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魏氏訓練新軍的時間比智氏早得多,他們老早就在建設重步兵,甚至都將戰車給舍棄了。
不過,魏駒說的魏氏新軍并不是早在建設的重步兵。
晉國內戰期間,魏氏動用自家那支重步兵的次數很少,后面打中山國就更不合適了。
中山國有平原,大多數交戰爆發在山林,把重步兵拉過去找罪受嗎?
晉國最先訓練新軍的家族并不是魏氏,其實是郤氏,后來被智氏和范氏瓜分了絕大多數,對范氏的加強或許沒有那么明顯,智氏得到郤氏的建設成果則是極大的加強家族戰斗力。
智氏的“潮水攻勢”就是從郤氏那里得手。這種攻擊形態一直到近現代還在使用,腳盆雞取名叫豬突戰術。
訓練新軍期間,智瑤都無法將得之郤氏的戰術戰法抹掉,乃至于需要進行契合。
大家覺得魏氏先搞新軍,說白了就是魏氏活到最后,跟原歷史上智瑤的各種成果被趙毋恤篡奪,其實是一樣的。
智瑤搞定了魏駒,兩人先行商討怎么征討鄭國,等趙伯魯回到“新田”再一起前往拜訪。
“伐鄭?”趙伯魯剛從‘晉陽’回來,本來很高興魏駒和智瑤前來拜訪,聽到主題就有點愁眉苦臉了。
魏駒說道:“鄭國至今仍未致歉、賠禮。”
有點沒頭沒尾,趙伯魯還是聽懂了。
智瑤說道:“我出三‘旅’,魏氏亦是此數。”
所以,就是小打小鬧而已,不是什么大動干戈。
趙伯魯可算是松了口氣。
要是那種起碼出動幾個“師”的戰事規模,必定會給現在的趙氏造成雪上加霜的局面。
只是吧?趙伯魯表示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準備。
魏駒與智瑤對視了一眼,有各自的想法。
三個“旅”而已,哪怕趙氏再怎么衰弱,拿出來應該不存在困難才對?
難道趙伯魯名義上是家主,無法真正做趙氏的主?
類似的問題,不管魏駒還是智瑤,交情再好也不能問出口。
“如果背后做主的人是趙毋恤,他絕對會往陰謀論的方向想。”智瑤心想。
趙氏內部到底是什么情況,其實不難掌控。
接下來智瑤密切注意趙伯魯有沒有派人前往“晉陽”即可。
趙毋恤一直待在“晉陽”那邊,不出意外短期內沒有可能出現在“新田”這座都城,乃至于不適合去“趙”地。
當然了,智瑤和魏駒只給趙伯魯一個月的時間,期限將到之前,趙氏參不參與攻打鄭國都要給出正面回復。
在這期間,智氏和魏氏都會先行征調部隊,集合地點放在了“原”地。
相繼回到“新田”的其余各“卿”,他們得知智氏、魏氏和趙氏要聯合起來討伐鄭國,經過了解并不是國戰,一個個就有點小心思了。
智瑤這一次會帶上新軍的兩個“旅”,老式的一個“旅”,輔兵的安排大概是兩千左右的總數。
本來有多少輔兵這種事情,主家……也就是智申或智瑤都不好干涉,納賦的小貴族和“士”想帶多少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現在規則變了,智瑤將智氏的軍事規則弄得更加明細,說白了就是約束力遠比之前更高。
對于規則的改變并不是沒有阻力,牽扯到方方面面的改動,利益受到波及的人一定會有許多,他們覺得有利會樂于接受,將會損害他們的利益不免會抗拒乃至于阻攔了。
智氏的新軍,他們裝備什么武器都被嚴格規定,不存在主家無償贈予,可以是租用,也能是購買。他們不會獲得軍餉,獲立軍功則是能夠得到土地、住宅、奴隸以及其它物資上面的獎勵。
不一定是要親自殺人,參加某次作戰,集體獲得勝利,一次勝利獲得什么樣的賞賜,分為小勝、大勝之類,再累積勝利的次數,次數到達一定數量又是什么賞賜之類。
出現比較大的改變是,參戰人員不需要再自行攜帶糧食,吃喝由主家進行提供。
智瑤還將什么身份地位吃什么喝什么的那一套拿了出來,目的跟商鞅的設想一致,使得將士知曉等級無處不在,鞭策他們奮發向上。
必須說明的是,智瑤制定的一些規則跟以前沒有太大的變化,很多只是換個玩法而已。比戰袍和武器、盔甲自己出錢,由于智瑤硬性規定必須是哪些,只有主家能夠生產,全軍也就達到了軍備制式化。
另外一點,新軍需要長時間處在納賦狀態,他們訓練時的吃喝依舊是主家負責,裝備也是由主家提供。
真正有利的地方在于將立下什么軍功,會得到哪種等級的賞賜寫的清清楚楚外加明明白白。僅是這一點就是一種領先,并且會驅動參戰人員的作戰熱情。
智瑤抵達“原”的十天之后,三個“旅”的部隊也到了。
再往后的第七天,魏駒帶著魏氏的三個“旅”過來。
跟智氏有點不同的是魏氏的輔兵數量有點多,算一算大概是一比二的數量。
“這是要去鄭國盡情收獲的架勢啊?”智瑤猜測。
不怪魏駒有那樣的心態,他跟智瑤一起出征了三次,哪一次不是收獲滿滿呢?
