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到達“商丘”時,宋人舉城出三十里相迎。
那是歡天喜地的盛況。
宋君擺出了最大的誠意。
不是君臣以及黎庶跑了三十多里進行迎接。
而是弄來了交響樂團,開了一場露天的音樂會。
這場面無論過了多久都會是一種盛況。
何況是春秋中葉呢?
晉君姬周看到那一幕,非常慚愧地師曠說道:“寡人幾近掩面而奔。”
話說,師曠怎么跟國君在一起?
這位盲人樂師的名氣是越來越大了。
他公開的身份是趙武的師傅,南下是跟隨韓厥。
至于為什么跟國君混到一塊,里面有著一段小故事。
宋君子瑕看到晉君姬周就像是看到了親人一般,遠遠地行禮,近了又再行禮,很大聲地喊道:“晉不負宋,宋永不悖晉。”
殷商的音樂還在響徹。
甚至有一些舞蹈者。
這種場面令人懷疑群眾不是來迎接晉軍,壓根就是來看大型節目的。
“寡人恨不能朝發夕至。”晉君姬周很有表演天賦,說話的時候眼眸里不但充滿誠意,還有點淚汪汪的波瀾。
現在當然沒有“朝發夕至”這個成語。
它來自《水經注·注水》,是北魏時期的作品。
宋君子瑕聽到那句話,細細地品味了一番,感動到落淚了。
“陰武的一些話,講起來真好啊!”晉君姬周心里這么想道。
他倆當著眾人的面把臂言歡。
看到那一幕的宋國群臣與貴族,乃至于普通的黎庶,莫名地感到了極度的心安。
宋國高層還不知道楚令尹子重和公子喜撤軍的消息。
他們是真的將到來的晉軍當成了救世主,從里到外都感激。
師曠低聲告訴韓厥,道:“我軍為救世而來,宋不思整軍退敵,以殷商之樂、之舞相迎,實有亡國征兆。”
以現在的人看來,晉國與楚國的戰爭并不是進行爭霸,是決定這個“世界”該執行什么秩序。
宋國正在面臨滅頂之災。
晉軍南下是為了救宋國于傾倒危難。
保住宋國就能在南方埋下一個釘子。
使宋國對晉國言聽計從十分有利于晉國與楚國的交鋒。
師曠在埋怨宋國不去想著干點實事,盡是瞎搞場面了。
這位盲人樂師不止一次光聽音樂就預言哪個國家要滅亡,不久前他出使衛國,得到衛君衛衎的接待。
衛君衛衎知道師曠在音樂上的造詣,好心好意安排了一場音樂會,想著讓師曠能點評一下。
師曠全然不覺得自己遭到了空前的款待,聽了衛國的音樂,當場痛罵是靡靡之音,詛咒衛國要亡了。
衛君衛衎完全愣住了。
他估計沒想到自己的高規格接待,得到的會是這樣的反饋,回過神來滿臉鐵青的離開。
其余的衛國群臣與貴族,他們得知師曠干了什么事,脾氣暴躁的直接開罵,陰狠一點的都想找刺客。
礙于師曠是晉國使者的身份,殺那是不能殺的。
回國的師曠如實講述自己在衛國都干了什么事。
他得到了贊揚。
國君也因為那一件事情而接觸師曠。
含國君在內,包括得知了的幾位“卿”,他們似乎忘了師曠出使衛國是為什么。
師曠得到的任務是去召喚衛國來聽從安排,不是讓去罵人的。
罵人是罵得爽了。
名聲必然也傳開。
師曠成了賢人。
衛國有響應晉國的召喚了嗎?
沒有!
衛國非但沒有響應晉國的召喚,還因為師曠的出使讓內亂加劇。
原因是衛君衛衎早跟執政孫林父有不小的矛盾。
衛君衛衎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去參加秦楚在蜀地的會盟,讓師曠一氣就決定去了。
孫林父認為衛國只能依靠晉國,還講出了很符合現實的道理。
比如,衛國并不與楚國或秦國接壤,卻是與晉國當鄰居。
哪怕晉國的衰弱已經成為事實?
衛國還是惹不起晉國!
怎么能夠舍近求遠,又讓晉國視衛國為敵人啊!!!
關鍵是衛君衛衎真的被師曠氣得夠嗆,心里有氣根本不聽孫林父的勸。
這樣一來,衛國國君與執政的間隙越來越多大,幾近于無法調和。
知道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引起了什么樣的效應,師曠美滋滋地成為賢人,還能時不時地被國君傳喚過去講道理。
幾位“卿”或是真心,可能也是假意,表達出了對師曠尊敬的一面。
這、這、這……算怎么一回事?
老奸巨猾的“卿”不可能就那么被師曠蒙蔽了。
他們為什么不追究和處置?
絕對不是因為派出去的使者,除了讓曹國聽從召喚之外,其余小弟都進行拒絕,才不好處理師曠。
如果呂武知道這么一件事情,會認為那些“卿”在給國君挖坑。
畢竟,一國之君親近賢人是應該的嘛。
至于那個賢人是不是真的很“賢”,自己想咯!
