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琢磨著瓜分衛國會影響太大,有衛國的執政以及一幫貴族受不了衛君,帶著自家的封地投奔到晉國,操作起來的難度雖然有,比瓜分衛國或是占著衛國執政的位置會更簡單一些。
帶封地一塊脫離某個諸侯國這種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晉國的狐氏就經常左右橫跳,一會變成晉人,一會又變成赤狄,碰上陰氏之前還活得好好的。
衛國的衛君衛衎是個什么樣的人,各個諸侯國少有不知道的。
孫林父與衛君衛衎不對付也是幾乎人盡皆知,還不能說孫林父不尊重衛君衛衎,純粹就是衛君衛衎的一些行事作為太過于荒唐。
呂武沒有第一時間給孫林父正式的回復,暗示孫林父可以先操作起來,隨后去找到了晉君姬周,再請晉君姬周召集眾“卿”。
獲得大河北岸的一些衛國城池正是晉國想要辦到的。晉國也不是白要,拿魯國那邊的城池來跟衛國交換,魯國則是去拿齊國的城池。
之所以說“城池”而不是土地,主要是有建立據點才算勢力范圍。這個可千萬不要搞錯了。
晉國之前要的是靠近齊國的河東那一塊區域,可開不了口要河北這邊,更不會說連衛國都城“朝歌”都想接手。
真的開口說要“朝歌”就是逼衛國跟晉國拼了,不拼衛君衛衎就不是個人。
道理沒什么太復雜的地方,衛國的宗廟就在“沫”這邊,丟掉祖墳這種事情別說一國之君受不了,但凡是個人就無法接受。
“甚!?”晉君姬周都不記得這些日子自己一驚一乍多少次了,還是感到極度驚訝,問道:“大河北岸盡歸于我?”
呂武只說有人想那么干,沒有直接點出孫林父想干,算是給孫林父保留了一些名聲。
一眾“卿”也聽傻了。
大河北岸的城池盡歸晉國?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
一下子讓衛國沒了三分之一啊!
之前晉國只是要跟衛國置換城池,不包括人口和資產,更不要說包含貴族本身了。
衛國的總人口是多少來著?他們的都城就在大河北岸。
知道都城是什么吧?不就是政治中心嘛!
任何時代的政治中心都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在隋唐搞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兩地分離之前,都城也是集中最多資產的所在。
他們聽說有人要帶上自己的封地投靠晉國,甚至要將大河北岸的所有衛國城池送給晉國,能不直接傻了嗎?
晉君姬周的理智在告訴自己應該拒絕,倒不是不想把衛國怎么著,想到的是衛國有貴族那么搞,晉國的貴族會不會有樣學樣。
士匄說道:“衛予我恥辱,當得之報。”
答應啊!
肯定要答應的嘛!
管他衛國死不死,晉國一下子多了那么多的城池,他們不可能拿地、拿人、收財再將原主人干掉,收一些家族當附庸可以的吧?
另外,他們幫衛國的一國之君和公族搬個家,普通貴族不能直接下手搶,衛國公族搬家之后該留下多少城池和人口、資產,晉國是不是能夠分一分?
士魴說道:“我為諸夏文明存亡與楚惡戰,折損重也。”
晉國公族和荀氏(中行氏)能這么說,由范氏來提就有點那什么。
不過,考慮到人員損失最輕微的陰氏都有兩千多人戰死,殘疾了那么多人,財帛的消耗更龐大,范氏的損失比陰氏多得多,還是夠資格強調損失的。
晉君姬周掃了一眼狼性十足的眾“卿”,想到了公族的損失,心里的天秤還是出現傾斜了。
是哦。
盡管這一場戰役晉國打贏了,要命的是收獲也幾乎沒有啊!
晉軍當然有抓到楚軍和鄭軍的戰俘,抓到的鄭軍戰俘兩千多,俘獲的楚軍戰俘將近兩萬;戰場上撿的兵器和甲胄數量多一些,兵器超過十萬件,各種甲約三萬,挑挑揀揀之后能用的數量會減少;可是,跟自身的損失對比,顯得太不夠了!
