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認為歷史進程被快進了,然而現在有數幾個諸侯絕對是膽子最大的時刻。
他們已經打破了好些傳統,可能是處在思想迷惘階段,也能是覺得傳統被打破就玩起了破罐子破摔。
事實就是那樣,人變得毫無顧忌之后,哪能不玩得更野呢?
換作是再過上一兩代人,后輩又習慣了一種秩序,免不了心中添加枷鎖,局勢和環境也不允出現大變。
以歷史進程來看,目前絕對是“東方世界”人心思變和局勢最為混亂的時候。很多諸侯惶恐不安想要尋找新出路,環境不亂就奇怪了。
“呂光竟然也答應相王?”呂武其實比較不理解這個。
齊國已經展開變法,挖掘出了自身不小的潛力。
在以往,齊國就非常崇尚技擊,只是缺乏團隊合作。
軍隊追求和講究的就是團結協作,每一個人都是螺絲釘,為了整部戰爭機器而服務。
個人武勇在斗毆上可能很有用,上了戰陣個人的武勇價值將會被無限降低。
很多演繹作品一再描述某位猛將怎么個強無敵,聰明的作者和編劇大多是用跟敵將單挑來進行人物側寫。正常位面的猛將頂多也就是百人敵,還是將敵軍膽子嚇破的那種情況,不是說那位猛將兄面對一百個敢戰之士。
再能打,敵人不感到害怕,信不信上去頂多殺幾個,然后被亂刀砍死?
拿真實存在的中華第一神箭手養由基來說,他之所以有這個名號,不是一人面對雙位數以上的敵人打出來,其實是春秋有“致師(單挑)”的習俗,用敵軍猛將的小命來成就自己的名聲。
養由基要是一對多,遠距離能一個接著一個射殺,要是被雙位數以上的敵人近身,想一想會是個什么情況?
當然,養由基的近戰技巧肯定也有,再加上“將”級別的防具,對付三五個敵人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呂武比較納悶的是周天子明明要扶持齊國,齊君呂光怎么會答應相王呢。
“應該是征討三戎讓呂光看到周王室什么都不是?”呂武覺得有這個可能性。
更大的可能性是,晏嬰跟呂光講道理。
比如周王室不行了,現階段的大多數諸侯也不拿周天子當一回事,拒絕楚王熊招的相王邀請,會變成展露出齊國要當下一個中原霸主的雄心壯志,不但會遭到中原列國的抵制乃至打擊,楚國絕對會跟齊國沒完。
得到答復的公子午離開了。
呂武在等待的荀國使節和范國使節,包括韓起的使者,幾乎是前后腳來到“長安”。
荀國面臨的威脅比較清晰,沒有什么復雜的地方,無非就是齊國糾集幾個諸侯要一塊揍荀國。
范國內部則是出了問題,士匄一個處理不慎,不是國家分裂就是爆發內戰。
大概也是內部的問題比較大,才讓士匄答應了相王的邀請,想借這個機會跟楚國緩和一下緊張局勢。
韓起?現在是韓侯了。
呂武選擇優先接見韓無忌,等著給出一個處理結果。
“漢侯,今歲我便遷徙,約定之城邑盡歸于漢。”韓無忌先提到這個。
呂武有點意外,沒有想要毀諾啊?
搞出那么多事情的韓起,原來是擔憂漢國在韓氏取代曲沃干點什么,才會有那么曲折的布局嗎?
呂武不會去過問韓氏有沒有打算跟范國或荀國履行承諾,只跟韓無忌談了兩國之間的事情。
一旦漢國得到韓氏的舊土,漢國的勢力范圍將會向東推進“新田”邊上,僅剩“荀”地的相隔了。
很久之前,開口要韓氏封邑的呂武只是試探韓起,沒想到韓起會答應下來。
韓氏取代了曲沃,他們會換一個都城嗎?
如果韓起不換都城的話,“新田”就在漢國勢力范圍邊上,他能睡得了安穩覺?
“我需漢侯相助。”韓無忌看著呂武,有些緊張,又帶著祈求,說道:“我贈土予漢,唯求漢侯襄助說服范侯、荀伯少要城邑。”
也就是,韓起不準備履行對士匄和中行吳的承諾,使用的方式是利用漢國去壓服范國和荀國?
