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灣奇跡

010 布局先行

“你可以相信嗎?剛剛這一波進攻之中,四次傳球四次命中的喬什弗里曼,他還是上賽季傳球成功率只有51.9的那個家伙嗎?我現在更加好奇的是,中場休息期間,臨時主教練……呃,諾亞陸(noahlu)到底施展了什么魔法?等等,他真的叫做諾亞嗎?還是我看錯了,這真是一個意外的名字。”

諾亞,這的確是陸一奇的英文名,這也的確是來自“圣經”的名字——雖然天主教似乎和亞裔移民沒有太多聯系,但陸一奇仔細研究過,大部分美國人的名字都是來自于“圣經”,為了更加恰當地融入移民生活,他為自己起了這個名字。

現在回想起來,的確是有些荒唐,但這也不能責怪他——當年移民過來的時候,他只是一個八歲的孩子,而他的父母甚至不會說英文,就連日常打招呼都不會,還需要他來幫忙翻譯。關于英文名字為了適應文化習俗反而發力過猛的小失誤,又有誰能夠責怪他呢?

目光重新回到比賽上。

那么,陸一奇到底施展了什么魔法呢?

其實,不是魔法,只是博弈。

對陣奧本大學之前,陸一奇就跟隨著朗普雷斯以及整個教練團隊反反復復研究過對手的比賽錄像。

無疑,奧本大學是一支以防守作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球隊,防守實力遠遠高于進攻——

2011年選秀狀元兼2015年常規賽mvp的四分衛卡姆牛頓(camnewton),今年還是佛羅里達大學的新生,并沒有因為偷盜事件而被學校開除,也沒有因為場外事件而不斷被大學拒絕,自然也就沒有奧本大學雪中送炭破格接納他入學的事情發生,所以,現在這支球隊依舊是依靠防守打天下。

在正式討論進攻組與防守組的交鋒之前,應該簡單介紹一下橄欖球的球場職能分配。

橄欖球比賽開球之后,進攻方開始進攻之時,將一共擁有四檔進攻的機會,要求完成往前推進十碼的任務。

如果順利完成任務,那么進攻方就將再次獲得四檔進攻機會完成又一個十碼推進的任務;但如果推進失敗,那么進攻權就將轉換,由對方的進攻組展開進攻。相對應地,防守組的任務就是在四次機會之中阻止對手進攻組完成十碼推進。

整體而言,橄欖球的進攻方式可以粗略分為兩種,傳球進攻和跑球進攻。

所謂傳球,就是如同打籃球一般將橄欖球拋出去,交給早就已經跑出去的隊友,完成向前推進的目的;所謂跑球,則是將橄欖球交給身邊的跑衛,由跑衛緊緊地抱住橄欖球,在人群之中利用沖撞、跑動、繞行等方式完成推進。

到底應該選擇傳球還是跑球,戰術由教練制定,但比賽過程瞬息萬變,具體戰術則由四分衛站在場上隨機應變,因此四分衛才被稱為是球場上的“指揮官”,這也意味著,四分衛的戰略意義至關重要,諸多進攻戰術和防守戰術都是圍繞四分衛展開執行的。

首先是進攻組,總共十一名球員。

扣除四分衛之外,一共有十名在場球員,其中五名為進攻鋒線、五名為推進球員。

所謂的進攻鋒線就是羅列在四分衛身前的一道屏障,他們的任務就是阻止防守球員的沖撞,為四分衛贏得足夠的觀察時間,進而做出或傳球或跑球的決策;所謂的推進球員,包括跑衛、外接手和近端鋒,他們的任務則是從四分衛手中接到橄欖球,然后以自己的能力以及隊友的掩護,持續往前推進。

其次是防守組,總共十一名球員。

可以簡單區分為七名防守前線和四名防守二線。

所謂的防守前線,包括了防守鋒線和線衛,防守鋒線與進攻鋒線相對應,他們的任務就是不斷朝四分衛施壓,破壞四分衛的傳球,乃至于直接擒殺四分衛;而線衛的任務則相對靈活,他們的站位就在防守鋒線身后,可以上步沖擊四分衛、可以防守跑衛、也可以負責附近區域的近端鋒,具體職能就取決于教練的安排了。

所謂防守二線,包括了角衛和安全衛,他們的職責略微有些分工合作的小小區別,但整體來說就是需要聯手鎮守后場,掐斷四分衛的傳球進攻,以及接球球員朝著后場的推進,不讓對手有機會靠近端區得分。

