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216章:令人害怕的智瑤

大世唯爭的時代來了!

這個就是沒有超級強國鎮壓諸侯的后果,搞得誰都心癢癢,一有機會就各種躁動。

目前的越國各項準備怎么樣了呢?有沒有實力在勾踐發起復仇之后,能夠一波將吳國打死?

智瑤對越國有相當的了解,再結合吳國目前的情況,認為勾踐要是按耐不住絕對要倒霉。

而勾踐這一次要是再失敗,并不是去給夫差擦屁股那么簡單,骨灰一定會被揚到大河里去。

很不湊巧的是能壓制勾踐的范蠡在晉國,一旦勾踐真的起兵復仇,樂子絕對大了!

這一天,范蠡收到了國內傳來的消息,看了之后頓時冒出一身的冷汗,口呼:“危矣!”

什么消息讓范蠡有這么大的反應?說的是勾踐正在整軍,各項物資也在進行調配。

整軍又準備物資?還能是勾踐想干什么,一定是想動手了啊!

作為越國備戰計劃的策劃人以及總工程師,沒有誰比范蠡更加了解備戰的讀條進度了。

當下的越國,各種甲胄也就準備了四百來套,距離范蠡想要的三千套還差得很遠。

其余的物資?比如武器、糧草等等,范蠡也才準備了十分之二。

越國本身的準備并不充足,圖謀的目標……也就是吳國,看上去好像挺瘋狂的樣子,似乎是一個亂子就會搞得分崩離析,事情卻是沒有那么簡單的。

“現在有兩支吳軍外出征戰,他們并沒有遭到覆滅的危機,隨時都能夠回國。勾踐腦子壞了,以為趁著吳國空虛打下‘吳’或是殺死夫差,算是成事了嗎?”范蠡越想越腦殼疼。

范蠡知道不能再待在晉國,本來要去列國周游的計劃也必須取消,應該用最快的速度趕回越國了。

現在,范蠡只祈求自己的人手足夠硬氣,哪怕是后面讓勾踐更加忌憚,還是希望他們能攔住不讓勾踐起兵。

所以是,范蠡很清楚自己跟勾踐的相處模式,并不是什么君臣,其實就只是合作者而已。

范蠡并不是想走就能拍拍屁股離開。

倒不是晉國的誰會攔住范蠡,完全是禮儀標準不允許。

貴族嘛,沒有了禮儀,哪來的逼格?

拜訪誰有流程,想要離開某地同樣有流程,缺少了那些不止自己覺得沒有逼格,下一次再到某個地方就別想要獲得禮遇了。

范蠡在禮儀規范允許的條件下,能多趕就有多趕,耗費了七天的時間才算是干完了一一辭別的禮儀流程。

某天,越國的隊伍出“新田”城門,范蠡卻是在十里外的亭子看到了智氏的一應人等。

“宗子?”范蠡早就跟智瑤進行過辭別,沒有料到智瑤會出城相送。

智瑤說話前先是一陣爽朗的笑聲,回禮說道:“范子為越國殫jing竭慮,實乃人臣典范。”

這話聽著怎么有點怪?尤其是大家都知道什么情況的基礎之上。

范蠡能怎么辦?當然是臉上擠出笑容,沒有意義的客套話搭理幾句。

特地相送,對吧?

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才有這么一出?

老實說,智瑤還真有事,非常刻意帶著范蠡走到一旁,周邊沒有其余人。

“范子身負重任,瑤不敢多加耽誤。”智瑤先講了這么一句。

范蠡的確是蠻急的,一分一秒都不想浪費,怕的就是一切圖謀因為勾踐腦子發昏,不止一切付之流水,還搞得發生更嚴重的后果。

智瑤看到范蠡急了,收起了臉上的笑容,肅然說道:“大業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日若有功成之日,范子如無處可往,可來智也。”

什么意思!

到底什么意思啊?

這一下,范蠡聽得滿腦子冒問號。

范蠡自己都不確認一切圖謀有沒有可能成功,乃至于覺得成功的可能性極低,爭取的就是那個一線的可能而已。

不過,一件事情倒是得到了證實,也就是智瑤很清楚范蠡想做什么,又是在做什么,甚至還清楚范蠡到底是個什么成份。

范蠡暫時不明白的是智瑤為什么要表現出來,大部分jing力因為其它事情,好難集中jing力去思考智瑤究竟要做什么。

輪到雙方作別,越國的隊伍進入衛國的地界,范蠡得知晉軍在“陶丘”駐扎,又有另外一支晉軍在“蒲”,同時宋國已經開始舉國動員,過去快二十天才對智瑤相送又講那些話有點恍然大悟。

