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298章 對黨項策

“李氏世居夏綏,恭順朝廷,守邊安民,功勛甚重,朕犒賞尚且不及,又豈有奪你封地之意?朕坐擁天下,四海八方,無不臣服,黨項之眾,亦是朕的子民,自不會區別對待。你且安心,勿作他想,來一趟東京不易,你我君臣相見相識更為不易,多待一段時間,讓朕盡此地主之誼......”

劉承祐是在萬歲殿接見李彝殷的,看著微躬著身體,小心翼翼站在下邊的黨項老酋,以一種寬和大方的語氣,說著言不由衷的話。

李彝殷此來,表現得尤為恭敬,未露一點桀驁之意,萬事皆依順劉承祐,讓他坐,都不愿,說他只配站著應答。

當劉承祐說完這番話后,李彝殷緊張的情緒稍作舒展,然而仔細體會天子的話,明顯還有挽留之意,這又讓他不得不有所警惕。不過,至少眼下,天子明確表示,不奪他夏州之地,那么就還不到翻臉的時間,他可稍安心。

等李彝殷告退之后,劉承祐也收起了虛偽的表情,呢喃了句:“縱朕有海納百川、包容萬物的胸襟,其欲背離,又焉能養虎為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像朝廷納稅服役者,又豈是朕的子民?”

劉承祐這話,同樣顯示出他對定難軍的態度。身邊侍候著的,乃是盧多遜,自當年西使歸來后,這幾年間,他一直被劉承祐派做西北方面事務官。

戍民的遷徙、邊情的調查、諸族的招撫,只要同西北軍政有聯系的事情,都活躍著他的身影。北伐之前,盧多遜再度奉命遠赴西北,聯絡諸方,郭崇威征召蕃騎的過程中,他就做了不少輔助性的工作。

“對這李彝殷,你怎么看?”側過身體,劉承祐問盧多遜。

盧多遜當初少年意氣,一舉及第,才氣既盛,銳氣逼人。然而入仕之后,卻不算順利,劉承祐不只壓著他,還屢與其磨礪。二十歲左右,便被派往西域,歷時兩載,飽經苦難始歸。

其后,方才得到劉承祐進一步認可,委以要事。不過即便如此,距離他的期望,仍舊很遠。不過,這些年的鍛煉也不是白費的,為人內斂沉穩了許多,然而,不時流露出的機巧,還是證明其本性未移。朝廷中有兩個人最善于揣摩劉承祐的心思,一個是陶谷,另一個就是盧多遜。

此時,聞劉承祐垂詢,盧多遜不敢怠慢,但還是考慮了會兒,又小心地觀察了下皇帝的表情,這才拱手說道:“觀其表現,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其心必異,不可相信!至于主動進獻夏綏之事,更不可當真,不過留、高二使君相繼上奏,他不得不有所表示,故而效仿以作試探罷了!”

“你倒是直接給他定性了!”劉承祐似乎有些意外。

盧多遜恭維道:“他此等伎倆,豈能瞞過陛下?”

“倘若方才朕直接答應他,接納夏綏,占據大義,他當如何?”劉承祐說。

擼多血不假思索,恭聲道:“陛下,這黨項老酋,豈會在意這些?倘如陛下之言,那么會堅定其背反對抗朝廷的決心!”

“現在朕拒絕了,他就會恭順臣服朝廷了?”劉承祐淡淡道。

“不然!”盧多遜搖搖頭,鄭重地對劉承祐道:“陛下恕臣直言,似定難軍,名雖臣服朝廷,實自成一國,難與一心。而與南方諸勢力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其以黨項為本,又扎根夏綏經營多年,氣候已成。非以大兵,破其軍,復其城,奪其民,不能定之!”

頓了下,盧多遜又道:“并且,臣以為,以朝廷的實力,平之易,服之難,治之更難!”

盧多遜來這么一句,也把劉承祐的興趣給勾了起來,朝他伸手示意,道:“坐吧!說說你的看法!”

“謝陛下!”盧多遜微躬身體,退至席上坐定,醞釀了下,從容敘來:“黨項人在夏綏的發展,拓跋李氏的崛起,陛下已然熟知,不需臣多言。定難軍依靠黨項部族,趁隙崛起,自守一方,拓跋李氏則以黨項為根基,名雖稱臣,實則不服。

以定難軍的兵力、實力,哪怕僅靠西北的幾支邊軍,便可奪之。然而,其所轄諸州,多為黨項部眾,只要有狼子野心者,稍加挑撥,則難免有犯上作亂者。

是故,想要一舉平定李氏,消除黨項之患,保西北安寧,還需做全盤考慮!”