呂武必須想清楚,比如韓起是不是制造漢國跟范國、荀國的矛盾。
那還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并且還展現了韓起的聰明才智。
因為地理位置的關系,一連串的大戰中,漢國盡管派兵支援范國,兵力損失方面卻是不多。
漢國不像范國和荀國面臨那么強烈的外部威脅,肯定有足夠的余力干涉韓氏,乃至于裁決韓氏的生死。
在呂武的注視下,韓無忌行了一個大禮。
“往后,韓國愿奉從漢國。”韓無忌說道。
是的,韓起還是弄了新國號。
所以是晉國還存在,但是僅僅剩下“絳”這一座城和周邊幾個邑、邦。
晉國公族再一次被清洗,絕大多數公族封主成了亡魂,他們的財產變成了韓氏的財產。
如果硬要有個比較,依然存在的晉國已經淪落到跟許國差不多的國家,也就是最多只剩下一兩萬人,比許國好的是能固定在一個地方不用舉國流浪。
得知這件事情的呂武一度很唏噓,只是那種唏噓很假,不知道有沒有人被惡心到。
呂武從這一件事情的發展看清楚了韓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認定士匄的聰明是假聰明,中行吳的謹慎是真謹慎,韓起則是一個聰明又不啻于使用任何手段的人。
收這樣的人當小弟,不知道也就罷了,知道了某天可能被陰還敢收,該是對自己有多大的自信?
呂武笑著說道:“共勉罷。”
這是收了?
韓無忌大喜,再次行禮,復道:“呂光受邀相王。”
還是那句話,周天子不管是看好齊國還是什么原因,反正就是打算扶持齊國成為下一個中原霸主。
然后,呂光接受熊招的邀請去“會稽”相王,跟呂武、士匄、中行吳相比的話,呂光是對周天子做出更惡劣的背叛。
韓無忌說道:“如漢侯有意,我可代為轉圜?”
說的是呂武有沒有幫周天子扛旗的想法,有的話他們家還是能操作一些的。
呂武不是姬姓,最大的可能是被周天子用完就丟。
換作是之前諸侯對周天子的名號至少還有敬意,說實話呂武會愿意扛旗。
現在嘛?有數的幾個強國明顯不拿周天子當回事,甚至到了連演都不演的地步,預示著周天子旗號的價值被降到最低,接過那桿大旗能夠得到的便利沒多少,麻煩則是會非常多啊。
呂武說道:“我亦往‘會稽’相王。”
這一下,韓無忌臉上的笑容僵住了。
完蛋!
原來漢國也打算跟周王室撕破臉。
那么韓氏跟周王室存在非凡交情的價值還能剩下多少?
“那……”韓無忌小心翼翼問道:“范侯、荀伯……”
呂武就當沒聽懂韓無忌是要問什么,說道:“亦往。”
韓無忌想說的是漢國幫韓國去跟范國和荀國交涉城邑的事情。
“今日且這般。”呂武選擇了送客。
韓無忌一再欲言又止,發現呂武的態度很堅決,只能行禮告退。
沒有多久,梁興走了進來,說道:“君上,已與范使、荀使接洽。”
呂武事先就讓梁興應付了事,不會答應范國或荀國任何的要求,用這樣的態度回擊范國和荀國答應楚國相王沒有溝通的事實。
當然,不是呂武自認老大,完全是三家事先約定有大事需要進行溝通,相王毫無疑問并不是什么小事。
在呂武答應公子午要去“會稽”相王前,一些該有的手續呂武并沒有缺失,派人去了范國和荀國。
要不要去“會稽”相王這件事情,士匄或中行吳肯定無法對呂武的決定有所干涉。
有進行知會和沒有進行知會,又是兩碼子事了。
呂武那是在履行三家的事先約定,表明自己守承諾的同時,又將對范國和荀國的不滿表達出來。
“你亦需往‘會稽’。”呂武說道。
梁興是漢國的大行令,那種場合肯定需要人在現場的。
沒有得到接見的范國和荀國使節怎么著急,不關呂武的什么事。
得到接見卻是不盡人意的韓無忌后面一再請求謁見也被拒絕。
呂武不爽是真不爽,會這么做是在表達自己的態度,讓三個國家好好思量應該來怎么對待漢國。
那個“會稽”遠在東南,算地界是在越國境內。
要前往參加相王活動的話,離得比較遠的呂武不能在時間上過多耽擱。
所以,等某天范國、荀國和韓國的使節聽說呂武出城已經帶著大軍離開,心情絕對無比復雜。
從漢國要去越國的路程非常遙遠,可以選擇的路線在事實上并不多。
可以不途經太多的國家,選擇走伊洛之戎那邊的路線進入楚國。這樣就是一直在楚國境內,中間不用路過其它列國,直接去到越國。
另一條則是走中原人南下的路線。這樣呂武就需要經過韓國、周王室、范國、宋國、徐國、吳國才能最終抵達越國。
呂武的選擇是走途經國家多的路線,打算沿途領略一下各國的風光,看看各國黎庶的生活水平,以此來對列國有更多的了解。
這一次南下,呂武帶走了常備軍中的一萬,另有兩萬騎兵,一概所需和糧秣足夠半年之中。
而在呂武走后,身為太子的呂陽也第一次擔負起了監國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