那是吳國介入了晉國與宋國的紛爭,同時吳國展現出了另一面的瘋狂,結合范蠡扮演的角色和勾踐的為人,智瑤進行了某種層次的預言。

吳國是崛起了沒有錯誤,并且因為先后吞并徐國和鐘吾國,又從楚國那里搶了鐘離國全境和夷虎的部分疆域,實力是壯大了許多。

可是呢?吳國崛起速度非常迅猛,問題是過去的時間太短,他們到目前還是使用高壓政策在對待遭到吞并的列國遺民,看上去不像是消化了勝利果實該有的模樣。

真的,吳國崛起的速度太快,還是那種到了亡國邊沿又突然闊起來的狀況,要說底蘊那真的是太過缺乏。

潛力?看看吳國所處的位置,再研究一下當地的歷史,結合農業、技術業等一些產業來進行判斷,會發現當下的吳地幾乎沒什么潛力可言。

沒開玩笑,僅以城邑的數量就能得出相關結論。

在春秋時期,城邑的多寡就是軟實力的一種體現,代表著開發了多少可用有產出的地盤。

吳國本身的城邑數量一直很少,黎庶大多居住在“邦”里面,并且這些“邦”有相當數量是在山林之中。

山林啊?靠山吃山的現象挺真實,受限于地形的困擾很難開展什么農耕。

其實,沒有崛起之前的吳國也就那樣,崛起之后的吳國則是手握著長江下游的平原。

比較可惜,或者說令人看不懂的是吳國君臣沒有想要去開發那片平原,固然因為那片平原到處樹林的關系,可是真的有心開發,不至于沒有絲毫行動的啊。

范蠡要出衛國地界時期,訝異地發現衛人沸騰了起來,一打聽才得知晉國將原屬于曹國的部分城邑劃給了衛國。

與此同時,魯國也獲得了本屬于曹國的兩座城邑。

那么就是說,宋國最后還是慫了,沒有出兵正面與晉國為首的聯軍交戰。

然后,晉國很奸詐地拿本歸于曹國的城邑去獎賞衛國和魯國的恭順,某種程度上也是加強衛國和魯國,同時亦是制造衛國、魯國和宋國的矛盾。

宋國就是為了地盤和人口才滅掉曹國的,對吧?

搞到最后,晉國出兵占領了曹國大片疆土,又將到手的城邑劃分給了衛國和魯國,就問問宋人能不能甘心!

“何人手筆?”范蠡過了幾天才知道答案。

“傳聞智伯乃是平庸之人,必是傳聞有誤!”范蠡真心覺得智申這一手邦交玩得簡單直接并且有效。

哪怕衛國和魯國清楚便宜不會白占,到嘴的肉也會毫不猶豫地吃下去的。

時間到了春秋晚期,好多玩法還沒有出現。

另外,有便宜就占在諸侯之間是一種主流。

那種毛病到了戰國晚期依舊改不掉,才有了趙國明知道接受上黨會跟秦國對上,還是咬住就不松口了。

范蠡進入魯國,一樣看到了魯人的各種歡騰。

他對隨行的人說:“晉得復霸業也!”

執宰天下本就是霸主國的一項權利,其中就包括為諸侯分肉,類似的事情晉國曾經沒少干。

宋國要是在后面攻打衛國和魯國,兩國還不能恨晉國,應該做是盡力跪舔,換來晉國的援軍相助。

晉國拿了宋國的戰利品分割給衛國和魯國,增加了宋國的敵人,得到兩個不得不靠攏過來的小弟,緩沖區也就出現了。

現在人們的觀念很直接,國家強大也就強大了,有沒有小弟,小弟的數量有多少,其實才是不是霸主的一種評價標準。

類似的觀念到了戰國都還流行,魏國被這種觀念坑得最慘,齊國嘗試新玩法弄得差點遭到滅國,還是秦國借著山川地勢和秦軍能打才一次又一次支撐下去。

范蠡要回到越國肯定需要穿過吳國,來到吳國的地界一顆提心吊膽的心才算穩了下來。

吳國看上去依舊活力十足,只是這種活躍的好壞很難說。

沒有發現吳國內部有異常,代表勾踐的復仇計劃未能實施,得知這一點的范蠡開始頭疼其它的事情了。

最終范蠡返回越國,重新與家臣取得聯系,聽說勾踐殺死各種人等近百,哪怕是早有心理準備,還是差點沒兩眼一黑昏厥過去。

敢情不是勾踐的班底,殺起來不會感到什么可惜,對吧?

可憐那些從楚國來越國給勾踐賣命的人了,他們還沒有發揮出真正的價值,小命斷送在異國他鄉。

“我該怎么給他們的家人交代呀!”

范蠡從來不認為勾踐是什么明主,并且覺得很難伺候。

“如果真的有功成的那一天,以勾踐的為人,再加上我的來歷和扮演的角色,越國和楚國都容不下我啊!”

范蠡到了這一刻才真正明白智瑤送別時,說那一句話到底有多么長遠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