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1158

七百零七 真的一滴都沒有了

明軍方面,周至和周志學商議了一下,決定接見南宋方面的談判代表,放他們進入明軍中軍大營,進行談判。

不管怎么說,先了解一下對方的底線,等皇帝具體的只是抵達之后,再召開正式的會談,這樣也可以。

況且別的不說,戰爭賠款是肯定需要的,這一次就先談談戰爭賠款的事情比較好。

“大明皇帝陛下親命談判使者、當朝參知政事史浩,見過將軍。”

史浩帶領南宋使節團進入明軍大營之后,看到了端坐且不曾起身的明軍談判團隊,就知道這是一次艱難的談判,所以他沒有因為明軍方面沒有站起來迎接他而感到生氣,反而把自己的姿態放得更低。

對此,周至倒是挺滿意的,覺得這個南宋高級官員倒是有點數,知道失敗者面對勝利者的乞降到底該是個什么態度。

于是周至點了點頭。

“本將乃大明南征軍總指揮周至,宋廷能把史相公派來和談,想來也是有誠意的,不過話又說回來,事已至此,若不是某位相公親自前來談判,本將根本不會允許他進來。”

史浩心中一凜,沉重的點了點頭。

“事已至此,我朝敗局已定,無話可說,此番名為和談,實為乞降,敗軍之將不敢言勇,惟愿和談順利,盡快結束戰事,免去百姓苦難。”

周至和周志學互相看了一眼,彼此都能感覺到眼中的驚訝。

這個史浩,的確有點不一般,直接承認這是乞降,沒有顧及面子,看來是個實干派官員。

于是周至允許南宋方面的官員落座,雙方談判隊伍落座完畢之后,談判正式開始。

“這一戰,大明獲得了全勝,馬步軍獲勝,水軍獲勝,南朝全面敗北,這是事實,無需多言,諸位認同嗎?”

南宋的官員們有的面無表情的點頭認同,有的一臉悲愴著點頭認同,有的則面露恥辱不甘之色咬牙點頭。

沒有異議。

以此為前提,很多事情就能開談了。

自古以來勝利方都可以向失敗方索取一筆一次性的戰爭賠款,其他的條件暫且不說,戰爭賠款是必須的。

這筆賠款的內容包括了勝利方發起戰爭所付出的全部費用以及行軍作戰的過程中耗費的軍費,還有士兵傷亡之后的撫恤金。

這些錢都是要算在失敗者身上的,然后以勝利者的名義向軍隊發放,各種意義上對于失敗者都是二次傷害,極為羞辱。

但是不管,這是勝利者的權利。

這筆錢加在一起,一般來說比較客氣的勝利者會乘以二,不那么客氣的勝利者乘以三四五都是有的,反正怎么爽怎么來。

根據戰前財政部對這場六萬三千人的戰爭的預估,預計這場局部戰爭需要耗費大明國二百萬貫錢的軍費才能打完,后來根據實際計算,發現數字和最開始預計的差距不大。

明國為了組織軍隊、發起戰爭和戰爭后勤的耗費到明軍抵達臨安城下時,即使多方節省、想方設法的從一些不必要的環節中省錢,也已經花費了一百九十六萬貫錢。

這絕不是一筆小費用。

雖然明帝國的財政收入遠不僅僅如此,但是明帝國需要用錢的地方更多。

戰爭費用并不屬于帝國的常規費用支出,沒有提前的預算,沒有那個封建國家會提前給戰爭準備戰爭預備款項,都是隨時發生隨時支出。

所以每一次干仗都是主戰派和負責財政的官員之間的斗智斗勇,內耗嚴重的會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比如南北兩宋。

明帝國有著統一的號令和一致的目標,發動戰爭的權力不歸屬文官政府,而屬于皇帝和軍隊系統,遇到可能發生的戰爭,都是皇帝和軍隊系統單獨商議,文官政府無權對此置喙。

唯一可以參與進來的財政部也只能提出財政建議,無權對戰爭發起與否這件事情提出反對意見。

所以在明帝國內部,這方面的內耗被蘇詠霖控制在了最低,也竭盡所能降低成本。

但是再怎么控制成本,必要支出不能少,所以這一次開戰對于明帝國本就吃緊的財政還是挺有壓力的,所幸白條的存在暫緩了一部分壓力。

可現在既然戰爭打贏了,當然要連本帶利的弄回來,所以周至和周志學商議之后,開出了一個一千萬貫錢的戰爭賠款的價目。

這讓南宋談判官員們倒吸一口冷氣,連史浩都有點被嚇到了。

這些談判官員包括史浩在內,都是懂得常識的,對于經濟也是相當了解,很多人甚至就是搞財政出身的,對南宋混亂且糟糕的財政現狀深有體會。

按照常規預算來說,發動一場十萬人的中等烈度戰爭,需要大約三百萬貫錢的軍費來完成。

當年北宋時,宋國文官就是算了一筆賬,覺得支出軍費太恐怖,還不如花錢買和平,給歲幣,一年才支出多少錢?

