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

第1477章 藩王、邊帥

十一日平藩戰爭來的快,結束的也快。

江東的百姓們對這戰爭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結束了,都不必擔憂害怕,朝廷王師南下進駐各地,更是與百姓秋毫無犯。

江東沿海的航海貿易不受絲毫影響,甚至馬上還更興盛了,而江東各地百姓們種桑養蠶織布,種棉花紡紗、燒窯制瓷,各種作坊等也是更加熱鬧,他們接到了更多的訂單。

太子主持的全面普查,百姓們也很配合。

畢竟沈法興原來推行的稅賦制度基本上是隋朝的制度,是租庸調制,對于百姓來說這種人丁稅性質的稅制負擔更重些,而現在朝廷的兩稅制將在江東全面推行,他們很清楚這種兩稅制,對他們有很大的負擔減輕。

至于說工商稅,沈法興時,一面是繼承隋朝的租庸調制,一面卻又把隋朝沒有的工商稅也都搞起來了,甚至比大秦的稅要高的多,畢竟他以江東一道之地,要養軍要養官可花費不少。

清量田地,清查戶口,清查田莊作坊礦山等,全部造冊。

有多少田畝就納多少兩稅,田少稅少,無田無稅。朝廷鼓勵田少的百姓,移民到琉球、百濟等地方去。

留下來的,也都會增授田地,保證每人至少十畝地,一戶不少于五十畝地。

對于那些豪強地主們來說,他們也不必怎么擔憂,他們的宅第商鋪作坊等都不會受到半點侵犯,就算他們的田地超額了,也不會強行沒收,只是置換或征收。

對于他們開辦作坊,運營商隊,跑船經商等,朝廷甚至十分支持,畢竟江東許多地方也是田地少,尤其是靠近海邊還多風暴,耕種不易。

在許多江東的百姓看來,江東變化很大,也沒什么變化。

換了個皇帝,換了些官員,但日子依然安穩,沒有戰亂,沒有搶劫,大家不用驚慌的背井離鄉逃難,不用當流民。

甚至,他們還減輕了稅賦,又能多分田地,若是愿意離開家鄉,移民到其它地方去,還能分到更多的田地。

尤其是對于建安和永嘉等一些山多地方的百姓來說,以前他們就那么幾畝田地過日子,靠打漁或是佃工幫襯生活,而現在只要他們愿意離開家鄉,他們一家子能分到一二百畝地,直接就能當上地主,這對他們的誘惑力極大。

建安許多山區里的百姓,紛紛到官府報名,都想出去闖一闖,都想試一試當地主的感覺。

太子也派人召集各地的豪強大戶們談話,主要是動員許多地方上的大戶豪強們,讓他們遷移到洛陽、長安等六京大城。

遷移新征服之地的地方豪強大戶,這其實是漢朝就開始的一種策略,是有效統治的一種好辦法。

既能充實京城,增進繁榮,同時又便于監管這些豪強大戶,并能讓地方更易于朝廷管理。

愿意入京者,他們都會獲得一些好處,比如散予一些散階,或是為他們死去的父祖們追贈點官職,甚至可以給他們一些名額,讓他們的子弟入國子監或是講武堂等入學。

這些都是特權。

去了有好處,如果不去,自然肯定也會有些麻煩的,只要朝廷要追究,隨便都能查出一堆的把柄問題來,到時可就沒那么好說話了。

這些地方豪強們心知肚明。

他們并不愿意離開家鄉,可不離開又不行。

于是最后跟太子講價還價,提出愿意把家族大宗遷往京城,而在家鄉留下一二小宗分支,以看護祖墳祖宅祖地之類的,對此太子倒也同意了。

于是他們便喜笑顏開很滿意了。

半年的時間。

太子正月離京,二月發起渡江戰役,十一日平定江東藩,但隨后的善后事務,讓他在江南呆了足足半年多。

江南無雪。

但江南的冬天卻十分凍人。

十二月。

太子從江東道的首城余杭出發,乘船經南北大運河北上返京。

原本江東道的首城金陵江寧城,眼下已經正式被皇帝升格為南京金陵府,原南京廣陵府被摘了南京之銜。

這次南京換地,實是因為廣陵雖繁華,但廣陵在長江之北。朝廷六京,皆于大江之北,為了能夠增強對長江以南之地的重視,朝廷這次把南京遷到了一江之隔的江陵城,用心良苦。

廣陵城的百姓們很不高興,不過皇帝依然還是保留了廣陵府的地位,其級別僅比六京低半級,要高于郡。

同樣被授予府資格的,還有江陵府,還有九江府,此外還有嶺南的南海府和交趾府,北方的太原府和大同府以及西域的高昌府以及朝鮮半島上的漢城府。

六京九府。

二十七道。

三百六十郡,一千八百縣。

還有七十二藩國,五百四十諸侯。

廣陵郡。

這座大秦東南第一大繁華都市,依托海貿,成為大秦最大的鹽商海商中心,也成了最富庶的城市。

渡江北返的太子嘉文遇到了同樣北上入京朝集的林邑道經略使李世民和日落國王羅藝。

羅藝和李世民知道太子要來,故特在這里等候。

兩人站在碼頭迎接太子。

嘉文看到他們倒有些意外。

“孤為太子,不便與藩王、邊帥私交。”

嘉文微皺眉頭。

太子身邊的秦瓊倒不以為意,“殿下為一國儲君,如今圣人也是有意放權,且現在也不是太子有意結交藩王、邊帥,只是路上遇到,他們主動前來請安,見一見也沒什么大事。”

秦瓊認為羅藝是宗室中有份量的親王,而李世民也是很有本事的邊帥,這些人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謝秦相。”

秦瓊哈哈一笑,“等這次回京,過完年后小女就要正式與殿下完婚了,我以后就是你的泰山,肯定要多幫襯幫襯你的。”

在幾年前,皇帝就為太子選定了秦瓊之女為太子妃人選。

這樁婚事,倒是得到了太上皇和皇太后還有皇后等的一致贊成,連朝中宰相們也多是看好的。

太子嘉文與秦瓊的女兒如玉也是從小長大的親戚,兩小無猜感情不錯,雙方也都是互有好感。

唯一對這樁婚事有些不同意的,也就是幾位大學士。

這些大學士認為,皇太子的妃子,將來要成為皇后,母儀天下,故此最好是不要選擇貴族勛戚之女,怕的是將來后戚勢大干政。

他們希望太子妃最好是出自于一般的文臣之家,是那種詩禮傳家的士族之女。

當然也有一些人認為太子妃當選世族名門之女。

當然,最終皇帝還是選定了秦瓊之女,不僅因為秦瓊是表親,更是信的過的宰相,還在于秦瓊之女確實才貌年紀等各方面都與太子十分相配,更難能可貴的是,兩個小年輕又都相互有不錯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