楚軍已經想撤,按照以往的尿性,楚軍會丟下一批糧食和各種雜物,少不了會將傷患留在原地等死。
收破爛這種事情,對于成規模的家族來說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別說還有那么多家族等著分了。
呂武之前說要追著楚軍過河到鄭國晃悠一圈,明白人都知道是想去鄭國彌補損失,再苦再累還能不跟著?
現在衛國有重臣想搞那么一出?
咦!!!
不錯喲?
損失不但能補上來,還特么能大賺特賺呀!
晉君姬周細想了自己所知道的歷史,有幾個是帶封地投奔他國,又有多少家族拖家帶口去了他國發展,一想下來發現挺多。
有非常多的例子不代表就是正常,衛國要發生得的事情就是屬于不正常!
從來沒有那么多貴族拋棄母國投奔他國,衛君衛衎的尊嚴和威儀將被丟在地上踐踏,衛國也好不了了。
以為只是衛君衛衎一個人丟臉嗎?根本就是所有國君要跟著丟人,再給治下的貴族一個榜樣。
有一句話叫“始作俑者,其無后乎”,一旦晉國配合衛國的貴族開了這么一個頭,以后各個列國的貴族在本國混不下去,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會是衛國貴族投奔晉國的例子。
晉君姬周在乎的是為君者的逼格啊!
能夠參與會議的“卿”先后表態,哪怕是長久以來作為小透明的趙武都對那塊“肉”十足感興趣。
呂武看著晉君姬周,說道:“若君上無異議,臣便允諾衛人。”
所有的“卿”都點頭了,晉君姬周反對有用嗎?
從短期內和長期來講,拿到衛國大河北岸城池對晉國都有好處,不止是能夠獲得大量城池與人口,還增加了本國的貴族數量,存在壞處的是君權將遭到沉重打擊。
士魴看到晉君姬周還在猶豫,說道:“楚侯可一再折損十數萬,我不可也!”
其實,晉國的兵源遠不到枯竭的時候,很現實的是卿位家族才不樂意只出現損失沒有收獲。
楚國那邊也不是有死不完的士兵,跟晉國相比在補充速度上會更快一些。
為什么楚國的兵力補充比晉國快?有楚國封君對兵源素質不是那么講究的原因,再來就是南方還有一大批蠻族部落能抓去當勞動力,甚至拉上戰場當炮灰。
晉國這邊對兵源素質的要求高一些,再來是各個家族對內的提防遠超過國外,不可能將家族所有士兵拉上戰場拼光的。
“此事,寡人不知。”晉君姬周選擇躺平。
作為一國之君不能那么明顯地去為難另一個同行,要裝作什么都不知道,事后再站出來作秀一番。
呂武卻沒打算放過晉君姬周,說道:“此事實乃重大,非臣屬可獨斷。君上需許諾于衛人。”
幾個“卿”一想也對,不能讓他們來背起這么大的擔子,肯定是要讓國君站出來勇于承擔的啊。
光是他們拿主意并且操作,豈不是要被各個諸侯國的國君列上黑名單?
晉君姬周一再拒絕,然后再被講道理,退無可退只答應出示文書,本人是絕對不會出現在任何謀奪衛國場合上面的。
即將要發生在衛國身上的事情太大,以至于晉國君臣連關注楚軍動向都顯得很是心不在焉。
晉軍這邊坐視楚軍搭起跨河浮橋,再看著楚軍有序過河,并沒有大軍壓上。
呂武先派人去問楚君熊審,要不要贖回楚國令尹子囊。
楚君熊審給陰氏的答復是:查無此人。
我了個去!
這叫人間蒸發,還是人道毀滅?
那是楚君熊審很明白告訴呂武:戰陣被俘的子囊對楚國沒任何價值啦!你愛咋咋地?
子囊有沒有價值可不是楚國說了算。
晉國肯定會在子囊身上大做文章,比如向各個諸侯國宣傳抓住楚國令尹,再讓史官在史書上大書特書。
楚軍撤走之后,有晉軍進去被留下的營地,果然再次發現大量楚軍遺棄的大批糧秣與傷患、病號。
話說,楚軍在撤退時為什么不把糧秣燒了?
