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度)
政治生命也是生命啊,有時候剝脫政治權力這種懲罰比殺人更能起到威懾作用,在收到李復生和沈煉的回報之后,沈隆感慨道,看樣子以后可以繼續將剝脫某個家族乃至某個區域科考資格的案例發揚光大。
其實他這個手段還埋有伏筆,剝脫政治權力的懲罰眼下只局限于大明境內,將來如果開始拓展殖民地,進入東南亞、東亞乃至美洲大陸的時候,就可以將這一懲罰放開,這些被懲罰的家族在大明本土是沒指望當官了,但是在殖民地卻不受這個限制,他們完全可以去東南亞、去日韓、去美洲大陸當官。
這樣的話,就可以化解大明百姓安土重遷的習慣,為大明拓展新的領土打下堅實的基礎,幫助這些新開拓的領土解決缺乏官員的問題;到時候就要看,是你對家鄉的依戀更加嚴重,要是對當官的渴望更勝。
不過話又說回來,像江主事他們家這種情況,你要是留在老家恐怕會更加難受吧?想想看,宗族將其視為拖累,全縣父老都對他們恨之入骨,自家又沒了往上爬的機會,這時候,朝廷要是有份旨意,說只要你們愿意去東南亞,馬上就給個縣官,這些人恐怕會立馬動心吧?
自從始皇陛下統一六國以來,中原王朝都占據了東亞地區最肥美的土地,東南西北各個方向對中原來說都是蠻夷之地,再加上封建農耕文明的特性,讓中原失去了向外擴張的欲望,而沈隆這般做法,等于是斷絕了某些精英家族在中原往上爬的希望,逼得他們不得不將目光投向海外,或許這樣以來,等大明開始拓展殖民地的時候,就有人可用了。
嗯,等三法司審判那些文武官員結束,首惡肯定是要斬首的,他們的家族也按照這個辦法處理好了;三年之內把京營訓練出來,然后推平建奴,接下來就該輪到大明向外擴張了,相信對他們來說,這三年時間絕對是度日如年,到時候朝廷稍微開一個口子,估計就會有許多人踴躍報名前往海外吧?
你們留在中原,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昔日所學完全排不上用場,或許自己這一輩依靠父輩的傳授,還能讀書識字,可等到自己孩子那一輩,可就沒這個資格了;三代不能科舉,這就意味著你們在當地完全沒有政治權力,這樣的家族只能日益衰弱,要想為家族搏個出路,那就只能去海外闖一闖了。
就在沈隆淡定地等候三法司審核結果的時候,京中的動態也傳到了遼東,傳到了東江鎮,這兩個地方也同樣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反應。
毛文龍這邊聽聞丁白纓等人封爵之后激動地難以附加,他在遼東多年,斬獲是肯定不必說丁白纓等人的,可他自負也為牽制建奴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這次建奴撤兵之時,他多次出擊,也斬獲了不少首級,估摸著自己也有封爵的希望。
“毛帥,陛下說了,只要你繼續為國盡忠,等遼東徹底平定之后,陛下定不吝惜封爵之賞!”王承恩收到了沈隆的電報,根據電報里的信息安撫毛文龍,“此前東江鎮的功勞,咱家已經報于陛下,陛下已經派了人前來東江鎮封賞,毛帥大可不必擔心功勞被他人分去。”
有很多網絡提到毛文龍的時候,總會說起他的一句詩,“三千里外覓封侯”,以此證明毛文龍的功名之心;然而這句詩卻是李鴻章的,全文是“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里外覓封侯。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水鷗!笑指盧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不過毛文龍的功名利祿之心卻是實實在在的,要不然他也不會甘冒奇險來到東江鎮,所以聽聞王承恩的話之后立刻拜謝,“多謝陛下厚愛,微臣定當鞠躬盡瘁。”
“此番東江鎮的功勞雖然不如騰驤四衛的大,不過斬獲也有不少,勝過寧錦大捷、寧遠大捷多矣,陛下定會對東江鎮上下厚加賞賜。”王承恩勉勵了毛文龍等人一番之后,又警告道,“不過從陛下對騰驤四衛的改編來看,陛下可不喜歡寧遠伯當年的所作所為,反倒是更青睞戚少保當年的手段,所以有些事情毛帥還是得想清楚些才好。”
李成梁和戚繼光有什么區別?毛文龍當然曉得,李成梁當年在遼東大練家丁,而戚繼光則對手下士卒一視同仁,練家丁毫無疑問可以方便將領吃空餉,將部下視為自己私有之物,這對領兵的將領是好事,對朝廷則剛好反過來。
要是以前,毛文龍可能還會猶豫一二,因為在他看來,練家丁才是保持軍隊戰斗力的好辦法,但是現在,騰驤四衛在德勝門外大敗金兵十萬,你家丁練得再好,能打得贏騰驤四衛么?所以毛文龍的想法也發生了改變。
“末將此前卻是做錯了,下去之后就讓那些孩兒認祖歸宗,各自還歸本來的姓氏。”毛文龍此前在東江鎮收了許多干兒子,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等人都曾經是他的干兒子,并跟隨他改姓毛,經王承恩一點撥,毛文龍就明白,陛下肯定不喜歡他這么干。
沈隆當然不喜歡,你又不是白胡子,收這么多干兒子干嘛?打算把東江鎮變成私有勢力么?所以他特意讓王承恩點了點毛文龍,要是他識趣還好,不識趣的話等解決了關寧軍,接下來可就輪到東江鎮了。
幸好毛文龍還算識趣,倒是省了沈隆不少麻煩;毛文龍之前在對抗建奴的時候履立功勛,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而祖大壽這邊卻是做出了完全相反的決定,他沒有聽從沈隆的號令,在遵化堵住皇太極大軍,現在祖大壽可是頭疼了。
要是京營不堪一戰,那還好說,朝廷只能將擋住建奴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可眼下,騰驤四衛在京城之外大敗建奴,建奴損失數萬,連奴酋洪太都死了,眼下到底該如何是好?
文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