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娘之紅色血統

591、好像并沒有那么恐怖

(這兩章主要是研究聚變武器的真實威力,本來就非常了解的,或者不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跳過去,基本不影響劇情。)

科研設備模擬的結果,與自己的慣性認識有著明顯的不同。

沐風覺得,自己的認識,和模擬設備,至少有一個出了問題。

沐風打開旁邊的說明條目,仔細的閱讀里面的內容。

這里面不僅有基本介紹,還有各種公式、參數,以及各種歷史記錄。

裂變和聚變武器不僅爆炸威力大,而且殺傷方式也更多,有沖擊波、光熱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核電磁脈沖等。

沖擊波是最容易理解的,它是最為有效,最為可控的殺傷方式。

光熱輻射,聚變武器爆炸之后,除了單純的能量沖擊波之外,還會以極強的光熱輻射的形式,向外放出大量的能量。

強光和高溫,能夠點燃城市中的各種可燃物,引發大面積的城市火災。

大爆炸之后,城市消防機構肯定已經癱瘓了,再加上沖擊波的推動,火災會連成一片,形成一場恐怖的“火風暴”。

早期核輻射,是爆炸的當時釋放出的中子和γ射線,能夠直接殺傷人員。

放射性沾染,是爆炸產生的蘑菇云,激起的塵土、微粒,在空中受到放射性污染,降落到地面之后形成的“輻射落塵”。

電磁脈沖,是一種無差別大范圍磁爆攻擊,主要是對電子器械造成破壞。

在實戰中,可以根據對于不同的目標,不同的環境,選擇不同的引爆高度和方式,對需要的殺傷方式進行優化。

一般不會把聚變彈頭當作專電磁脈沖武器來用,同時,早期核輻射的殺傷范圍,一般不超過沖擊波的殺傷范圍。

所以實戰中關于聚變武器的打擊規劃,主要考慮沖擊波、火風暴、輻射落塵三種殺傷效果的作用范圍。

而在這三種主要殺傷效果中,又明顯的分成了三個不同的重要性等級。

具體的殺傷范圍,也都是有不同的方法可以估算。

首先是沖擊波,它屬于瞬時殺傷,是核打擊規劃中首先要考慮的。

沖擊波超壓的強度,可以用psi表示,關于不同psi的具體破壞效果,可以從各種文獻中找到答案。

1979年美國國家情報評估nie113/878里面對“軟目標/面目標”的摧毀標準是15psi,這“足以摧毀一座鋼筋混凝土建筑物”。

蘇聯的人防規劃中,城市周邊的疏散“緩沖區”,目的是防止人口受到14psi的沖擊波。

這種強度的沖擊波作用下,房屋的玻璃會被震碎,木質棚戶之類的低強度的建筑可能倒塌。

1979年美國技術評估辦公室的報告《核戰爭的效應》里面認為

爆炸沖擊波超壓達到5psi,人員有50的概率死亡,沖擊波超壓達到12psi以上,人員近乎100的概率死亡。

這是在城市環境中,考慮建筑倒塌,產生的二次傷亡的情況下。

如果單純使用沖擊波,在空曠平地對人員進行殺傷,則需要30psi左右。

城市范圍內,以50死亡概率的5psi的超壓范圍,作為有效殺傷范圍,是一個獲得比較多的認可的數據。

這個殺傷范圍的具體大小,有一個相對簡單的計算公式。

爆炸當量開立方根,乘以爆炸比例常數1493885,得到的結果就是有效殺傷半徑,當量單位是萬噸,半徑單位是公里。

10萬噸,殺傷半徑32公里。

100萬噸,殺傷半徑69公里。

1000萬噸,殺傷半徑149公里。

大伊萬,5000萬噸,殺傷半徑約255公里。

從公式和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大當量的聚變武器,其實并不劃算。

當量與殺傷半徑的關系,是立方根遞增,殺傷半徑想要提升到原來的2倍,彈頭的當量就要提升到原來的8倍。

所以聚變武器被發明之后,經過了短暫的當量競賽,核大國們很快就都開始追求小型化,多彈頭分導技術了。

接下來是火風暴,也屬于瞬時殺傷,也是核打擊規劃中應當要考慮的。

一般認為,10卡每平方厘米的熱輻射能量,就能夠點燃大面積火災。

10卡每平方厘米到12卡每平方厘米的熱輻射,足以導致三度燒傷。

不同級別的熱輻射能量的范圍,計算起來非常復雜,受到各種因素影響。

科研設備給了幾個典型狀態下的數據,方便和沖擊波范圍進行對比。

火風暴導致三度燒傷的范圍,一般會比5psi沖擊波超壓的殺傷范圍大,但一般不會超過14psi的范圍。

火災會蔓延,但邊沿的人也可以逃走,所以相對不可控。

所以在計算中,一般只考慮直接引發火災和燒傷的范圍。

然后根據以上的這些數據,就能夠得出

如果大伊萬在一個人的60公里外的高空被引爆,這個人真的不會受傷。

因為大伊萬導致的1psi的超壓范圍大約是55公里,這個程度最多能夠震碎玻璃,震塌草棚子之類的簡陋木質建筑。

而火風暴的范圍低于這個距離。

這個人只要不是正好站在爆炸點的下風向,不要盯著核爆的火球看,躲開身邊的易燃物,那就真的沒什么事。

至于1000萬噸級,30公里的外的安全范圍,也有現成的歷史記錄。

美國的喝彩城堡,當量是1500萬噸。

它爆炸的時候,負責拍照、錄像的攝影師們,就在爆點30公里外。

其中一個攝影師皮特·庫蘭,在30年后制作的紀錄片中說,參與爆炸的拍攝,讓他對這種武器的恐懼有所減少。

他因此得以知道,如果有一枚千萬噸級的聚變武器,在自己30公里的地方爆炸的時候,自己仍然能夠存活下來。

是實際的參與,讓這些人明白,這種武器并沒有媒體渲染那么恐怖。

至于大伊萬能夠讓亞歐大陸板塊移動的事情,只要計算一下需要的能量和大伊萬釋放的能量,就發現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實際上,大伊萬因為是空爆,而且高度足夠高,地面上甚至沒有留下坑。

反而因為能量的作用,爆心正下方的土地龜裂之后向上隆起了。

2004年12月26日的蘇門答臘93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于9個大伊萬同時在同一地點爆炸,地球也沒見怎么滴了。

對于地球而言,這可能只不過是一個噴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