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風流人物

己字卷 第一百一十八節 鋼鐵時代的開啟

當經歷司知事將這等情況告知朱志仁時,朱志仁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是說五日之內便產出了生鐵八千余斤,而且還有五千斤練成了精鋼?”

朱志仁哪怕再不通時務,也知道從生鐵到精鋼這一步的差距。

生鐵易煉,精鋼難成,這是冶鐵行業公認的規矩,要講生鐵化為精鋼,就需要大量的人力,鐵匠的反復鍛打,而且還要受生鐵質量的限制,而永平府這邊各種冶鐵作坊并不算少,但是要說將生鐵煉成精鋼,那卻是聞所未聞。

“嗯,這只是他們所說的一套流程所成,如果按照他們的設計,還要在遷安這邊建成三套相似的流程體系,也就是說如果不出意外,四套流程爐子建成,每月便能產鐵和鋼二十萬斤,當然同知大人也說了,這只是理想狀態,實際上這中間還需要檢修,而且也會出問題,但是如果四套建成每月十五萬斤是應該沒有問題的。”

“談之,這可不是開玩笑,月產十五萬斤,那就意味著年產接近二百萬斤鐵了,咱們北地最大的遵化鐵廠,在元熙初年的極盛時期,也不過年產百萬斤,現在就這一家就能年產一百八十萬斤?”朱志仁難以置信。

“不僅僅如此,盧龍這邊也一樣都進入了最后階段,這邊只建了三套,如果按照同知大人所言,基本上情況類似,那么這邊也能月產十二萬斤左右,這一年下來也應該有一百四十萬斤,這意味著我們永平府一年的鐵鋼產量就能新增達到三百二十萬斤左右!”袁談忍不住舔了一下嘴唇,“大人,這三百二十萬斤,如果是鐵,對于咱們大周來說不算什么,咱們大周一年據說光是廣東就能年產四千萬斤,但是這都是生鐵啊,其中精鋼十不足一!”

朱志仁也在盤算著,以廣東來計算是不合適的,廣東年產鐵占到了整個大周五分之一弱,而整個大周年產鐵也不過兩億多斤,而其中鋼產量恐怕也不過一千萬斤上下,其中主要都是用于制作甲胄、火銃和刀槍。

其他朱志仁也懶得多想,但是單單是開礦所需要收取的礦稅,雖說是入工部節慎庫,但是這卻是能直接進入皇上眼簾的,這一項就足以讓朱志仁不遺余力的去支持,這是難得的博得圣眷的機會。

而這些生鐵也好,精鋼也好,一旦外運出首,又意味著又會有一大筆商稅入賬,這對于整個永平府的商稅收入都是難得的。

“咱們永平去年年產鐵在多少?”朱志仁問道。

“咱們永平境內有大小冶鐵鋪七十余家,總產量約摸八百萬斤左右,但其中精鋼產量只有三十萬斤,可大人,這興隆遷安鐵廠就能產出四千斤精鋼,一月可產十萬斤,加上興隆盧龍鐵廠精鋼產能也差不多,單這兩家年產精鋼就可以達到二百四十萬斤以上,相當于我們原來的八倍啊!”

袁談是朱志仁的心腹,經歷司知事實際上相當于永平府辦公室副主任,什么事兒都要管,什么事兒都要做,馮紫英也清楚袁談和朱志仁的關系,袁談的一個妾室和朱志仁的第六房妾室是堂姊妹,有這層關系,朱志仁待袁談自然就不一樣。

對于大周來說,鐵和鋼都缺,但缺鋼的程度遠勝于鐵,其原因就在于從鐵到鋼這一關是在太難,工藝上如果得不到根本性的改進,就難以實現,坩堝煉鋼其實在大周也已經出現,但是其產量實在太低,成本過高,而現在馮紫英的“指導”下摸索出的煉鋼新技術,其實就是貝塞麥的轉爐煉鋼法,通過吹入空氣,耐火材料用白云石,然后混雜了石灰、石英石作為造渣料,這些東西在永平這邊都很常見,根本不缺。

只不過馮紫英只知道大概原理和工藝,究竟叫普德林法還是貝塞麥法,他自己都記不清楚了,但到現在他也就堂而皇之的命名為永平煉鋼法,他還真沒好意思命名為馮氏煉鋼法,因為這其中的逐步摸索和建設都是其他工匠們做出來的。

朱志仁也明白了,這意味著只要愿意,通過這種新式煉鋼法,可以輕而易舉將原本是變成生鐵的鐵水經過再煉一次將其轉化為鋼水,冷卻后便可以得到精鋼,這種工藝的革新,即便是朱志仁也清楚其中意義有多么巨大。