上述就是橄欖球進攻組與防守組的職能分工,但位置和戰術一樣都是死的,在教練手中卻可以演變出無限可能。

話題重新回到奧本大學老虎隊身上。

這支球隊的防守組確實不俗,而其中,防守鋒線球員又更加突出——防守組隊長昆汀格羅夫斯和帕特西姆斯(patsims)都是ncaa東南聯盟之中小有名氣的好手。

這也意味著,奧本大學在前線對峙環節之中擁有更加出色的施壓能力,這對四分衛在壓力狀況之下的觀察能力和傳球水平提出了嚴峻考驗,而這恰恰是喬什弗里曼的一大短板——傳球成功率的嚴重不穩定。

于是,普雷斯針對性地制定了進攻戰術:

以跑衛的地面進攻為主,在硬碰硬的地面推進較量之中,瓦解對方的前線施壓,吸引住防守前線的注意力,進而為傳球進攻贏得更多空間,期待著能夠穩扎穩打地打破對手的防守鋒線,尋求推進空間和得分機會。

然而,奧本大學在上半場比賽過程中也做出了相對應的調整,連續以撞墻式的縝密防守掐死了野貓隊頭號跑衛詹姆斯約翰森(jamesjohnson)的持球沖跑嘗試,如同蛇打七寸般地從源頭打亂客隊的布局。

當野貓隊教練組無法思考出行之有效的破局方案,他們也就如同死循環一般地陷入老虎隊鋒線對峙的陷阱之中,格羅夫斯在上半場可謂是大放異彩,前后四次擒殺四分衛,幾乎是以一己之力主宰了比賽——

所謂擒殺,就是四分衛依舊在持球狀況下,被防守球員擒抱摁倒在地,不僅無法傳球,而且還要損失碼數,一檔進攻機會直接報銷。對于進攻組來說,這是沉重打擊;而對于防守組來說,這是從根源上斬斷進攻的發起點。

那么,陸一奇到底是怎么扭轉局面的呢?僅僅只是從跑球切換到傳球嗎?顯然不是。

這是ncaa賽場,球隊的戰術布局復雜程度遠遠無法和nfl職業聯盟相比較,更多還是依靠球員的身體天賦展開對抗、打開局面,以一種簡單高效的方式硬碰硬地形成對決,就如同街頭打架,而職業聯盟則是真正的拳擊——腳步、意識、判斷等等綜合實力更加重要。

可以這樣理解,ncaa的球員們本質還是學生,而nfl則是完全職業,這也意味著,只有非常少數球員才能夠加入nfl,最終進入職業聯盟的全部都是天才,單純以身體天賦展開對抗,所能夠贏得的優勢非常微弱,此時,戰術的意義也就凸顯了出來,教練的重要性也就越發明顯;而重新回到ncaa,僅僅只是比高中更進一步而已,單純依靠身體天賦就橫掃天下的球員,依舊大有人在,學生球員的綜合素質,終究還是有高有低。

格羅夫斯和西姆斯就是典型的ncaa球員。

根據陸一奇的記憶來看,雖然他們后來雙雙進入了nfl,一個二輪秀、一個三輪秀,但他們的職業生涯都乏善可陳,沒有能夠在職業賽場取得更多亮眼成績。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們的打球方式更多依靠身體天賦,而戰術素養層面卻跟不上職業賽場的節奏和強度,最終泯然于眾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陸一奇正是從這里入手,抓住了格羅夫斯和西姆斯的特點,改變了整個戰術的側重點:傳球不僅僅是傳球而已,而且是短傳。

橄欖球比賽里,十碼之內的傳球被稱作短傳,十碼到二十碼區間的傳球則是中傳,二十碼以上的傳球則是長傳。短傳是短兵相接,更加依賴戰術;長傳是長劍出鞘,更加依賴個人能力;而中傳則是二者的結合,戰術運用更加多變——當然,這都只是理論基礎層面的相對而言。

陸一奇短傳戰術里有兩個要點。

第一是快,弗里曼必須快速出手,壓縮防守鋒線上前沖撞的時間,避免四分衛遭遇沖撞,繼而影響傳球判斷,同時也減輕進攻鋒線的壓力。

第二是清晰,弗里曼的傳球目標被陸一奇鎖定為墨菲或尼爾森,這意味著弗里曼不需要另外思考判斷,只要找到目標就能夠立刻出手,減少思考時間也就意味著壓縮猶豫空間,整個出手變得干凈利落起來,進攻節奏也就帶了起來,讓防守組球員陷入疲于奔命的狀態——

期間,陸一奇還不斷提醒弗里曼快速開球,就是為了壓縮防守組球員的判斷時間,把整個節奏提升起來。

連續三次短傳,重點在于成功率,把節奏提升起來的同時,讓進攻組提升信心,搶占氣勢;至于推進效果如何,那是附加的收獲。連續短傳成功之后,再出人意料地以長傳打開局面,頓時就讓老虎隊手忙腳亂地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

結局,也就水到渠成了。

布局,這才是陸一奇整個戰術的核心焦點。

但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喬什弗里曼的傳球成功率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