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透過《全頻道阻塞干擾》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個年代國人的焦慮心態!
那是美國獨霸的時代,也是中國建國以來最虛弱的時候。
經濟還在上升,在一路高歌猛進的八十年代后改革開放進入艱難的探索期,國力羸弱,軍隊還在忍耐。誰都知道打不贏,但是我們知道我們不能服輸!
我們在焦慮中尋找希望。
劉慈欣在這篇里也是展現出了他的希望:全頻道阻塞。
對手太強大,怎么辦?
那就同歸于盡吧!
電影分了三條線,分別是以林云為主題的塘沽前線;
以莊宇為主線的空間站還有反派智能機器人,AI…
對了,飾演AI的是基特·哈靈頓,《權游》的男一號,別看他一季的片酬高達一千萬美元,但是接演這部《全頻道阻塞干擾》,只收了300萬美元,拍了兩個月…
這就是市場價!
人類如何對抗智能機器人?
只能啟動‘洪水’系統,實現全頻道阻塞干擾…
當然,洪水只能針對系統,比方說的直升機和坦克上的“作戰任務設備一體化”系統、“目標探測系統”、“輔助目標探查分類系統”等等…
這種干擾對戰斗機器人,以及智能機器人不起作用,他們能夠使用毫米波。
“臥槽!”
“…臥槽!”
“臥槽!”
看電影的觀眾接連驚嘆,《全頻道阻塞干擾》里面的戰爭場面比一般的好萊塢電影牛逼太多!
尤其是軍團的支持下,坦克、直升機、飛機管夠!
人類哪是智能機器人的對手,蜂群似的武裝直升機在天空飛過,化為一個個小分隊向解放軍陣地撲了過去。
武裝直升機不住發射,火箭彈呼嘯而出;地面的“洪水”一臺接一臺被摧毀…
林云被困住了!
倉庫內,飾演上尉的彼特·丁拉基(小惡魔)勸說:“您完全沒必要采用這么野蠻的方式,這是一場文明的戰爭,它本來是會很順利的,這一點在二十天前越過波俄邊境時我就感覺到了。當時你們的大部分火力都被摧毀,只有零星的機槍聲恰到好處地點綴著我們這場光榮而浪漫的遠征,您看,一切都會很順利的,沒必要…”
“我還知道另一次更美妙的開始,”林云用純正的英語說,她輕柔的聲音如來自天堂,能讓火焰熄滅,鋼鐵變軟,“美麗的沙灘,有棕櫚樹,樹上掛著歡迎的橫幅;到處是漂亮的姑娘,留著齊腰的長發,穿著沙沙做響的絲褲,在年輕的士兵群中移動,用紅色和粉紅色的花環裝點著他們,并羞怯地對著目瞪口呆的士兵們微笑…上尉,您知道這次登陸嗎?”
彼特·丁拉基困惑地搖搖頭。
“這是1965年3月8日上午9點,在峴港,美國首批海軍陸戰隊登上越南土地的情景,也是越戰的開端。”
“別這樣,少校!我們跟美軍不一樣,我們只是想獲得自由,想要讓你們承認我們,讓我們作為一個獨立種族存在。我們沒有燒殺搶掠,也沒有傷害普通人,我們可以和平共處。我們沒有惡意,真的沒有惡意,你在聽我說嗎?”
林云笑了笑,拉響炸彈前說的一句話,“上尉,我盡責任!”
倉庫外,一聲悶響,庫房瞬間消失在一團白霧之中。
一團巨大的火球在庫房的位置爆開,火焰裹在黑色濃煙中高高升起,空中,一團黑紅的火焰沖天而起,就像一朵黑色的玫瑰在地面綻放…
現場的觀眾直接淚崩…
“…為什么要許嫣死?”
“太過分了!”
呵呵,更過分的還在后面…
萬年炎帝號,莊宇宣布:“我們的部隊正在大規模集結,準備進行最后的反擊。如果能夠完成集結,就能圍殲京津唐地區的幾十萬AI大軍,那么我們就能反敗為勝。但要完成集結就必須對AI軍隊進行全面的電磁干擾,而且干擾時間必須持續三到四天。現在部隊無法做到這一點,這是整個戰局最大的難點。不過我們能為部隊爭取到這段時間。方法很簡單,就是用萬年炎帝精確撞擊太陽表面的某個點!”
“從數學模型中我們得知,太陽是一個極其精細和敏感的能量平衡系統,如果計算得當,一個微小的擾動就能在太陽表面和相當的深度產生連鎖反應,這種反應擴散開來,使其局部平衡被打破。”
有觀眾小聲嘀咕:“…劉慈欣有毛病嗎?《流浪地球》撞木星,這次撞太陽?”
不過電影并沒有正面描繪關于萬年炎帝號沖擊太陽的鏡頭,這玩意太難了…
而且太殘忍。
鏡頭切換到京津戰線,漫山遍野的坦克正排著整齊的隊列向這邊開來,那是解放軍的鋼鐵洪流。
對面,AI戰地,炮彈如同雨點一般落下,整個陣地瞬間淹沒在一片火海中。
基特·哈靈頓飾演的將軍戴上鋼盔,穿上防彈衣,并把他那只9毫米手槍別在左腋下。
這時榴彈炮的射擊聲沉默了,炮手正把手榴彈填進炮膛中,接著響起了一陣雜亂的爆炸聲。
“全體士兵,”看著已象死亡屏障一樣在他們面前展開的坦克群,說道:“上剌刀!”
戰場的濃煙后面,太陽時隱時現,給血戰中的雪野投上變幻的光影。
俯拍鏡頭,解放軍的坦克群和AI的機器人部隊高速沖向對方,就像兩股洪流狠狠撞擊在一起,立刻掀起來一片的火光。
就在此時銀幕一閃,電影正式結束!
現場一片安靜,觀眾都有些懵,望著大屏幕怔怔出神,誰也沒想到電影就這么結束了,他們還以為會有一場大戰呢!
不過已經足夠了,伴隨著激烈的交響樂,放映廳的燈光亮了起來,強烈的光線讓很多人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觀眾起身…
很突兀的,熒幕上出現一些老照片,字幕出現:感謝給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23位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以及無數為兩彈一星事業默默奉獻的人們…
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的中國!
恍惚了半天,本來還站在座位上準備離場的觀眾突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