這明顯是大宋賺了對不對?

要不怎么說這群文官無恥呢?

他們根本不會去認真考慮軍費支出往往是一次性的,打贏了還能有賺回來的機會,而歲幣一給就是幾十上百年不說,人家還要白銀。

白銀大多數都是江南福建山區等地開采煉制,契丹人也不會自己到江南來拿,而要宋人從江南運輸到河北交割給他們,這期間的運輸費用還要宋國自己承擔。

宋國自己承擔不就是折騰百姓?

運輸路線沿途的百姓需要無償負擔轉運的任務,折騰的他們苦不堪言,還會影響到農業生產,這其中產生的隱性損失遠超軍事戰爭的支出。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只要士大夫能得到和平,能夠不打仗,能夠節省軍費,百姓死活跟他們有什么關系?

當年如此,現在也一樣。

只要戰爭賠償能換來和平,給他!

反正又不是咱們士大夫老爺們自己出錢,不是自家錢,花的就一點不心疼。

史浩算是比較有良心的,所以他驚訝于明國的獅子大開口。

明帝國這一戰就算他們號稱十萬大軍,一千萬貫錢也足夠他們同時發起三場同等規模的戰爭。

那差不多就是能把南宋三個戰區全部毀滅掉的滅國戰爭級別的軍費支出了。

這未免有點太獅子大開口了。

史浩知道如果這個條件要是答應了,接下來的諸多條件一定會讓南宋大出血,乃至于一年辛苦倒頭就是在為明國打工。

這是不可能的。

“以此戰的規模和北朝出動軍隊的人數來看,這場戰事所需要的耗費應該還不到三百萬貫錢,而北朝一開口就是一千萬貫錢,莫不是拿大宋在開玩笑?”

史浩立刻出言反對這一要求。

周志學笑了笑。

“史相公自己也知道,大明國是勝利者,南朝是失敗者,勝利者對失敗者予取予求,難道不是自古以來的道理嗎?”

史浩抿了抿嘴唇,堅定地搖頭。

“賠款大宋是愿意給的,但是北朝不能如此過分,一千萬貫的數量之大,足夠同樣的戰事發生三次,大宋再怎么財政富裕也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錢來賠償北朝。”

周至當然不至于要那么多錢,這只是獅子大開口而已,方便他們討價還價,要是一開口就是心理預期,只會被這幫狡猾的宋人繼續壓價。

開戰之前蘇詠霖就說了,這一戰的目的是索取治理黃河的經費、減輕大明百姓的負擔,同時也是為了加速激化南宋內部的階級矛盾,促使他們更快的自爆。

一口氣把南宋吃死是不可能的,南宋方面也不會答應,所以周至也沒打算真就把南宋勒索到死,他們可以繼續還價,直到周至和周志學的心理價位為止。

當然了,要是他們沒有還到那個價位就答應了,大明血賺不虧。

于是雙方開始討價還價。

史浩力陳南宋方面經濟的不容易和戰爭對經濟造成的破壞,一刀就試圖砍掉五百萬貫,惹得周至大怒,拍桌子指責史浩是不是不把大明軍隊的損失看在眼里。

大明軍隊為了打到臨安,至今為止也付出了一千四百余人的陣亡和五千余人的受傷,這么大的傷亡數字難道不需要賠償嗎?

這可都是南宋軍隊造成的!

這可都是錢!

八百萬!否則免談!

史浩再哭窮,不停講述南宋財政的艱難,說新皇帝趙昚剛剛登基,連登基典禮用的都是最簡便的依仗,毫無帝王風范,都到了這個地步了,那里拿的出八百萬貫錢?

五百五十萬貫錢吧!不然真的沒有了!一滴都不剩了!

請記住本書域名:。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yetian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