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度)
當日聽聞曹真大舉進犯,沈隆當即帶領兵馬返回豫州,一路安排關索、馬岱、鄧艾等人輪流斷后接應,讓曹真一時難以尋找良機;而曹真也無心和沈隆死戰,只想利用東吳將蜀漢趕出汝南、南陽便可,于是也不貪功,只是尾隨沈隆到了豫州城下。
到了豫州城中,沈隆讓城頭依舊懸著自己的沈字大旗,自己卻帶著一隊兵馬從南門而出,被曹真探子發現后,曹真大喜過望,“沈子豐定是率軍去救荊州!”
遂指揮大軍迅速發起了進攻,沈隆他打不過,難道還打不過關興、張苞、鄧艾這些小輩么?然則沈隆離開之時早已定下方略,不讓他們領兵出戰,只是依仗城高墻厚抵擋曹真的進攻,關興、張苞、鄧艾等人嚴守沈隆號令,不管曹真如何叫罵都不出戰。
曹真并未攜帶攻城器械,軍中又缺乏工匠,只能使用蟻附攻城的手段,但這樣小手段又如何能拿下豫州這樣的大城?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接連數次失敗之后,曹魏大軍在豫州城下留下了無數尸首,士兵們盡皆無心攻城。
見此情況,曹真只好另想其他辦法,“豫州輕易拿下,卻不能讓沈子豐輕易逃脫,若是讓他擊敗陸遜再回到豫州,則此前安排就前功盡棄了!”是啊,以沈子豐的能力肯定能吊打陸遜,估計擊敗陸遜也花不了多少時間,要是他回來之前還沒有拿下豫州,那就白費功夫了。
他那里知道,壓根就用不著沈隆出馬,甚至連關羽都不用,于禁帶著全新的蜀漢水軍就把陸遜給解決了。
幸好豫州地處平原,道路通達,于是曹真做出安排,留下郭淮和朱贊帶領大軍繼續包圍豫州,讓城中守軍沒辦法出來,自己則帶著王雙和大批兵馬繞過豫州繼續追擊沈隆。
一路從古城追到魯山,此時沈隆已經率領大軍渡過了濟水,往宛城方向而去,他們走得實在是太過倉促,甚至連濟水之上的浮橋都沒有來得及拆除;曹真馬上派人前去查看,確定沈隆沒有在浮橋上做手腳后立刻指揮大軍渡河。
“哈哈,沈子豐形勢如此倉促,看來陸伯言已然打到荊州了!”曹真哈哈大笑,這次總算是能出一口惡氣了。
“若論步戰,東吳遠不及蜀漢,可要論起水戰,東吳當屬第一!”王雙也以為真是如此,東吳水軍的名號還是很響亮的。
大軍渡河過半,上游突然傳來雷鳴之聲,一股濁水帶著滔天巨浪向曹真大軍撲來,曹真不禁大驚失色,“糟了,此番卻是中了沈子豐的計謀!”
這肯定是沈隆提前讓人在上樓筑堤攔水,等曹魏大軍通過的時候再決堤放水,這種計謀曹真不應該想不到;只是沈隆此前用兵一直都是中規中矩,純靠實力來碾壓,曹真早已習慣,以至于他完全忘了沈隆還會用計這種可能,結果就落入了圈套。
洪水夾雜著樹枝土塊撞向浮橋,片刻就把浮橋沖成兩截,無數尚在渡河的魏軍士卒頓時被洪水卷走,這還不是最要緊的,更要命的是曹真的大軍被從中截斷,首尾不能呼應。
“哈哈,沈某在此等候大都督多時了!”河對岸突然傳來一聲大笑,沈隆銀槍白袍出現在曹魏大軍面前,策馬挺槍就向他們殺過去。
此時王雙正在前軍指揮,眼見沈隆如此打扮,忍不住回想起了昔日他在樊城之下獨斗八將、力斬許褚的光輝戰績,心中頓生怯意,但自己如今身為前軍主將,在此關頭如何能退?于是只能咬牙舉起自己六十斤的大砍刀迎了上去,“沈子豐休得猖狂,我來迎戰!”
只可惜王雙雖能稱得上勇將,若是出生的早一些,名聲當不在華雄、顏良等人之下,然而他現在遇到的是足以吊打呂布的沈隆,雙方交戰不到三個回合,王雙便被沈隆刺落馬下,殞身戰陣之中了。
突遭洪水襲擊,然后又失去了前軍主將,曹魏前軍頓時士氣大落,被沈隆帶人幾進幾出,沖散了曹魏大軍的陣勢,分割包圍起來,眼見獲勝無望、逃脫無門,許多士卒都紛紛跪地請降,這一幕看得曹真睚眥欲裂,卻沒有絲毫辦法。
“大都督,須得早做決斷啊!”身旁有人提醒道,頃刻間大軍就損失過半,而且洪水漸漸平復,要是沈隆殺過濟水來,他們可就不妙了。
“走!”曹真咬牙蹦出一個字來,這時候要是不走,那可就來不及了,他只能放棄前軍,帶著余下的軍隊倉皇而逃。
等到了豫州城下,他又趕緊招呼郭淮一起退走,事情都到這一步了,曹真那能不明白,那陸遜定然沒有給荊州制造什么麻煩,沈隆不過是將計就計而已。
果然,他前腳剛走,后腳關興、張苞等人就殺了出來,一路追趕又把曹真趕回了襄城,這一來一回沒有達成任何戰果,反倒折損了數萬兵馬,曹真心中可謂是抑郁到了極點。
稍后,陸遜被于禁擊敗的消息也傳了過來,曹真更是只能每日困守襄城,向諸天神佛禱告劉備早日歸天,如此曹魏才能從壓力之中解脫出來。
這一戰,沈隆得了數萬俘虜,卻是剛好用在汝南、南陽兩地的屯田上,文聘如今業已歸順,雖然不愿繼續領兵作戰,可開墾土地、修整水利、造福鄉里的事他還是很愿意的,于是這些俘虜就在文聘、孟建、石韜等人的率領下,按照沈隆擬定的方案開始在汝南、南陽兩地恢復生產。
有荊州供應的良種、馬鈞帶人打造的大量農具,還有從荊州返回的老農指點,南陽、汝南兩地重新煥發了生機,等第一批莊稼收獲之后,沈隆算了算,已經足以支撐自己大軍所用,荊州的糧食可以全部用來支援諸葛亮,讓他安心在長安和司馬懿耗著。
就在這時候,一個驚人的消息從洛陽傳來,曹丕沒有等到劉備去世,自己反倒是先掛了。
文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