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假期一項是五天,幾年以來,郭某人也唯有這五天不在洛陽城內,而在洛陽城外。
帶著孩子們在溫泉皇莊內盡情的休息玩樂,享受這種美妙的氛圍,對郭某人來說也是一種絕佳的生活調味劑。
假期的尾聲,第五天的早晨,用過早膳之后,皇家便準備著要回到洛陽,回歸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了。
正在準備著起駕回宮的時候,蘇遠湊了上來,把他準備好的報告遞給了郭鵬。
“陛下,按照您的吩咐,老奴已經把目前全國境內勘探到的可以開發的礦藏都給統計好了,請陛下閱覽。”
郭鵬接過了蘇遠的紙質報告,細細的看了起來。
延德元年年底,郭鵬已經吩咐蘇遠抽調一部分精干人手離開京城奔赴各地調查各地的礦藏情況,尤其是金銀銅鐵等重要礦物的礦藏情況,進行全面摸排。
郭某人要知道目前全國已經被發現的礦藏的數量和分布,還有郭某人記憶里那些現在還沒有被發現但是的確儲量極大的礦藏。
郭某人知道的也不是很多。
也就知道蜀中礦藏豐富,細細勘探的話可以發現很多鐵礦銅礦之類的。
長江沿岸的丹陽郡,有一個巨大且儲量豐富的鐵礦。
太原等地有巨大且儲量豐富的煤礦。
青州有豐富的金礦,遼東也有金礦。
他只知道一個大而化之的范圍,但是總比什么都不知道要好。
之后他派遣內廷的人帶著一些從事開礦行業很多年的老礦工去這些地方摸排勘探。
花了一些時間,在丹陽郡發現了從未開采過的鐵礦,在青州發現了未開采過的金礦。
于是郭某人籌劃已久的利用內廷開礦并且充實內庫資金來源的工作就要展開了。
皇帝的內庫和朝廷的國庫之爭還是蠻有意思的,總體來說歷朝歷代來說都有,但是就沒有明朝那么激烈過。
明朝的斗爭高峰是在礦稅身上,而礦稅之爭那是真的激烈,曠日持久,死了很多人,太監死了不少,打手們也死了不少,整個就是一團糊涂賬。
總而言之,就是皇帝和地方勢力搶錢,地方勢力不愿意,皇帝就強搶,然后引發了一系列的事件。
這個事情還是很有意思的,雙方也都不是什么好人。
帝國官員們想自己吃這部分利潤,所以百般阻撓,皇帝也想吃,而且吃相難看,派出來的那些稅監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燈。
基本上就是兩個混蛋比誰更混蛋。
但是至少其中一個混蛋能稍微給皇帝搞點錢放進內庫里,另一個混蛋是想著法兒的從皇帝的內庫里掏錢出來。
站在皇帝的立場上,肯定是選擇前一個混蛋了。
不過這樣一來,那些礦稅太監在地方胡作非為,破壞地方經濟,也會間接減少地方稅收,降低國庫收入,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皇帝有錢了,蛀蟲們也有錢了,但是國庫沒錢了,一出事兒,大家都裝聾作啞推卸責任,誰也不想出錢去辦事,還要互相扯后腿。
最后苦的還是黎民百姓。
從上到下腐敗透頂,全是混蛋,到了這個地步還不覆滅,還真是朱元璋遺德和張居正的改革在支撐。
皇帝的內庫其實在很多時候都能給帝國起到一個兜底的作用,聰明的皇帝更會合理利用自己的內庫庫存,而且一旦想辦什么事情,內庫存款是否充足,就能主導這件事情的走向。
花國庫錢辦事,是要和帝國官員扯皮的,花內庫錢辦事,就沒有人能說個不是。
郭某人的內庫錢款數量巨大,但是支出一樣龐大。
搞秘密工場就要花很多錢,搞臨淄營更是一個無底洞,逢年過節給官員賞賜,軍隊立了功給軍隊將領還有士兵賞賜,平常偶爾的關懷,這些錢,基本上都是內庫支出。