瞄了劉承祐一下,盧多遜繼續道:“黨項部眾甚多,出了占據州縣的拓跋李氏,還有更多仍保留著游牧的生活習性,而這些人,與定難軍不可一概而論。臣建議,可分而治之,朝廷如欲謀之,可一面打擊定難軍、打擊李氏,另一方面則分化、誘撫、招徠其他黨項部族,如此雙管齊下,可竟全功!”

聽其言,劉承祐臉上露出了點笑意,看著盧多遜的目光,飽含著贊賞。如果僅論軍事實力,如盧多遜其言,只靠史弘肇、王彥升、李萬超幾人,就足以進占夏州。黨項雖眾,但并非渾然一體,僅定難軍的力量,實不值一提。

而盧多遜卻是透過浮面看本質,西北定難軍的問題,究其實質,還是民族問題。如其所言,拓跋李氏,只是黨項諸多部眾中的一支,從李思恭時期起不斷發展壯大,得到朝廷的招撫,最終成為諸部之首,作為黨項人的代表,活躍在這個時代。然而,若把他看做鐵板一塊,那就是一葉障目了。

盧多遜的看法,還是很有見地的,長期關注研究西北事務,也確實有些東西的。原本的歷史上,為何會放任黨項人坐大,讓區區一個李繼遷,把西北攪得天翻地覆,夏綏五州得而復失,河西故地,永為遺憾。

這其中,固然有李氏的百年經營,根基深厚,兼李繼遷狡猾,與李繼捧一起在遼宋之間左右逢源。但更重要的,還在與北宋自身的失誤,打趙光義起頭,就是錯招不斷,好牌打爛,疲于奔命,搞得狼狽不已,而從最開始,就完全輕視了黨項問題。

當然,此時的劉承祐,因為“西夏”的原因,固然重視之,但要說有多忌憚,以其為大敵,那倒也不盡然。以大漢如今的實力,還要對其小心再小心的話,那就太高看黨項人。

不過,盧多遜的進言,終究給他提供了一個思路,將定難軍與整個黨項部族區別對待,分而治之,是個好主意。

“具體如何?”劉承祐又問。

“對定難軍,以消減控制其軍隊為主,此為兵事;對黨項部族,則以利益邀買,就臣所觀,黨項部落賴以生存,用以同大漢交易者,不過鹽、馬,以此得糧、茶、酒、布,因而,只要朝廷善加把握這些,足以使極大一部分黨項部族不敢輕易背離朝廷!”盧多遜侃侃而談。

手指習慣性地敲擊在案上,思吟幾許,抬眼對盧多遜說:“此議既然由你提出,那便交給你去做。眼下正值盛夏,待入秋天涼,你再到西北去!”

“是!”盧多遜面色微喜,慨然應命。對于盧多遜而言,早已將西北事務,當做自己未來前途所在。而劉承祐這番,不只是聽取了他的建議,還等于把對黨項要務委派給他了。

劉承祐自個兒又琢磨了一會兒,突然說:“方才觀李彝殷表現,是思歸心切啊!原本,人家主動來朝,怎么厚待都不為過,朕也無心扣留之。然而,觀其行,聞其言,再聽你建議,朕卻不想放他回夏州了!你說說,有什么良策,在不傷朝廷名譽的情況下,將他留在東京?”

面對劉承祐垂詢,盧多遜會意,只眼珠子一轉,稟道:“陛下,良策臣沒有,下策倒有一著!”

見他還賣起關子了,劉承祐手一揚:“說!”

盧多遜道:“陛下前言,李彝殷難得來一次東京,該當熱情接待,讓其盡興。以陛下之好客,東京之大,縱一年半載,怕也難以盡數賞玩。盛夏寒冬,不便旅行,逢年過節,亦可同歡,李彝殷年紀已長,若再有個病痛,更需安養......”

盧多遜話說完,劉承祐立馬就笑了:“當初那瑤蠻秦再雄來京時,朕讓人陪其暢游東京,看來對這李彝殷,朕要更熱情了!”

說著,劉承祐又悠悠然地說道:“倘若李彝殷流連東京忘返,那定難軍內部,應當不會出現什么波折動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