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皇帝過潼關。
皇帝騎馬策立潼關塬上,看著不遠處的黃河濤濤流水,十分感慨。此處控扼晉陜豫三地要沖之處,形勢險要,南有秦嶺,北有黃河。
渭、洛二河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岳,周圍山連山,峰連峰。
“陛下,塬下是正在修建的新關,待新關修城,潼關防御更加堅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潼關現在有兩座關城,東漢末,曹操為預防關西兵亂,于建安元年(196年)始設潼關,并同時廢棄函谷關。
漢的潼關城是建立在黃河南面的塬上,塬是黃土地帶特有的地形,高高突起,周邊有溝谷,使得塬如平臺。
漢潼關建在塬上,皆因當時通往關中之路,必經塬上。
不過塬東南有一條禁谷小道,路雖小且險,但也能通關中,于是后來朝廷便將這條谷立為禁谷,不得通行,為防御,又于谷中修十二連城。
不過黃河的特征就是變化無常,攜帶著大量的泥沙。
漢時潼關北的黃河南岸是陡峭崖壁,可到了隋朝時,南岸卻已經沖積出了大片的河灘地,因此就使得進入關中有了一條新的道路,還不必翻越塬上。
因此,隋朝時便在靠近河岸的塬邊,又修了一座新潼關城。
但畢竟這座關城還是修建在塬上,雖有居高臨下之勢,但并沒能直接攔住黃河南岸道路。
故此,現在朝廷決定在隋潼關之北,直接在塬下的黃河南岸河邊,修一道關城,北接黃河入水,南接塬上,直接把路全攔起來。
雖說眼下并非亂戰之時,但新潼關修起后,也能起到打擊走私、征收關稅、輯拿逃犯逃奴等作用。
“禁谷溝口,我們也還同時增修一座軍堡把守,塬上則保留漢潼關,改為駐軍營堡。”
羅成點了點頭,曾經號稱第一險關的潼關,在如今北方一統的情況下,其作用已經大大減少了,但依然將是晉陜豫三道交通要道,增強控制,也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過了潼關,進入關中。
車駕抵達長安城,無數軍民前來迎駕。
政事堂的宰相們提前到了長安,他們準備了一個比較隆重的入城儀式。羅成倒也配合,這是他頭一次入關中,有必要展示下朝廷的威勢和帝王的權威。
隨駕的禁軍和內軍在城外休整了三天,換上了嶄新的軍袍,擦亮的武器,連馬都刷的油亮。
入城這一天,軍容齊整,旗幟飄飄。
皇帝乘坐在十二匹馬拉的金輅上,由裴行儼與來整兩位萬人敵駕車。
羅成一身金盔金甲,有如天神,他一出現,無數長安軍民齊聲歡呼,一起歡呼慶賀這位戰神天子的到來。
朱雀大街很寬,足有五十丈寬。
一支支禁軍精銳兵馬,雄糾糾的從大街上開過,大街兩側圍滿是軍民百姓,大家翹首墊足觀看,無不漬漬驚嘆。
一路進入太極宮中。
一入皇宮,羅成便下詔,長安太極宮以及關中諸行宮中的宮女,年滿二十五歲的統統放還,若是家鄉已無家人的,可由朝廷做媒,配給禁軍將士。而年滿五十的宮人,也放出宮,于宮外建起一個養老院,供養這些年邁宮人。
這條旨意一下,宮里的無數宮人都怔住。
好些白發宮人,還是在開皇初進的宮,有些甚至是在北周時進來的,雖然隋朝建國后從漢長安城遷到這座新的大興城,再到唐朝又改名長安城,這些人在宮里呆了一輩子了,從妙齡少女,到白發雞皮。
如今,皇帝居然要放她們出宮,還要為她們養老,簡直不敢相信。
皇帝入長安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下旨,把此前參與謀亂的亂黨被沒收之宅第,統統拿來售賣。
第三件事情,皇帝駁回了此前御史上奏關于長安城近來管理混亂,許多官民皆臨街開窗開門,不合制度,甚至有商販沿街見賣等不法行為。皇帝批示,保留里坊制度的同時,允許臨街的官民百姓都可以向街開門窗,并允許將臨街的房屋改成商鋪出租出售,允許商人沿街開設店鋪經營,也允許商販在指定的街區擺攤販賣商貨。
只要不是占道經營,不是無證經營,不污損街道等,都是允許的。
這條旨意一下,更是引得滿朝官員驚呼,全城百姓歡呼。
要知道,在此之前,城市城市,城市之中有市場,所有的商鋪都是集中在專門的市場里,比如長安有東市和西市兩大市場,洛陽有南市西市北市三大市場。
商人們必須得集中在市場里面做生意,甚至市場里還劃分出了專門的行區,一行行都是在一起經營的。
而百姓則居然在一個個坊區里面,這坊區就有如后世的小區,是封閉隔離式的,有坊門坊墻,就算是挨著街道的坊內居民,也不得在坊墻上開門開窗,只有達到很高品級的官員貴族,方有特權在坊墻上開門開窗。
街上更不許沿街售賣擺攤這些。
街道就是行路的,市場才是經商買賣東西的地方,坊區只是住人的。
這樣的設計,易于管理,有利于防御,但卻也并不是很方便。
比如長安城的居民,要買個菜,只能去東西二市,居住在南城的百姓,一早去買個菜,得走好幾里地。
而且不到天亮,城門坊門是不開的,一到天黑,不得出坊門上街。
種種規定,使得居住于長安這種巨大都市中的百姓,其實生活極不便利。
而現在,皇帝在見到長安城很蕭條之后,下了這道旨意。
允許百姓打破坊區的限制,可以在坊墻上開門開窗,允許沿街設立商鋪,甚至允許攤販們在指定的街區擺攤售賣。
這一切,都是極不符合長安城的設計理念的,完全把城市的防御功能和管理功能給打亂了,但皇帝卻堅持已見。
過去的城市理念,還是太過于拘束,他更喜歡宋明這樣的市井文化。
皇帝同時下令,把長安城中的幾百座大大小小的佛寺道觀,全都遷出,原佛寺道觀改做書院、孤兒院、養老院、醫院等。
長安一百零八坊,一個大興善寺就占了一坊之地,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