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領主

第658章:裝了一波逼

吳國稱王了啊!

穿冕服有問題嗎?

如果吳國的稱王是得到列國的認可,諸樊穿冕服當然沒有問題。

關鍵的是吳國的稱王不過是一種自嗨,內部都有反對意見,以吳國的實力和咖位想獲得列國認可屬于做夢。

晉國扛著周王室的旗幟在搞文明捍衛戰,以文明守護者自居,與“問鼎輕重”的楚國進行了數十年的大大小小交戰,作為元戎的呂武看到身穿冕服的吳君諸樊該怎么辦?當然是怒噴啊!

雖然晉國喊口號是為了利己,排面上的事情肯定不能拉垮。

今天呂武對吳君諸樊身穿冕服不作表示,明天晉國鼎力支持“正朔”的理由就將失去。

“寡人得‘鳩茲’大勝也!”吳君諸樊被噴得一臉懵,底氣有些不足地進行強調。

吳國打贏“蕪湖之戰”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嗎?還真有。

畢竟,楚國再怎么說也是當世兩大霸主之一,誰能戰勝楚國就等于能夠將咖位往前擠一擠。

這個就好比如腳盆雞跟毛子發生大戰,先別去管雙方的實力對比怎么樣,獲勝的腳盆雞在列強的地位上立刻得到認可了。

吳君諸樊想表達的意思挺簡單:吳國打贏了楚國,不夠牛逼的嗎?

這么說的話,宋國也不是沒有戰勝楚國的經歷,他們飄飄然了嗎?

宋國是殷商的“余孽”,屬于天生帶有“原罪”的那一款,沒什么事都能被拿出來編段子,出事了則會被群嘲。他們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宋襄公之后就很低調在做人了。

說白了吳國就是處在“天下”邊角一隅的土包子,國風民情之類的也比較那什么,平時對內的禮儀制度很嚴苛,對外牽扯到禮儀制度就各種隨便裝聾作啞,動輒一激動就喜歡玩歇斯底里,樂意了就胡亂東扒拉西蹭熱度。(咦,怎么感覺在描述棒子?)

這樣的吳國給春秋時期帶來很多歡樂,比如在稱王和去王號方面,翻遍歷史真見不到第二個像吳國操作那么頻繁的國家。

什么情況?就是吳國覺得自己弱了就主動去掉王號,等哪天又感覺自己牛逼了再把王號撿起來,可勁地反復折騰,著實令人哭笑不得。

吳國先輸再贏一場“蕪湖之戰”而已。

諸樊頂多就是一個小破國的國君,給自己弄了個誰都不承認的王號。

很了不起嗎???

來來來,呂武是誰,給安排一下前綴:

晉國元戎和秦國執政。

“陰”、“呂”、“霍”、“楊”、甘泉”、“呂梁”、“蒲”、“陰晉”、“侯麗”、“瓜衍”、“銅鞮”、“斷道”、“曲梁①”、“梁”、“吳陽”、“郿”、“陳倉”、“櫟陽”、“高陵”、“徦”、“桑田”、“麻隧”、“瑯琊”、“夷”……之主。

天下第一、第二的獵殺者。

秦國、齊國、衛國的征服者。

白翟、赤狄、長狄、義渠的毀滅者。

“雍”之破門者,“沫之戰”主帥,……省略近十場戰役稱號。

吧啦吧啦一大堆……

就問,呂武驕傲了嗎!?

呂武掃了一眼在場的各國國君和大臣,目光最終落在吳君諸樊身上,不帶煙火氣地預言道:“吳楚今后若有大戰,吳必大敗。”

特么各國史官趕緊記錄存檔。

那句話,我說的!

說完,呂武做了一個甩袖的動作,再冷哼一聲,給予在場眾人留下一個狂、霸、酷、炫、吊、拽的背影。

在場眾人怔怔地看著呂武越走越遠,一幫晉國的貴族用蔑視的目光看了一眼吳國君臣,做昂首闊步狀趕緊跟上呂武。

“瑪德!好刺激,好威風啊!”士匄簡直是羨慕到不行。

當著那么多國君和大臣的面,指著鼻子噴一國之君滿臉唾沫的機會可不常有,還不用被覺得有什么逾越,很爽的!

呂武必須表態啊!

楚國因為稱王而徹底惹毛了晉國,雙方幾十年來大大小小戰役爆發了多少場,又有多少人血灑疆場,落得個命喪黃泉?

當然了,晉國跟楚國大肆交戰,有多少人獲得富貴這種事情,講出來不附合主流旋律,肯定是不能拿出來大肆宣揚的。

啥雞兒玩意都不是吳國竟然也鬧了一出稱王,不是沐猴而冠又是什么?

什么是沐猴而冠?就是是獼猴戴帽子,裝起來的外表扮得很像樣,但本質卻掩蓋不了。

呂武隨便一句話,丟下十數萬大軍帶上小妾逃亡的那哥們,戲份不知道還能不能那么足?

