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風流人物

乙字卷 第一百四十七節 中招

范景文陷入了深思。

毫無疑問馮紫英今天的觀點給了他很大的觸動和啟發。

作為一個順天秋闈解元,而且這一年多來馮紫英有意引導這整個青檀書院的學子們對時政的探討和興趣,使得整個青檀書院本身越發對時政感興趣,范景文是其中佼佼者,自然對時政不陌生。

但以前書院內部對時政的研究探討更多的還是一些具體層面上的方略,比如開中法對九邊軍糧保證意義,又比如漕糧海運的可行性,又或者河套地區對寧夏、榆林兩鎮防御安全的價值和意義,但今天范景文和馮紫英探討的問題不一樣,那是直接觸及到了整個大周綜合性的戰略走向了。

換一句話來說,那就是原來探討的問題更多的是一些戰術性局部性的問題,大部分都局限于六部和都察院又或者某個省內,但是今天涉及到的話題那基本上就該是內閣閣老們來探討琢磨的了。

馮紫英的思路觀點無疑是具有突破性和開創性的,這一點范景文很清楚,甚至書院里許多同學乃至山長和掌院二人也都認可。

嗯,有一句評語就是說他在政治洞察力和深遠度上,遠超一般同學,甚至很多身處高位者都未必有他那么看得深遠,而且總能從一些意想不到的角度來揣摩思考問題,并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光是這個人口給大周帶來的巨大負擔乃至生存壓力,可能是導致國內民不聊生的一大問題,就值得認真思索。

以前雖然有人也意識到人口增長存在的影響,但是卻從未有人認真思考和研究過,更沒有人能夠以人口增長的倍數和土地增加與單位面積米麥增收來進行一個對比,所以很多觀點都是似是而非,沒有什么準確性的。

還有馮紫英提出的要主動對外征伐為大周子民奪取更多地土地這也是一個極具震撼力的想法,大周自立國以來就從未有過這般銳進的意見,更多地還是停留在如何防御來自周邊的外敵上,一直處于被動應對的地位上。

這些設想和觀點都很新穎,但是范景文也能看得出來,很多都缺乏可操作性,或者說就是不切實際,要想那樣做需要具備的先決條件就很艱難,甚至就不可能達到。

但馮紫英這么提出來,就是異想天開么?范景文可不會這么認為。

對馮紫英來說,這樣不經意也好,刻意針對也好,就是要讓這些同學們能夠在不知不覺間接受這樣的觀點。

當十年二十年后,他們這批人已經成為大周朝廷的中堅力量時,當這種觀點在他們中間占據主流時,只需要稍加引導,振臂一呼,也許就能在朝廷的更高層面獲得支持和擁護,迅速成為整個大周王朝的國策,進而真正推進下去。

這就是馮紫英想要達到的目的。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要的就是這樣潛移默化的效果。

一個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王朝,遲早是要被取代的,而唯有改變國策,尋找屬于自身的路徑,這才是唯一出路。

范景文只是一個開始。

他在北直隸這幫士子里極有威信,現在自己在北直隸這幫士子里的威望還遠不及他,但如果獲得他的支持和認可,那么有助于自己在北直隸這幫士子里迅速站穩腳跟,進而成為其中領袖之一。

馮紫英的計劃早已經開始規劃布局,就是要通過青檀書院作為大本營,要爭分奪秒的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在最短時間里營造起這樣一個屬于自己的人脈網絡和圈子。

從現在的進度來看,這兩年里自己實施的穩步壯大戰略還算不錯,但對于自己來說時間還是太短了。

所以他在不斷穩固擴大自己的基本盤外,他還不得不想辦法把每個群體圈子中的領袖人物牢牢抓住,建立起穩固的關系。

大周這樣一個王朝帝國,不是一個兩個人想要玩轉的,沒有一個穩定并不斷壯大的文官群體來支持你,你日后怎么和皇權周旋對抗,怎么去推進自己的政策開疆拓土?

