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蘇詠霖如此直接,哲里木也沒有糾結。
他也開門見山。
“陛下說的其實不錯,汪古部的人其實非常焦急,不知道大明國對他們是什么態度,所以他們派人來與我們交涉,希望通過我們得知大明國對他們的態度。”
蘇詠霖笑了笑。
“你們兩個部落關系很好嗎?他們不敢直接與我接觸,卻來拜托你們?”
“有共同的敵人罷了。”
哲里木實話實說,開口道:“在汪古部和我塔塔兒部聚居地以北,克烈、乞顏等諸部落勢力很強,多次南下與我爭奪牧場,殺戮我們的子民,奪取我們的牛羊馬和任何可以看到的財富,汪古部與我部一樣,也曾受過克烈、乞顏等諸部落的進攻。”
“這樣啊……其實我并不是很在意他們曾經為金國守邊的事情。”
蘇詠霖擺了擺手:“既然他們能為金國人守邊,當然也能為我守邊,至于克烈、乞顏等諸部落,只要他們不南下騷擾大明邊境,我也不想與他們為敵。
大明國希望可以和草原正常來往,友善交流,無需打打殺殺,開通互市也沒什么不可以,能夠用友好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為什么非要訴諸武力呢?”
蘇詠霖給出了自己的態度,這個態度讓哲里木又高興,又緊張。
因為蘇詠霖似乎持有一個和平主義者的態度,不想和諸部落為敵,也愿意開通互市。
但是問題就在于哲里木并不希望蘇詠霖也和克烈、乞顏等諸部落交好。
他們是死敵,不可能交好,蘇詠霖倒向哪邊,哪邊就更有好處,如果蘇詠霖也和他們交好,那將來雙方起了爭執,他們還怎么爭取到大明國的支持呢?
哲里木于是向蘇詠霖進言。
“克烈部和乞顏部非常好戰,他們非常貪婪,渴望更多的牧場和牛羊馬,為此不斷發起戰爭,不斷欺凌周邊的部落,他們甚至還多次對金國發起進攻,總而言之,他們絕對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部落。”
這番話讓蘇詠霖想起之前翻看金國卷宗的時候,的確看到了克烈、乞顏等部落南下騷擾金國邊境的記載,所以金國才和汪古部、塔塔兒部合作對付他們。
這就說明這些部落對于金國的軍事實力并不看重,并不認為金國可以徹底的壓制他們,金國對草原的軍事討伐并不成功,不能壓服他們。
這對于大明朝并不是好事。
目前大明國主要的資源都用在了整修黃河上,沒有發起大規模戰爭的必要與實力,就算要發起作戰,也要有個先后順序,盡可能的按照計劃來。
當然了,蘇詠霖也知道計劃趕不上變化的說法,如果某個草原部族不長眼,硬是要和大明朝為敵,那蘇詠霖也絕對不會讓他們好過——
財政部一直存著一筆款子,樞密院也掌握著一批重要物資,如果有突發戰事的需求,他們是可以為大明朝提供一場緊急戰爭所需要的物資的。
總而言之,蘇某人絕對不是什么和平主義者,他之所以拋出和平主義的論調,只是因為他在修黃河,大量的人力物力都砸進去了。
所以他的表態還是那么的和平。
“你的建議我記住了,不過大明愛好和平,不喜歡打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再說了,有你們在,我還需要擔心其他的事情嗎?”
哲里木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么繼續攛掇大明皇帝和克烈、乞顏等部落為敵了。
雖然克烈部、乞顏部和金國矛盾很多,彼此之間也是仇敵,但是明國到底不是金國,如果明國不與他們為敵,那么塔塔兒人又該如何從中獲得利益賺取好處呢?
這一點讓哲里木非常苦惱。
雖然蘇詠霖冊封塔塔兒部首領蔑古真為大明朝的龍虎將軍,為大明朝戍守北疆,并且答應在臨潢府開通互市,但是哲里木并未達成此行的另外一個重要目標。
即聯合大明國對抗克烈部和乞顏部。
蘇詠霖對此并不愿意松口,并且在冊封塔塔兒部之后,又派人前往汪古部駐地冊封汪古部首領為大明朝的鎮北將軍,予以一定的賞賜,令汪古部繼續為大明國鎮守北疆。
蘇詠霖當前確實沒有什么插手北方草原的想法,實力不夠,資源不足,進取草原還不到時候。
至少在消滅西夏重回河西走廊之前,能夠維持草原的現狀就可以了,除非真的有不長眼的試圖南下襲擾他的邊疆,讓他感覺到了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