少了《史記.項羽本紀》那一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舉鼎哥肯定要失色不少的。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一個人的語氣用詞將一直伴隨“社會”發展,每一個時代都會產生一些新詞,作為一名兩千五百多年之后的人,說習慣了腦子沒意識過來,嘴巴就已經講出去,時不時“劇透”一下是難免的。

士匄追上呂武,忍著激情澎湃,問道:“拒吳會盟?”

這還用說嗎?

要是吳君諸樊好好當個人,晉國不是不能給吳國來一場錦上添花的表演,拉高吳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排場。

現在是吳國在給晉國喂屎。難道晉國人要吃下去,再贊嘆一句“真香!”嗎?

士匄又問道:“是否宣戰吳國?”

呂武詫異了。

晉國現在跟漂亮國有那點相同的情況,明明是為了追求利益而去,偏偏要把做的事業表述得各種高、大、上,不但對外要謊話連篇,對內也是各種偉、光、正的方面往死里宣傳,一開始只是為了給底層架構精神層面,慢慢連高層自己都信啦!

呂武問道:“宣戰于吳,安有利乎?”

兄弟,你好歹是國家的二把手……,好像是三把手?

不管了!

明明就是個國家領導階層的一員,能不能不要那么傻和天真啊?

晉國跟吳國開打?楚國肯定要開心死,還會搞得宋國和鄭國各種迷惘。

呂武表態不接受吳國稱王,口頭維護周天子的尊嚴就行了,實際動手什么的之類,周天子給軍費不?不給,一邊玩兒蛋去。

“相距甚遠,吳地蠻荒,實有害無利也。”士匄以為自己懂了。

事情哪有那么簡單。

吳國飄了,他們覺得自己牛逼到不行,接下來就該各種作死啦。

地處東南的吳國強大嗎?現在又不是二十一世紀,能喊嗓子老子有錢之類,他們的人口也就七八十萬的樣子,偌大地盤上的城邑少得可憐,靠不講規矩和各種騷操作能跟楚國掰腕子,不代表強大呀。

國力和潛力都不行,弱國哪怕是僥幸贏了霸主一次,等霸主下了足夠的決心要再大戰一場,信不信弱國會被霸主擺出這樣那樣的姿勢?

呂武篤定楚國接下來就該痛定思痛,內部矛盾會因為國戰失利而暫時放下,舉國咬牙切齒要教訓吳國一頓。

面對認真起來且再次吼嗓子“我蠻夷也”的楚國,哪怕是晉國都要發怵,吳國拿什么去抵抗怒火滔天的楚國?只能拿腦袋去扛大棒了!

覺得遭到侮辱的吳君諸樊走了,走前一通謾罵,什么晉國忘恩負義之類,帶上一大票人回老家去了。

話說,晉國怎么就對吳國忘恩負義了?不是晉國用知識和技術在幫助吳國的嗎???

吳國跟楚國本來就是敵對關系,沒有晉國的插足,兩國就不會大打特打了?

呂武給了趙武任務,要求趙武監督各個列國斷絕與吳國的往來。

這個任務著實不咋地,很容易得罪人。

沒有趙武拒絕的份,必須乖乖去做事,并且把事情辦成咯。

因為晉君姬彪沒來“商丘”的關系,會盟的主持人只能是宋君子成。

君臣有別的道理就擺在那里,呂武是晉國的元戎又怎么樣,不能騎在列國國君的腦袋上作威作福。

能夠主持會盟的宋國君臣感到忒有面子,一下子就將要不要私下安撫吳國的念頭給拋到一邊去。

讓宋國君臣覺得有些不爽的是鄭國的子駟死得有些不是時候,要不然宋國或許能夠借力晉國,逼迫鄭國將從宋國奪取的城邑無償交還。

源于宋國自身帶著“原罪”,他們需要比任何一個諸侯國都遵守規矩,鄭國的執政更替,講道理是不適合商談國事的。他們干脆就對城邑歸屬一字不提,幾次碰面講的是關于陳國的事情。

宋國需要讓陳國加入到以晉國為首的陣營,用以分攤來自楚國的壓力。

這一點鄭國與宋國有著共同需要,雙方有什么齷蹉都不能耽誤這事,必須合力說服晉國拉上陳國一塊玩耍。

宋國和鄭國有聰明人,晉國當政的人難道都是白癡?

“你二人……”呂武看了看華元,又瞄了幾眼子產,很是和煦地說道:“宋鄭和睦,實乃大喜之事。”

惡心人這種活,別人可能不那么拿手,呂武還能缺了演技?

士匄有點無語地看著呂武,迫切希望趕緊輪到自己的戲份。

他們已經在私下商議好接納陳國,要干的事情則是晉國先站在岸上吶喊,讓鄭國和宋國出錢出人又出命。

之前,士匄想要主動聯系宋國君臣,一提想法就被呂武奉勸等一等。

這不,宋國自己先按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