應該說,不獨楚軍不會干燒糧秣的事情,諸侯國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會這么做。
說不太清楚是為了什么,反正沒有一個國家那么干,寧愿知道會資敵都會將糧秣留下。
晉軍會大肆屠殺被遺棄的楚軍傷患和病號嗎?并不會。
如果說晉軍會盡心盡力救治,自然也屬于不可能,但也不可能放任不管。
晉軍會進行嘗試救治被遺棄的楚軍傷患和病號,能不能活下來則看他們運氣怎么樣了。
那并不是晉軍做什么刻意的事情,醫術就擺在那里。
撤軍時不燒糧秣,會嘗試救治敵軍遺棄的傷患和病號,怎么看都屬于正道的光啊!
然而,現如今的世人早就習以為常,沒有覺得值得吹噓,更不會滿世界叫嚷自己是多么的人道,多么的自由皿煮。
兩面人這種事少干,惡心自己不提,還會禍害子孫后代。
畢竟,假話說多了,子孫后代會當真,再把自己折騰得欲仙欲死。
晉軍從楚軍丟棄的營寨補了一批糧秣,又從衛國那邊獲得大批補給,等來了宋國的使節團,隨后是曹國的援軍最先開過來,再來就是魯、邾、滕、莒、薛、杞、小邾、萊、鄅、介、紀、譚了。
其中的萊、鄅、紀、譚屬于剛剛復國,有些只有一國之君和小貓兩三只,屬于就是來湊人頭壯聲勢,表現存在感的。
萊國剛被齊國滅掉不久,他們在晉國的幫助下復國。
紀國則是在周莊王七年(公元前690年)被齊國滅掉,有一支公室成為齊國的附庸殘存下來。
晉國將齊國揍得太狠,又拉出紀國公族的后代,玩了一手“存亡絕續”的操作,時隔一百二十七年之后,紀國再一次站起來啦!
譚國是在紀國被齊國滅掉的第七年覆滅。原因當時的齊國公子小白出亡曾經過譚國,譚國國君不以禮接待。后來小白回國即位(就是齊桓公),譚國亦未有派人祝賀。結果譚國在周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被齊國所滅,譚國國君流亡到同盟國莒國,并有后代存續。
譚國能夠再次復國當然也是晉國搞的操作。
所以是,齊國不但在晉國的操作下被魯國占去了大量城池,之前吞并的萊國、紀國、譚國也相續復國,真要讓這些國家成功復國,齊國一下就倒退到比周莊王七年之前的更小控制區。
如果今年晉國沒有爆發與楚國的大戰,晉國的精力其實要放在“瓜分”齊國上面。
現在出了這么一檔子事,明年晉國的重心被迫放在鄭國、宋國和楚國身上,不好說齊國那邊會不會出現什么幺蛾子。
又或者說,齊國絕對不會屈服于晉國的安排,進行反抗是必然的事情。
萊國、紀國、譚國這三個國家急切趕到“朝歌”參加集體活動,不是他們有多么擔心晉國怎么了,怕的是失去晉國的撐腰連貴族都沒得當。
那么多的小弟過來,能頂事的也就宋國一個,其余很是令人一言難盡的!
呂武發現曹君和曹軍戰意昂然,對士匄說道:“我或可滅睢水、南山之戎嘉獎曹國。”
曹國對晉國忠心耿耿,以往分配戰利品時有更多的傾斜,只是曹國真的太小太弱了。
士匄有些懵,說道:“他國之政,我如何持之?”
這是納悶有好處為什么不自己吃掉,憑什么便宜了外人。
呂武說道:“大河北岸之土歸我,燕(南燕)無需再存。”
士匄一下子感到滿意了。
幾年是范氏還是智氏想要吞掉南燕來著?
反正不管是誰,當前階段范氏在靠近南燕的區域是絕對的老大,滅掉南燕少不了范氏的那一份。
呂武說道:“我欲得大河北岸之土,嘉獎曹國可免諸侯側目,又可使曹國壯大助力于我。”
再加上干了那些“存亡續絕”的事情,晉國哪怕是操作了衛國,國際風評再差還能差到哪去?
只是,包括呂武在內的晉國君臣也不知道是刻意還是無意的遺忘了一件事情,周王室的周天子盡管是招牌,通知一下總是應該的吧?
晉國在呂武的操作下已經要截留各個諸侯國對周王室的進貢,處置齊國、衛國等國和一再“復活”那些古國一樣沒招呼周天子一聲。
在削弱周天子權柄方面,只能說晉國君臣很有默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