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筆趣閣]
https:///最快更新!無!
胡綜大喜,連忙從一旁借了紙筆,寫上住址,恭恭敬敬地送給劉協。
劉協接過,收在袖中。
他知道胡綜是誰,也有招攬之心,但這里卻不是合適的場合。留下地址,
回頭再去看看,說不定會有更多收獲。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和胡綜一起讀書的想必不會是庸人。
正說著,伏完的課告一段落,堂上的人沒怎么動,
堂下的卻大多起身,有的只是活動身體,
有的卻搖頭嘆息,準備離場。
看他們那樣子,劉協知道胡綜所言不虛。
想參加考試的人不少,但真覺得自己的機會的人卻不多,不少人還沒參加考試就打了退堂鼓。
劉協與胡綜拱手告別,徑直往后堂去了。
胡綜看著劉協的背影,眼神變幻。他轉身出了講堂大門,四處一看,便發現了一些與眾不同的騎士,恍然大悟,用力一拍大腿,轉身匆匆去了。
劉協來到后堂,伏完正在喝水,幾個弟子圍在一旁,有的服侍,有的請教,其中還有一個年輕女子。
見劉協走來,
年輕女子起身避開,
伏完也連忙起身行禮。
與伏完見禮完畢,
劉協入座,開門見山的問起了考試的事。
他知道太學入學有門檻,卻不知道這些門檻究竟是什么,目前還是摸索階段。伏完用考古文的辦法來決定入門的人選,是他自己的想法,還是通用辦法,他需要問個明白。
伏完聽了,坦然說道:“這是臣自己的辦法。”
“為何?”
伏完一聲嘆息。“陛下還記得洛陽太學的情形嗎?三萬太學生,真正用心讀書的不足一成,剩下的人忙于交際,讀了幾年書,連最基本的文字都不通。這樣的人入我門下,豈不是浪費朝廷的錢,浪費我的時間?”
劉協點點頭。“僅此而已?”
“陛下以為他們想入我門下,只是為了學問嗎?”
劉協眨眨眼睛,忍不住笑了一聲。
伏完雖然老實,卻不傻。
伏完雖然官居少傅,
與他皇后之父的身份不符。但天子尊重皇后,
將來伏氏延續門第的可能性極大。入伏完門下,前程顯然要比師從其他祭酒更光明。
“臣不想成為那些人拾青拖紫的捷徑。想入我門下,就必須是真心向學的,一心想入仕的不如不要。”
劉協覺得伏完很清醒,但辦法卻有些不妥。“可是少傅考他們古文,就算有人真心向學,沒有《說文解字》,怕是也無法通過考試吧?”
“這個就不老臣的責任了。”伏完也有些不滿。“陛下不妨去問問唐夫人,為何一部書要賣到一金這么貴。貴也就罷了,數量還少,我聽說總共就印了三百部,其中還有近百倍根本不賣,只是用來送人。”
看著一臉肉疼的伏完,劉協大概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漢代的私學興盛,大儒有弟子上萬的,但真正能接受大儒教誨的畢竟是少數,所以弟子也弟子之間有很大不同。
最簡單的是記名弟子,只有名義上的師生關系,可能從來沒見過面,當然也談不上什么學問傳承。
這一類人,只是弟子的外圍,不算真正進入師門。
真正入門就學的又有不同等級,比如有入門,有登堂,有入室。谷穡
能在堂上聽講的就是登堂,大多是伏完的入門弟子,這些人都是有明確的學問傳承,也就是所謂的師法。
剛才劉協就看到,在堂上聽講的弟子中大多有《說文解字》,至少是兩人合用一部,也就是說,唐夫人印出的jing裝版《說文解字》中,至少有二十部到了伏完師生手中。
二十部就是二十金,即使是對伏完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錢。
高昂的書價影響了伏完的教學,他當然不爽。
但劉協卻明白唐夫人為什么這么做。
她絕不僅僅是為了賺錢。
隨著書坊越來越多,將來遲早會實現一郡一書坊,她主持的文秀書坊如何才能立足?那就是打出口碑,做最好的書坊。
這部jing裝版的《說文解字》就是為了在讀書人中樹立口碑,讓他們知道,能在文秀書讀出jing裝版的著作,才是學術的最好體現,擁有一部文秀書坊出版的著作就是學術品位的象征。
不僅對學者個人如此,這甚至已經成了一郡一縣是否有足夠學術高度的標志,《說文解字》的印行,某種程度上已經成了汝南人杰地靈的標志。
實際上,《說文解字》能夠有這樣的地位,除了這部書本身的學術含金量之外,和大量的汝南籍女子有關。
比如袁權。她是第一個提出《說文解字》可以用為教化教材的人,而且親自編寫了簡化版,對推廣《說文解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能和《說文解字》享受同等待遇的書不多,眼下還有一部《論衡》正在籌備之中。
皇甫酈也想印一部書,安定人王符的《潛夫論》,但是被唐夫人拒了。表面上的理由是學術高度有待學者論證,背地里就有地域之爭。
關東人不愿意讓關西人有這樣的機會。
如果不是劉協本人,《論衡》也未必能這么快就進入印行天下的階段。排在文秀書坊出版計劃上的是另一部書,《蔡邕文集》。
伏完這么急著研究出土古籍,未嘗不是想為瑯琊正名。
“《說文解字》的平裝版很快就開售了,價格會便宜很多。”劉協說道:“不過少傅寧缺勿濫的想法,我是贊同的。眼下民生艱難,還養不起太多的讀書人。”
“老臣明白。”伏完帶著三分怨氣,又有些無可奈何的說道。
劉協也沒理他。這是他的真心話,他希望更多的讀書人進入工學堂、醫學堂、農學堂,甚至是商學堂,而不是一窩蜂的研究經學。
那才是他重建太學的目的。
要是還和洛陽太學一樣,養三萬無所事事,天天就知道呼朋引伴,互相吹捧的太學生,他豈不是自找麻煩。
在他看來,有三千人研究經學就足夠了,剩下的都去研究農學、工學、商學這些實學,只有如此,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我今天來,除了看看太學的重建進程,還想找幾個人。”劉協隨即說明來意,希望伏完給他想想辦法,最好能推薦幾個人。
“孔文舉。”伏完不假思索。“他是最適合的人選。”
“他不肯。”劉協聳聳肩。“還有嗎?”
伏完倒是一點也不意外,隨即想了想,又道:“倒還真有一個,陛下知道月旦評嗎?”
“許子將?他來長安了嗎?”
伏完搖搖頭,露出一絲狡黠的淺笑。“不是許子將,是月旦評的另一個主評人,許靖許文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