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敗家子

第一百五十九章:太皇太后美滋滋

顯然,太皇太后對于方繼藩的話,是深信不疑了。

聽了太皇太后的話,只有弘治皇帝才知道,他是掐死方繼藩的心都有了。

卻還是淡定地道:“孫臣知道了。”

只見太皇太后抿抿嘴,又道:“既如此,那么哀家就做一回主,此事,準了,吩咐道錄司,添方繼藩入道籍,卻依舊令他在世俗中行走。你這孩子,很好,是哀家從前對你有所誤會。”

方繼藩擺手道:“臣早被人誤會得習慣了。”

這樣一說,太皇太后心里感慨起來,是啊,當初多少人說這方繼藩不是東西來著,簡直是沒一個人說他好話的。倘若不是普濟真人極力舉薦,不是知道他乃是危大有的關門弟子,不是皇帝說出了實情,她心里頭還不知怎么想他呢。

可見那些背后亂嚼舌根的人,是多么的可恨。

太皇太后滿意地點著頭,帶著和藹的笑容道:“你既是來祝壽,可帶來了什么壽禮?”

“帶來了。”一說到壽禮,方繼藩便眉飛色舞起來:“娘娘大壽,臣怎么不帶禮來呢。”

“那么,哀家……倒是期待得很。”太皇太后又笑了,卻沒有繼續追問,待會兒唱喏禮單,自然也就清楚了。

這少年郎,看著很實在,是個被人欺負、辱罵、編排,卻從不計較的老實人啊,其實他送不送禮,倒是無所謂的。

過不了多久,天色已是不早了,便有宦官入內,稟明命婦們已至午門,太皇太后宣她們入宮覲見。

在那金水橋,在宦官的指引之下,宛如長蛇的隊伍,蜿蜒而至,走在前頭的,反而不見多少一品誥命夫人。

能獲封一品誥命夫人的婦人,在大明少得可憐,除了王妃,更是鳳毛麟角,這些婦人,大多已經老邁,出風頭的事,自是讓年輕的來。

此后則是二品,這個品階較多一些。

魏國公府的沐氏與方氏兩個,一個是淑人,一個是安人,卻因為沾著魏國公府的光,則在二品夫人們的后頭。

沐氏來過幾趟宮里,當年做姑娘的時候,還隨父親黔國公入宮,因而這里的許多景色,她略略都見過。

倒是方氏,顯得有些局促不安,這是她第一次入宮,難免緊張。

沐氏冷冷瞥她一眼,低聲道:“休要東張西望,小家子氣的,別給徐家丟臉。”

方氏默不作聲,只乖乖地尾隨著沐氏。

待到了仁壽宮,一般的婦人就已止步了,能夠真正進入仁壽宮的人畢竟不多,不過數十人而已,即便是太皇太后愛熱鬧,卻也絕不是什么人都準許進去祝壽的。

尋常人,跪在這仁壽宮外頭遙祝一下,便已是恩典。

這不到百余的婦人,魚貫至正殿,沐氏還記得當年曾來這仁壽宮拜見太皇太后的場景,今日再來此地,便生出闊別已久的情愫,又想到自己的弟妹,想來不曾見識,更是挺直了腰桿,入殿之后,行禮如儀,隨眾婦人行云流水一般,行了大禮。

“恭祝太皇太后娘娘金安,祝娘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方氏則是有些慌,連忙拜下去,竟忘了詞。

好在混在人叢之中,倒沒被人察覺。

一旁的沐氏,卻是一清二楚,心里不免鄙夷,真是沒有禮數,沒見過世面的。

等太皇太后喜滋滋的道:“都起來吧,你們哪,哀家可都見過,都抬起頭來。”

眾命婦抬頭,方氏更是不安,只是這抬眸之間,卻看到了坐在太皇太后不遠處的一個身影,這身影真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令方氏頓時錯愕起來。

繼藩……

他……怎么會在此?

不是聽說太皇太后與他有嫌隙?

可此時,卻見方繼藩乖乖地坐在太子殿下之下,靠著太皇太后何其近,這……豈是尋常人可以享受到的恩榮?

似乎……方繼藩也看到了方氏,朝方氏這邊很俏皮的眨了眨眼。

方氏恍然,這時卻聽太皇太后道:“都不必客氣,也不必拘謹,你們都是來給哀家這老婦作陪的,來人,給大家賜座。”