當然馮紫英也不是一味排斥皇權,甚至在很多時候也還要附從和利用皇權。

一句話,符合自己意圖的皇權才是好皇權,符合自己思路利益的文官才是好文官,但從長遠來看,文官這樣一個龐大群體顯然更容易操控影響。

鹿鳴宴之后,范景文一行人都要各自歸家。

畢竟這等光宗耀祖的大事,都是要回去對家鄉父老和家族有一個交代的。

同時也要向地方上宣示,這一個家族出了舉人了,不是隨便誰都可以輕易欺侮和打主意了,甚至這個家族也具備了在一個縣甚至一個府迅速興旺崛起的基礎了。

事實上馮家在臨清那邊也早就送信過去了,也需要張燈結彩的大肆宣揚一番,尤其是像馮家這等武勛家族,突然出了一個可以實現家族轉型的舉人,那就意義更不尋常了。

同樣在京師城里,這樣的慶賀也必不可少。

只不過因為馮唐不在京師而在榆林,所以很多近乎于報喜慶賀的方式就只能通過馮紫英自己去上門送貼子的方式來實現。

這時候馮家人丁單薄的劣勢就顯現出來了。

如果是馮紫英的兩位伯父還在,那么哪怕馮唐遠在榆林,這等事情也可以由他的二位兄長來經手操辦。

又或者哪怕是馮紫英的兩位伯父不在了,如果他們兩位留下有成年的子嗣,也就是相當于馮紫英的叔伯兄長,他們也可以來替馮紫英操辦這一切。

但是馮家卻是長房二房不但上一輩戰死疆場,而這一代卻是要么病死夭折,要么就是沒有子嗣,兩門絕嗣,所以擔子都壓在馮紫英這個三房獨子一人身上,這就為難了。

要說有齊永泰和喬應甲這兩位算是業師的角色在,也可以替馮紫英張羅一番,但是這二人現在位置太過敏感,又都處于風口浪尖之上,所以不好出面。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馮家原來的人脈圈子幾乎全是武家勛貴這一塊的,這些文官何曾和這些武家勛貴打過交道,這也同樣不太方便。

“紫英,你父不在京師,這等事宜便由愚伯來替你張羅吧。”

在收到馮紫英拜帖的第一時間,王子騰便感覺到機會來了,立即就把馮紫英讓進了自己書房,當面第一句話便是劈頭蓋臉,不容馮紫英推托。

“王、馮兩家也是多年間交情,你父親臨走榆林時也曾托付我好生照顧你,現在你高中舉人,咱們這些當年跟隨太祖打天下的武將后繼有人,當然要好好慶賀一下。”

臥槽,馮紫英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也低估了眼前這個王家當家人的厚黑程度,這一上來就給自己甩了這么一個大招。

馮家和你們王家關系有那么熟絡么?還我爹把我托付給你?特么要不是你在從中作梗,老爹怕都能去山西鎮了。

現在這廝居然要來以自己長輩自居大包大攬,把慶祝中舉之事攬過去,這就不能不讓人擔心了。

馮紫英下意識的就想推辭:“世伯,小侄只是中了一個末尾的舉人而已,……”

“末尾舉人也是舉人,范景文中了解元,但是他和我們這些人有關系么?”王子騰態度堅決,不容置喙,“這件事情不是哪一家人的事情,是我們這一幫替太祖打下江山武將們后人的事情,必須要大辦特辦,紫英,這件事情必須要聽我的,由我來操辦,……”

馮紫英知道自己中招了,只怕自己不上門,這王子騰都要主動登門了。

他腦瓜子急速思索這家伙的意圖和在,把武勛集團一下子全部拉了進來站在了一起,這王子騰是要干什么?

顯示他在武勛群體中的影響力和代表性?

還是不甘自己逐漸被邊緣化想要表現一下?

又或者干脆就是背后有其他人授意?

太上皇,還是義忠親王?

馮紫英不確定,也許本身就有多方面因素湊成,才使得王子騰靈機一動,讓他有了這樣一個主意。

如果是這樣,自己就有些運氣不好了。

堅決拒絕?馮紫英毫不猶豫的否決了這個設想。

先不說馮家還屬于武勛群體,這種公開的決裂絕不適合,就算是以后自己,很多時候未必不需要這些武勛群體的配合和支持,只看到眼前的不利而忽略了日后的利益,那目光太短淺了。

而且,這個武勛群體也不像最初自己想象中的那樣鐵板一塊,這個群體現在固然還算是太上皇的基本盤,但是義忠親王正在穩步滲透,同樣皇上那邊也沒有閑著,看看王子騰的以退為進,就知道這幫人都在觀察形勢之余也在調整自己的船頭。

自己這個一只腳插在武勛群體中,一只腳卻已經往文官群體里邊邁步前行的人,或許還真的會成為一個奇貨可居的棋子。

只是這個棋子好當么?

風險從來就是和利益共存的。

馮紫英掂量著。

章節錯誤,點此報送(免注冊),

報送后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