大雪紛飛的季節。
晉國的中軍和上軍千里迢迢地過來,必要的休整肯定是要的。
宋國君臣沒有催促晉軍麻溜地逼近“彭”城,他們真誠實意地進行了款待。
當然,無論規格高與低,接受款待的都是晉國的貴族。
宋國怎么不款待其余士兵?
想屁吃呢!
倒不是宋國君臣不愿意。
完全是因為誰的軍隊,只能是由他們的主人來進行犒和賞
要不……
你犒賞俺的軍隊是想干么?
難道是想瓦解俺的立足根本!?
晉軍抵達“商丘”之后,軍隊在城池郊外進行駐扎。
晉國的君臣則是帶上自己的護衛前往宋國的宮城接受款待。
之前,宋人看到晉軍中那么多身穿鐵甲的士兵,已經感到了震驚。
宋國的君臣再看晉國只要是個貴族就有或多或少身穿鐵甲的甲士,直接露出了實名羨慕的表情。
這年頭金屬甲太少了!
很多“士”為了保命或是達到封主的要求,砸鍋賣鐵都不一定能買得起一件靠譜的皮甲,一般是弄藤甲和木甲來湊合著。
在南方還有另外一個特色,會大肆地制作竹甲。
不管是竹甲,還是藤甲或木甲,其實還是有點防御的作用,尤其是面對青銅武器真不是純粹的擺設。
青銅畢竟就是銅,金屬本身決定了它的硬度,能傷人或殺人,要說有多么鋒利則是未必。(相對于合格的鐵器而言)
只是吧,目前的甲胄其實最大的作用是用來防箭。
呂武率領的下軍和新軍是在三個月后,也就是冰雪融化之后的季節,才來到“商丘”的郊外。
而這時,晉君姬周以及宋君子瑕早就帶著兩國的軍隊前往“彭”城,并且攻下了“彭”城。
迎接呂武一行人的是宋國右師華元。
他見到呂武進行了幾句客迎接的套話,話鋒一轉問道:“求陰氏具裝,陰卿允否?”
這是什么場合?
咋能就這么迫切呢!
為了能買到裝備,用的稱呼還十分恭維。
沒法子呀!
宋國人近期被晉軍的表現給嚇到了。
晉軍開拔前往攻擊“彭”城也就是近一段時間的事情。
為了證明晉國沒有因為內亂而陷入衰弱,智罃要求各家身穿鐵甲的士兵全部出場。
等待學自陰氏的攻城器械打造完畢,晉軍展開了攻城。
不知道是守衛“彭”城的魚氏太廢材,還是身穿鐵甲的晉軍士兵真的太過勇悍?
總之,進攻的晉軍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攻上四面城墻,一個攻擊波次就打下了“彭”城。
宋國君臣哪怕知道晉軍是調集精銳展開進攻,先看到那么多沒見過的攻城器械,再看著身穿鐵甲的士兵如潮水一般拍向“彭城”,又是輕而易舉地攻陷,感到羨慕的同時,更多的是心里產生恐懼。
怎么回事啊???
只是一年多沒看到,晉軍怎么完全變了一個樣。
那種感覺根本不是一年沒見,像是歷經了一個世紀那般。
別說是宋人。
晉國的軍隊來自各個家族,他們多多少少有參與攻打欒氏和郤氏的城池。
內戰期間還沒覺得自己有多強。
一輪到打國戰,自己都被自己的表現給嚇到了!
華元看見呂武沒回應,疑惑問:“陰子?”
呂武本來還等著華元說數量,不得不自己開口問道:“右師請講。”
華元深呼吸一口氣,說道:“兩千可否?”
華氏這么富有的嗎???
并不是。
華元這是進行團購來著。
呂武需要考慮一點,陰氏出品的軍事器械領先一個時代,說是戰略物資都不為過。
小宗生意地向國外出售,起到的影響不會太大。
大批向國外進行銷售,合適嗎?
他的思維有問題!
現在是春秋中葉,除非是當上了一國之君,要不誰會去從國家層次來思考利弊。
正經的春秋貴族該思考的是做了什么事,能對自家產生什么樣的利弊。
“可。”呂武先答應下來,又說:“請右師以隸支付。”
達成了交易意向,具體是怎么個交易方式,輪到雙方的家臣上場。
呂武重新見到國君時,國君的熱情勁頭有點把他嚇住了。
國君無法不熱情啊!
鐵甲是出自陰氏。
新的攻城器械也是來自陰氏。
他們對輕而易舉攻下“彭”感到多么意外和震驚,就該多么重視陰氏。
所以,不止是國君對呂武熱情無比,包括諸“卿”以及其余貴族,說跪舔呂武有點夸張,有一個算一個都表現出了友好的一面。
這種情況不是讓呂武變得飄飄然。
相反,他心里在敲響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