眾命婦再拜之后,這才起身,各自按位次落座。

只有方氏,本就緊張,此時見到了方繼藩,更覺得驚詫,一時間,心亂如麻,竟不知如何是好。

這一慌亂,便出了岔子了,忘了再拜,胡亂著起來,茫然間,又尋覓不到自己的座次,急得臉色赤紅,忙不迭的,就差眼淚要跑出來了。

她萬萬料不到,今日會出如此的岔子,家翁的心思,怕是全白費了。

如此一來,其他命婦見狀,有的莞爾,一些不近人情一些的,更是噗嗤一笑。

此情此景,方氏便愈發的慌亂了,嬌軀顫顫,豆大的淚,終于自眼角噙出來。

朱厚照一看,忍不住捂著肚子,似乎覺得甚為滑稽,捧腹要笑。

冷不防的,方繼藩在他腰上,狠狠掐了一下。

朱厚照一下子崩住了笑,朝方繼藩看去。

只見方繼藩朝他搖頭,今兒又是重要的日子,朱厚照倒是忍住了。

太皇太后目光幽森,卻是不露聲色,只淡淡道:“卻不知是誰家的新婦,來人,引她入座。”

有宦官連忙引著方氏在一處角落里坐下。

方氏卻是顯得惶恐不安,想到今天自己把事情辦砸了,心里不禁生出了絕望,此番回去,只怕更受沐氏的白眼,便連南京那兒,若是知道,只怕……

為人婦的人,最是難,上有公婆,身邊的丈夫,在這個時代,又是說一不二,至于一旁的妯娌,又是虎視眈眈。

那太皇太后問這是誰家的心婦,眾人都默不作聲。

倒是那沐氏,笑吟吟地出來,行了禮道:“回稟娘娘,方氏乃徐家的次媳,她不諳禮數,還請娘娘見諒。”

這話兒,看似是在為方氏開脫,可她本可以說,方氏見了娘娘,心里緊張,不知所措,這事兒就可圓過去。

唯獨她說的卻是不諳禮數,這就別有意味了。

好歹也是命婦,為何別人都懂禮數,唯獨你不懂呢?

這顯然就牽涉到了你不上心的問題了,規矩,起初誰都不懂,這情有可原,可難道就沒人教你嗎?魏國公府也是大明有數的名門,這名門之家,肯定有人教的,可你還不諳禮數,這宮里的規矩都不上心,這便是態度的問題了。

太皇太后微微皺眉,顯得有些不悅。

沐氏抬眸看了太皇太后一眼,又道:“倘若娘娘要責罰她,這……便是臣妾的疏失了,臣妾身為徐家長婦,鬧出此等笑話,是臣妾的不是。”

說罷,她行禮如儀地款款拜下:“臣妾懇請娘娘責罰。”

拜倒,叩頭,接著,三拜,再叩,禮畢。

這番話使人聽得極舒服,太皇太后不免另眼看了沐氏一眼:“哀家覺得你面熟。”

沐氏便道:“臣妾當年隨先王入宮,曾見過娘娘。”

一聽先王,太皇太后與弘治皇帝對視了一眼,二人心里都了然了。

原來是云南沐家所出的姑娘,這云南沐家,滿門都是忠良,為朝廷鎮守云南,不曾有過疏失,很為朝廷所倚賴。

而沐氏口稱的先王,實際上是黔國公沐晟,沐晟死后,被朝廷追封為定遠王,謚忠敬。

因而,沐家雖為公爵,可但凡提到了沐晟,勢必稱為先王。

太皇太后目露慈愛之色:“原來是將門虎女,你入宮時,定是還年幼,哀家……竟是將你忘了,你抬起臉來,真是個懂事的孩子啊,徐家的那個混小子,也不知是修了多少輩的福,才娶了你。”

得了這么一句夸獎,沐氏心里自是樂開了花,便更加謙遜:“徐家上下,凡是有人犯了錯,臣妾這長婦,都是萬死,臣妾愿代弟妹受罰,免得壞了宮中的規矩。”

眾命婦在旁聽了,心里卻都是唏噓,這沐氏……很會‘來事’啊。

可偏偏,越是這般來事的人,反而越討長輩喜歡,太皇太后完全不以為意的樣子:“哀家不怪你,方氏……也沒什么大錯,你不必自責,起來吧,近前來。”

她是定遠王之女,雖只是庶女,可畢竟有了這一層身份,更得太皇太后的好感。

太皇太后命她上前,她倒是不急不躁,繯首碎步上前,恭謹無比的模樣。

坐在角落里的方氏,心里很是落寞,她心里對這長婦的手腕,其實既是佩服,又是敬畏,身世既好,又會來事,說話更是漂亮,無一挑剔,走到哪兒,永遠都是光彩奪目。

不安的同時,又不免自哀自怨,只怪自己不知禮數,可是……這侄兒怎么出現在這兒,她依舊想不通。

沐氏上了近前去,太皇太后依舊坐著,卻是伸手挽住沐氏的芊芊玉手,笑吟吟地道:“好,好……”

連說兩個好,顯得親昵。

沐氏心里已是樂開了花,她自南京來時,也聽說許多傳聞。

心說那方氏真是不懂規矩,幸好自己討了太皇太后的歡喜,否則徐家豈不是被她害死了?

此時,她又想到,方家的那個小子,還得罪了周家,只怕太皇太后心里是極有芥蒂的,倒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