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417章:接下來做點什么?

當前位置:第417章接下來做點什么?第417章接下來做點什么?

在場眾人之中,只要了解國號命名規則的人,他們皆是腦子一陣“嗡嗡”作響。

在他們看來,智氏應該復國為“原”,哪怕是使用楊、霍、溫、共、荀或者齊、衛,其實都比選定唐更加合情合理。

周王室分封時期,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的唐叔虞得封唐國。這個唐國就是晉國的前身,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為晉。

撿起晉國曾經的國號?不是不能那么干,問題是“故絳”并非智氏的疆域范圍,跟用地理位置取定國號扯不上關系啊。

為什么說國號哪怕是命名為齊國或衛國都更加合理?原因是舊齊國和舊衛國的地盤都在智氏手中,哪怕姜姓呂氏和姬姓衛氏還有傳承,智氏一樣是能硬搶國號的,一切只因為土地的控制權不屬于姜姓呂氏或姬姓衛氏了。

至于楊、霍、溫、共、荀、譚、遂、宿、郭、等等?這些是先后失去國祚的諸侯國,智氏的勢力范圍包含了那些國家曾經的領土。

怎么還有一個荀國?這個跟智氏其實沒什么關系,原國被晉國吞并之后,晉武公滅掉了荀國,將“荀”地賜給了大夫原氏黯,別為荀氏。

另外還有一個“黎”的國號能選,只是腦子沒病,沒有諸夏體系的人會選擇“黎”作為國號。

很久之前,“黎”是黃帝的敵人,后來一支赤狄建立了一個叫“黎”的國家,更后來這個叫“黎”的國家差點把衛國滅了。

當時的衛國可不是后來的衛國。衛國一度十分強大,比當時的晉國強的不是一點半點,沒有等來高光的時刻,遭到了黎國的入侵,以至于衛國被迫從“朝歌”遷都到了“帝丘(濮陽)”。

更后來?不是晉國崛起了嘛!

晉國在晉景公時代將黎國從一個國家打得變成散亂的赤狄部落,隨后又在晉厲公時代才徹底消滅晉國東北部的赤狄各部。

不管怎么說,智氏選擇唐來作為國號,顯得不合情也不合理,著實是令眾人看不懂,個別人都在暗自偷笑了。

智瑤能怎么辦?他也很絕望啊!

原國?一聽就是雜牌小國,幾乎跟后世草頭王一般的身價。

其余的楊、霍、溫、共、荀、譚、遂、宿、郭、等國號?一樣沒有多少人聽過啊!

后世的人,對秦、楚、魏、趙、齊、燕、韓、晉這些名號會比較熟悉,歷朝歷代的單子號王號也是取這些,每一個時代的哪個王號最尊貴則是不固定。

比如,很多朝代是秦王最尊貴,有些朝代則是晉王才是眾王之首,輪到另一個朝代則可能是魏王或楚王的地位更高了。能夠確定的是單字王號肯定比雙字王號更尊貴,同時秦、晉、魏、楚這四個王號一直是最尊貴的那一批。

“這是智瑤……,唐瑤一定要滅掉晉國吧?”楚君章當然記得自己滅掉過一個叫唐的國家,可是很難當一回事。

楚國滅掉的唐國是堯的后代祁姓那個,周王室又分封出一個唐國,也就是一開始其實有兩個唐國并立。

兩個國號一樣的國家并立雖然有些奇怪,問題并不是只有一個孤例。同時存在的還有兩個燕國,一個在東北,一個在中原腹地,史書區分為北燕和南燕。

如果唐國后來沒有改國號為晉國,大概史書也會區分為北唐和南唐。也能是姬唐和祁唐。

現在,智氏立國號為唐,史官或許會用“東唐”或“智唐”來進行記載?再去改一下史書,注釋那個是姬唐,哪一個又是祁唐。

所以根本沒有誰是誰兒子那么一回事,無非就是國號前面再加上一個前綴罷了。

比如齊國,不是有姜齊和田齊的區分嗎?

至于取國號為“漢”這個選項?智瑤不是沒有想過,問題統治范圍不在漢水周邊,哪怕劉邦一開始也是作為漢中王,國號也是漢中國,后來才改為漢國的。

類似楚君章那么想的人挺多,他們認定唐國接下來一定會把晉國滅掉。

這樣一想,許多諸侯的心情就放松了下來。

目前,智氏與魏氏的戰爭仍在繼續,并且智氏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滅掉仇由、中山、衛國和齊國,再有這一波滅魏,怎么都需要時間去進行消化,對吧?

接下來的唐國超大概率會是以攻打晉國最終兼并為目標,其余諸侯能夠選擇的也就多了起來。

他們能夠趕緊做各自的事情!

