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德坊內,姚夫人哭哭啼啼,鄭云瑤在一旁聽了個半懂,同情心登時泛濫。
一雙大眼睛噙著淚花,拿出手帕擦了擦道:“這姚平仲忒不懂事,這個時候不在家陪自己嬸娘,一家人共渡難關,反倒跑了出來。”
楊霖心道,你們兩個哪里知道內情,心想著這權力熏心之下,就連骨肉情親也得讓步,不由得有些蕭索。
楊霖喟然一嘆,寬慰道:“姚夫人不必難過,我已命人備下茶點,一會便把希宴叫來。”
姚平仲已經收拾好行裝,等待著朝廷正式下旨,蔡京和中書門下都通過了,就啟程西去。
聽到有人來叫,他知道是要見自己的小嬸娘,心道那姚夫人和自己年紀相仿,對這些腌臜事應該不甚清楚,便去和她說幾句話也無妨。
跟著錦兒來到內院客堂,見到恩師在上首,下面坐著兩個婦人,一個目似春波,櫻唇細顫,顧盼間風情萬種,說不出的嫵媚勾魂,尤其是眼角噙淚,梨花帶雨,楚楚可憐更添柔媚,正是自己的小嬸娘。
另一個身穿水綠色錦織衫,眉微黛卻俏分柳葉,唇一點自粉潤如妍,香腮似桃,橫波如水,應該是自己的師母。
姚平仲一進來,還來不及行禮,姚夫人黛眉一蹙,嬌叱道:“希宴,為甚不回府上,家里出了這么大的事,你們兩個男人恁的沒有擔當,讓嬸娘一人生受不成?”
鄭云瑤同仇敵愾,幫腔道:“太不像話啦!”
姚平仲看向楊霖,相對苦笑一下,這件事的明細,自然不可能說與兩個人知道。
楊霖便解圍道:“希宴,這件事你屬實不對,趕緊給姚夫人認個錯。”
姚平仲只得抱拳,道:“嬸娘,希宴心中難受,不愿再回二哥府邸,還望嬸娘恕罪。”
他這一低頭認錯,姚夫人反倒更兇了起來,再加上自己師母在一旁幫腔作勢,將他訓得狗血淋頭。
這兩個都是惹不起的角色,姚平仲只能忍著,楊霖樂呵呵地看熱鬧,突然感受到自己徒弟“幽怨”的目光,只得輕咳一聲,道:“希宴蒙官家看重,馬上就要出任忠州刺史、涇原都鈐轄,提舉秦鳳常平知懷德軍。這段時間,他就不要回姚府了,我有要事和他商議。”
自己可能鎮不住這倆雌兒,楊霖馬上接口道:“官家也有差事要暗中交待,希宴就留在我這吧。”
姚平仲感激地看了他一眼,他實在不想回府,這下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回去了。
姚夫人一聽,自己的這個侄兒又恢復了官身,也有些開心。但是聽到他還不肯回府,又有些惱怒,畢竟她根本不知道,男人的世界有多么的骯臟和黑暗。
自己的侄兒,死在了自己的外甥手中,外甥又不知為何暴斃,男人們都已經知道了真相,卻為了各自的利益,選擇了一起沉默。
鄭云瑤經過這次并肩作戰,和姚夫人的感情迅速升溫,恨恨地瞪了一眼自己的夫君和他的弟子,便上前提議姚夫人留下吃飯。
楊霖眼色一亮,只聽得鄭云瑤上前挽住她的胳膊,說了些什么帶她去找妙貞姐姐,吃大理的美食,頓時有些氣餒。
這個時候的正妻,在家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也不用經過楊霖的同意,兩個人把臂出去,一邊聊著一邊走了。
顯然是對于楊霖給自己徒弟找臺階下,還有些不開心,鄭云瑤帶著姚夫人走了之后,楊霖苦笑道:“希宴,你去準備一下吧,你從萬歲營挑幾個親兵,一道帶著可好?”
姚平仲叉手道:“如此,就謝過恩師了。”
自凡是主將,都需要親兵,萬歲營的人是姚平仲生平所見,最合適的親兵。
契丹上京城,金國使者上書,要遼主耶律延禧,冊封完顏阿骨打為徽號大圣大明皇帝。
并且耶律延禧要認完顏阿骨打為兄皇帝,賜以玉輅、袞冕、玉璽諸天子儀物等十事。
宇文虛中和蕭奉先,都看出了金人的意圖,同時進言不能如此冊封。不然女真韃子進攻大遼,都成了合法的了,后方還在抵抗的遼人,也就是被徹底背叛遺棄,這樣一來遼人勢必軍心大喪,民心盡失。
遼遣知右夷離畢事蕭習泥烈持冊出使金都會寧城,在大殿上,楊樸當面指出其冊文唯冊立阿骨打為東懷國至圣至明皇帝,并無冊為兄之文,亦未以“大金”來稱,所持儀物亦不全用天子之制。
阿骨打大怒,欲斬遼使,賴諸將勸解,把契丹使團全部人,抓起來抽了三十鞭子。
這三十鞭子,鞭鞭到肉,把堂堂契丹的使者,當成奴隸鞭打。
然后讓完顏宗室的宗翰、宗雄、宗干、希尹商定新冊文,由楊樸進行潤色,再交給胡十答、阿撒、高慶裔譯成契丹字、漢字兩份,派遣贊謨與習泥烈偕行出使于大遼上京城進行交涉。
楊樸上書,建議阿骨打先冊立后宮,于是下詔冊立蒲察氏為皇后。
楊樸又以國家禮制未備,群臣不能致敬盡禮,無由顯示帝王之尊,建言“定朝儀、建典章”。阿骨打從善如流,來時讓楊樸下手制訂禮儀,使女真上下尊卑略有定序。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楊樸又進言,廢除契丹苛法,減免賦稅,優待降俘,爭取民心,以鞏固后方。
這一條若是真的實行了,契丹就離死不遠了,可惜女真貴族大多不同意。
他們覺得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不把當地的異族變成牛羊一樣的奴隸,就白打仗了。
女真人生性殘忍,不拿別人的性命當回事,戾氣之深重,如同上古兇蠻。要讓他們善待俘虜,簡直就難如登天。出了完顏阿骨打和完顏吳乞買兄弟二人之外,其他的女真重要首領,幾乎都不同意。
完顏阿骨打雖然贊同楊樸的說法,但是這個時候女真的各部貴族,話語權還是很重,這一條暫時沒有實行。
姚平仲趕往西北的前夕,金國使團趾高氣昂地進了上京城,帶來了新的文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