然而,今次智瑤認為收獲會有,要說有多少則是未必。
那是鄭國將靠近晉國的家族進行了遷徙,人為地搞出了寬度在五十里以上的民政空白地段。
什么意思?就是靠近晉國的五十里內,鄭國沒有相關人員在進行生產,幾個要道長期留有少量的駐扎人員,用于警惕晉國突然發兵來襲。
鄭國這么做還有另外一個用意,使用這種方式對晉國示意:知道為什么不致歉加賠償嗎?因為俺就是知道你們無論怎么樣都會進行報復啊!
那完全是廢話了。
晉國的睚眥必報誰不知道?百來年的時間中,得罪晉國就沒有道歉賠禮能解決的例子,無一例外都要打一場。
“我聞陳國已亡于楚之手。”魏駒見到智瑤,第一句話就講這個。
這個消息智瑤在四天前收到,沒有產生任何的心理波動。
魏駒又說道:“我伐鄭,楚必北上。”
關于這點,智瑤比魏駒更加清楚。
楚國那邊有一個非常痛恨鄭國的大將,君臣現階段需要仰仗那位大將的統兵能力,某些事情上很愿意配合。
智瑤之前已經跟魏駒說了,他們這一次南下展現晉國的態度,同時也是想要勾引楚軍討伐鄭國。
魏駒之所以同意,一來是魏氏需要剪除來自鄭國的威脅,再來就是認可智瑤覺得需要跟楚國進行互動的建議,額外的就是用實戰檢驗魏氏的新軍戰斗力。
吳國在崛起,慢慢已經沒有逮著楚國就是揍,變成四處出擊的狀態,打齊國比打楚國的熱情更高。
那可不行啊!
智瑤想要看到的是齊國繼續跟魯國過不去,兩個山東列國繼續打生打死消耗對方,不止能夠給智氏名正言順介入的借口,山東那塊地方的兩個強國互相消耗對智氏的東進戰略也是極為有利。
有那么一件事情,趙伯魯和魏駒現在是坐在卿位上的人了,他們從事實上就是比智瑤的身份更高貴,南下討伐鄭國的話,還會是智瑤作為主將嗎?
這個看進行的是國戰,還是私戰。
智瑤對由趙伯魯或魏駒擔任主將本身沒有意見,主要是擔憂趙伯魯或魏駒扛不住大旗,才會將這一次南下定義為私戰。
只有魏駒的話,事情絕對沒有那么容易。
再加上趙伯魯,并且趙伯魯的卿位排序比魏駒更靠前,考慮到趙氏現在的狀況以及趙伯魯的個人能力問題,魏駒寧愿讓智瑤擔任主將也不會甘愿屈從于趙伯魯之下。
所以,知道智瑤為什么非要拉上趙氏了吧?無非就是一種人心上的算計,想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已。
又是過去半個月,堪堪在一個月的期限之內,趙伯魯可算是帶著家族的軍隊抵達“原”了。
在其過程中,一直在密切關注趙伯魯的智瑤確認了一件事情,趙伯魯果然有派人前往“晉陽”,只是從趙伯魯發出征召令到帶著軍隊過來的時間,中間有誰插手或是趙伯魯自行做主了。
“尤、庚?”智瑤事先有所猜測并且得到請求,看到狐尤和韓庚真的帶著部隊過來,還是心情挺復雜的。
狐尤和韓庚同樣是分別帶來三個“旅”的家族私軍,擺明了就是不想脫離小伙伴的圈子。
智瑤對他們說道:“鐘武亦在來路。”
鐘武是鐘全的嫡長子,不出意外會是鐘氏的下一任家主。
所以,本來只是智氏、魏氏和趙氏的活動,一幫二代參與進來之后變成一次盛會。
每一個卿位家族出動三個“旅”,一些參與的中等家族帶來至少兩個“卒”,合計起來總兵力大約是四個“師”。
三萬左右的兵力?好些列國砸鍋賣鐵都不一定能湊得出來,偏偏晉國只是一個二代臨時起意而已,花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將軍隊拉出來了。
“今次伐鄭,以何為準?”趙伯魯到現在才問。
智瑤看到魏駒也在等候答案,笑了一下才說道:“若楚軍得力,會師‘新鄭’可也!”
不是吧,玩這么大?
這一下,眾人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