例如楚國快點平定內亂,再將被吳國侵占的地盤收回來,肯定也需要幾年的時間重新穩定內部,蓄積國力等等之類。

另一個想搞事的越國,勾踐要做的事情可比楚君章多得多,搶奪更多的地盤是其一,少不得剪除那些不服之輩,需要的時間不會比任何人少。

有能力搞事情并且能攪動風云的還有宋國和鄭國,宋國需要重新治理從吳國和鄭國奪回來的地盤,鄭國一樣需要時間舔傷口。

這么一看,好像會迎來一個短暫的消停時期?

對那些小國來說比較要命的是,哪怕強國不想搞事情,他們的日子一樣會非常難過。

不要忘記奴隸起義那回事呀!目前盜跖正在幾個小國林立的地方為所欲為,甚至都搞得大邾和小邾重新合并了。

有那么一件事情,邾國不大,可是一度分裂成了三個國家,后面仍叫邾國的這一脈率先滅亡,剩下大邾和小邾,搞到現在又破壁重圓了。

那些小國,他們哪怕沒有毀滅在奴隸起義當中,其實也沒有多少年好活了。

不是智瑤改變歷史讓小國活不下去……,這么說其實也沒有錯。關鍵在于歷史沒有被改變,接來下他們也會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時代背景下一個又一個相續滅亡。

冊封以及立國的儀式結束之后,作為東道主的智瑤……,其實應該稱呼為唐瑤了,不過智瑤并沒有打算改氏。

總的來說,智瑤需要設宴款待諸侯以及眾多大夫。

大型飲宴之上,一個人單獨一個座位,著實不是一個很好的邦交場合,大家吃好喝好,再聽著音樂看美女跳舞,不少人的心思根本不在吃喝以及觀賞美女跳舞上面。

最為心事重重的就是韓庚。

別人能看出智瑤選擇唐作為國號,接下來最可能發生什么,沒有道理韓庚看不出來。

這不,秦君刺在能夠跟智瑤說話的時候,看上去十足的熱情,顯然就是想要聯合新生的唐國做點什么。

晉國……,或者說韓氏好像要變成一塊肥肉?有想法的不獨秦君刺,不要忘記楚國也能出兵河西。

楚君章同樣在思考插一腳的利弊,思來想去認定必須參與,哪怕是幫小弟秦國也是一件好事。

“現在有點麻煩的是唐國在秦地也有城邑。”這一點,同一時間的好多人都想到了。

什么?新生的唐國在秦地有疆域?那是智瑤還作為晉國之臣時,晉國從秦國手里搶到的土地,直接打到了涇水以西。

現在,智氏立國,狐氏和鐘氏追隨,一下子讓新生的唐國在濟水邊上有一大塊飛地。

那是包含“侯麗”、“涇陽”、“麻隧”和“棫林”在內,以及渭水南岸的“豐”、“豪”、“戲”在內的一大片土地。

硬要有個占地面積的話,大約是三四萬平方公里?

某種程度上來講,唐國在河西以西的飛地,阻擋了秦國向東進軍的路線,搞得秦國想要東出,要么是直接與唐國為敵,不然就只能從靠近義渠的勢力范圍繞路。

秦君刺現在最想做的就是以協商的方式,付出能夠接受的代價從唐國那邊拿回失地。

當然了,要是唐國愿意跟秦國結盟攻打晉國,秦君刺能夠接受暫時不拿回那些土地,前提是楚國必須在那個聯盟之中。

飲宴結束之后,才會是邦交的最佳時間。

當然了,智瑤的飲宴并不是安排在晚上,其實是下午。

這個也是當前時代的一種制約,極少人才會在晚上設宴,有宴會一般是下午臨近傍晚的時分。

結果是,飲宴在傍晚結束,隨后想要談點什么的諸侯再各自邀約。

不出意外,楚君章和秦君刺走到了一塊。

比較令人迷糊的是魯君寧、季孫肥跟勾踐攪和到了一起。

智瑤則是看著沒有離去的韓庚以及鄭國君臣,知道兩波人都有比較重要的事情需要跟自己商談。

鄭國想談什么不難猜的。

智氏攻奪了魏氏在晉國南境的封地,同時跨河控制住“虎牢”和“祭”、“滑②”兩塊要地,等于說鄭國依舊是失土狀態,并且最為要命的是“祭”地是“新鄭”的門戶。

這么說吧,“虎牢”的存在是卡住戰略要地,控制住了交通線,鄭國君臣沒有奢望能夠拿回去,著實很希望能夠從新生唐國這里贖回“祭”地。

“非我奪自鄭國,乃是取自魏氏。”智瑤說

鉛筆小說23qb.

當前位置:第417章接下來做點什么?第417章接下來做點什么?(2/2)

的這個‘我’是指國家。

所以,智瑤選擇先跟鄭國君臣談,請韓庚另約一個時間。

可以視作智瑤認為跟韓庚談話的用時會比較長,有另約時間的必要;也能看作智瑤是在敷衍韓庚。一切就看韓庚怎么想和怎么做了。

罕達不想跟智瑤糾纏這個,說道:“如我贖回,可否?”

這個就取決于唐國接下來順位戰略目標的選項了,不是嗎?

鉛筆小說23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