內廷幾千人的支出要走內庫,要是有什么大災小災的,皇帝也要從內庫里掏點錢出來意思意思。
皇帝看似富甲天下,擁有四海,實際上,也是一個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窮角色。
為了保持體面的生活,保持皇帝的尊嚴,花錢那是沒的說,沒錢也要當有錢來花。
所以每到王朝末期,皇帝們一個個的吃相都變得很難看,親自下場和群臣搶錢,簡直連皇帝高高在上的神秘感也不要了。
也不是皇帝不要臉,實在是沒錢用了,平常消費還特別大,再不搞點錢,那就真的要出問題了。
郭某人的消費也相當大。
所以雖然有大量收入,但是很多收入都是決定好了用處的,郭某人自己所用的反而不多,內庫積蓄也有限,還想方設法在內廷減少支出,嚴控任何一筆支出。
延德元年內廷十監建立以來,通過內閣審計司的把關,郭某人已經至少打殺了三十個吃相難看的內侍宦官。
倒也不是不讓他們撈點油水,撈點油水為自己的以后考慮,郭某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過去了。
但是有些人吃相實在難看,犯了忌諱,那就沒的說,把他們當做肥羊,養肥了,宰掉,錢還是歸皇帝,歸內庫。
可是龐大的內廷也總要有人辦事。
現在支出的數量不斷增加,收益來源卻沒有變多,郭某人的小金庫早晚要出問題,所以開礦掙錢也被郭某人看作是自己開源的好辦法。
這一點他就和明朝皇帝不一樣了。
明朝皇帝開礦,的確有一些太監給他賺到了錢,但是還有那么一部分,根本就開不了礦。
那時節皇帝根本也不想著找專業人士去勘探,去事先踩點,往往風聞聽說什么地方有礦,就派人去開,結果到了那地兒根本就沒有礦。
礦稅太監好不容易出來一趟,就是為了賺錢來的,搞不好這地方有礦的消息都是他們自己勾結地方官員放出來騙皇帝的,好不容易出來了,哪那么容易走?
他就是要收礦稅,沒有礦,也要收稅。
那稅從什么地方來呢?
倒霉的是誰呢?
萬歷皇帝出了名的貪財精明,可他也不是專業人士,也不知道什么地方有礦什么地方沒有礦,他就認錢,誰給他錢,他就高興,不管別的。
所以說那些礦稅太監被打被殺,有那么一部分還真是自找的。
黎民百姓給壓的沒辦法,就暴動,群體鬧事,圍著礦稅太監的住處就打,那礦稅太監可不就死無葬身之地。
眾怒難犯,真要死了人,皇帝也不敢追究,群臣更是喜聞樂見,還要為黎民百姓說話。
那就是一筆糊涂賬。
官僚集團在開礦與否的問題上本身就是不統一的,所謂文官集團也從來都不存在一個統一的立場,彼此之間狗咬狗的,你死我活的,不共戴天的,多得是。
郭某人就好多了,至少腦袋里還裝著一些著名礦藏的地點知識,也特別尊重專業人士,還給專業人士提高地位和話語權。
雖然不知道具體位置,知道個大概范圍就可以,他畫個圈讓專業人士去勘探,折騰幾年,怎么也能折騰出來。
當然發現礦藏是一回事,以現在的技術能不能開采又是一回事,所以郭某人也要讓專業人士去評估,告訴他這個礦能不能開,怎么開,需要多少成本,產出多少等等。
最關鍵的當然是能不能賺到錢,如果賺不到錢還要貼錢,那就把這個礦藏留給后人就好了,等他們的技術進步了再來開采,不要頭鐵。
反正了解都要了解到位,這一點郭某人沒有絲毫放松。
折騰了一年多,郭某人派出去的勘探團隊紛紛報喜,最終確定了七個新礦點可以派人進行開采,一個金礦,兩個煤礦,兩個鐵礦,兩個銅礦。
不說預期多少,反正肯定是可以掙錢的,開采成本也不是很高。
郭某人很高興。
小金庫可算有了切實有效的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