了幾句話,做人莫要心黑。”另一個婦人吼道。王巨有點面生,估計是寨東的人。

“五嬸,沒有我家大牛,能有這錢嗎?”

“那當初大牛怎么離開你家的?”

王全為難地看著王巨,王巨道:“若是元黑叔沒意見,就這樣分吧。”

說老實話,分得是有些不公平。

可能范仲淹等人忘記宋朝江山典基人柴榮就是商人出身,刻意重抬東漢大旗,士農工商,工匠與商人乃是低賤的人。實際效果不是很大,如元及第的馮元便是商人弟。

不知道南方富裕的地方開未開出來了千貫年薪的高昂工匠薪酬,但就是生活在黑暗中的官匠若是手藝出眾,待遇同樣很高。

技術在這時始值錢了。

技術值錢了,卻要看在什么地方,若是生活在平安的中原地區,那是值錢了,更不用為了生活去冒著危險做騾。

王家寨卻在混亂貧困的邊荒最前線上。

盡管延州地區與西夏停戰數年之久,村中還有五分之一婦人是,不得不重新改嫁,或者做人家的小妾日,相貌丑陋的只好饑一頓飽一頓地熬著。

生活在這種悲催的環境中,寨幾乎與南方某些生蠻部族一樣,實行著原始的共產分配制。而封閉的環境又造成思想的落后,于是忽視了技術的價值。

鄉親們所看到的不過自己時常看一看那兩個小土窯,甚至連搬石炭的活計都是其他人做的。

分得四貫錢,也許對于許多婦人來說,已經分得夠多了。

看問題得站在對方角考慮一下。

因為以前的經歷,王巨性格有些腹黑有些猜疑,同樣十分小心,想要平安,王家寨如今是他平安最大的倚仗,更不用說這大半年來寨對他的恩情。

錢就分了下去。

王巨背著四貫錢去二叔家,君無罪,懷璧有罪,這些錢不得不放在二叔家保管。

朱清跟在后面說:“小郎,是分得少。”

“鄉親們對我有恩,況且我還小,想要在這里成長,也要大家照料庇護。”

朱清眼睛一亮,不怕腹黑,就怕不知感恩哪。

二嬸在上還在繼續抱怨著。

王巨不由搖搖笑,放下錢,朱清開始朱清讓仆役搬行李。不能當真就直接讓朱俊到王家,那不亞于下地獄的。朱家帶來了床褥蚊帳以及其他的生活用,還帶來許多腌肉與果。

王巨的妹妹二妞弟弟牛看得直咽口水。

王巨好笑地拍了兩個小家伙的腦袋:“以后會有很多肉吃。”

劍不是一次易,搭成協議,它就可以長遠生產,至少在這幾年每年都會給自己帶來幾十貫收入,那么偶爾吃吃肉還困難嗎?

不過朱家帶來了,那就沾沾光吧。朱歡朱清高估了王巨的節操……

朱清卻在外面叮囑朱俊,無論這少年的勤奮,機智,果斷,智慧,以及見識,都注定了他非是凡夫俗,擺書呆氣可以,千萬不能擺大家弟的架,若是激怒此少年,那樣你父親伸出的友誼之手就白廢了。

但朱清空擔心了,朱俊來到王家僅一天就被王巨折服。

先便是王巨教導弟妹,王巨肯定不知道這時代的蒙,因此教二妞與牛只有樣知識,一是千字,二是論語,就是算術與寫字。

千字與論語也罷了,然而那種算術很古怪,盡管是蒙算術,可那些古怪的字符朱俊也看不懂,朱俊便偷偷考究二妞與牛,竟然得到一個結果,這兩個小孩的算術能力不比自己弱上多少。那么做為老師算術的底到了何等地步?

其次是王巨的自律與友愛。

第二天早上天不亮王巨便起來了,開始做飯洗衣服,然后打掃羊圈,再去放羊,只有在放羊過程里,他才抽空教導弟弟與妹妹,不過教導得無比生動,遠不象州里幾個教授呆板的教,朱俊居然聽入了迷。可惜他是一個地道的書呆,沒有發覺王巨教導中涉及到的知識面,盡管在朱俊面前王巨多少藏了拙,盡管教導弟弟與妹妹,這些知識面與見識也不是普通少年所擁有的。教育完了,王巨出了一些題目,這才開始自。

這時代貧困人家還是一天兩頓飯。

到了傍晚,趕羊回圈,又開始忙碌,吃過飯后,王巨還會講一段美妙的故事,哄著弟弟與妹妹睡覺,這才再次自練字,二更時分休息。

好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牛與二妞也變得早熟懂事,二妞會主動地替大家做一些家務,然后王巨眼中便露出憐愛幸福的眼神,那種眼神讓朱俊都有點感動。

雖然王家很苦,可那種溫馨的氣氛,朱俊從未看到過。

最后便是王巨的筆記。

不要以為自己有了一些知識,就可以稱王稱霸。古代的教育自成體系,想深入到古里,王巨必須得努力。

因此晚上近一個時辰在油燈下的自中,王巨便會記錄自己的心得與想法。

有許多對經義的理解,朱俊根本聞所未聞,特別一些見解,似乎讓朱俊感到推開了自己知識的一扇扇窗戶。

然后朱俊又看到一份表格。

五經正義內容很多的,王巨大約翻看后,他前世也是貧困弟,但卻是霸,霸習成績好,也有習方法,這么多冊書必須制訂一份習表格,這樣自時才會秩序井然,不會紊亂。

雖然朱俊是州的,不過延州州里能有什么,亂蓬蓬的,亂七八糟的教,不知所謂的舉人教授……

這樣有體系有秩序的習,怎能不讓朱俊感到驚訝。

盡管他是一個書呆,可幾天呆下去,無論聽到的看到的,朱俊也不得不折服,與年齡無關,而是問,自律,友愛,思想。

朱俊的想法,王巨只是笑一笑。

他不能讓人知道真正的真相,必須適地裝嫩,想對付一個十幾歲的書呆,豈不是容易。

朱家不可能真指望自己改變朱俊的書呆氣,教育出一個好接班人,呆下去必須得吃苦,吃不了苦可以回去。

實際王巨不怕書呆,就怕朱俊仗著家勢,盛氣凌人,那就不好相處了。

他抬頭看了看天空,天氣很好,蔚藍一片,萬里無云,王巨道:“二郎,我們干活吧。”

不是不怕吃苦嗎,馬上就讓你嘗嘗吃苦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