“談之,此事不能外傳,恐怕紫英也和你交待了,一旦外人知曉,恐怕關系國運。”朱志仁叮囑著袁談,“難怪紫英要求必須要用軍匠,這等秘密的確要用家人性命來作保才行,倒是那些晉商是否可靠,我還得提醒一下紫英才行。”

“大人放心,我看同知大人在之前都要求所有人都簽了一個什么保密協議,一旦違反協議,那就是要吃官司的,同知大人把這事兒看得比什么都重。”

袁談自己都簽了這個協議,但是作為補償,他此番出去一趟,也得到了百兩銀子的饋贈,而實際上他也就老遠站著看了一下,具體這工藝流程,也是半點也不清楚。

“另外同知大人和那幫晉商以及廣東商人還準備將火銃作坊建在盧龍縣城里,現在也應選址齊備,工匠也陸續補齊,只等鋼料一到便能開工,而且還有三個西夷匠師在其中,……”

袁談絮絮叨叨的把他這一趟的所見所聞全數向朱志仁作了一個匯報,這也是馮紫英的要求,也好讓朱志仁放心。

“唔,這事兒我知道,紫英現在去了哪兒?”

“同知大人去了榆關港,那邊也在大興土木,不過屬下就沒有跟去了。”袁談實在是來不起了。

這一趟出去,東奔西跑二十日,從礦山到工坊,而且還要守著第一爐鐵水,第一爐鋼水出來,然后還要看這些匠作坊用這些鐵料鋼料打造蹄鐵、犁鏵頭、柴刀、菜刀、鐵鍋,五花八門,見識倒是長了,也累得夠嗆,他何曾嘗過這種滋味?

也不知道這位小馮同知怎么會這么好的興致,愣是在那些荒郊野地里呆得住,難道回來抱著小妾睡不香么?

不過此時的馮紫英的確覺得這滋味比起騎著女人身上的滋味不遑多讓。

迎面而來的海風讓馮紫英覺得這股子咸濕味道都格外舒服。

榆關港的進度很快,很顯然遷安那邊的順利極大刺激了榆關港這邊的建設,一旦榆關港建成,廣州的海船便可直抵榆關,而大量鐵料、鋼料便可在這里裝船直接運回廣州。

在佛山那邊的鐵作規模根本不是這邊能比的,那邊的鐵匠人數比起這邊百倍還有多少,一月消耗幾十萬斤鐵料鋼料不在話下,正因為如此,榆關港的盡早開港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按照目前進度,七月底之前基本上就可以開港了,這一片碼頭和倉庫都差不多了,但光是開港作用不大,關鍵在于要從榆關港到驛道這一段還要把路修好。”王紹全是陪著馮紫英過來的,這邊的建設主要是山陜商會在組織安排。

“如果需要,可以再招募一批人來,這里日后會成為整個遼西走廊和永平府最重要的中轉樞紐,從這里看下船往北不過百十里地就是大寧和寧遠,往西就可以到遷安和撫寧、盧龍,日后永平府的貨物就可以不再倚仗通州或者直沽走運河了,尤其是到浙江、福建和兩廣這一片,走運河還需要另外轉一道船,現在可以直達任何一個港口,甚至日本和朝鮮也一樣。”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馮紫英還是不太滿意,榆關港的規模現在看起來似乎足夠了,但當未來盧龍和遷安的鋼鐵基地繼續擴張,鋼料、鐵料、鋼鐵制品、棉花、焦炭都會成為外運的主力,而同樣糧食、絲綢、茶葉和布匹以及南方的各類雜貨也都可以源源不斷的輸入進來。

如果從長遠來看,只要挫敗了林丹汗的野心,未來蒙古左翼諸部必定會逐漸依附于大周,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也完全可以通過榆關港成為中轉樞紐。

他甚至有一個構想,如果未來達到一定級數,未嘗不能從遷安或者盧龍鋪設一條熟鐵軌道通往榆關,哪怕暫時還無法實現蒸汽機車的夢想,但是利用馬拉貨車車廂一樣可以極大的提升運輸效能,不過就是一百多里地罷了。

按照鋪設鐵軌的計算,一米鐵軌在六七十斤左右,如果因陋就簡一些,五六十斤也能湊合,那么一條從盧龍到榆關港的鐵路大概在一百五十里左右,也就是七萬五千米左右,但鐵軌是雙股,那也就需要十五萬米,共需消耗熟鐵四百五十萬斤,如果再加上其他輔料岔道等,估計五百萬斤(明代每斤六百克左右)應該是一個比較靠譜的數字。

聽起來很駭人,其實也不過就是三千噸左右,對于日后真正能大規模提升產能之后的永平府來說,鐵反而不應該是大問題了,反倒是技術問題需要考慮,不過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