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次日清晨,孫權召集文武群臣,準備同時接見炎漢與曹魏的使者。
雖然孫權心中已經決定接受劉備的冊封,但也需要做做樣子,若是直接接受冊封,那他的面子上也過不去。
不如讓兩方使者在殿上博弈,孫權在相機行事,然后借坡下驢,接下其中一方的冊封。
當然孫權心中,是更加偏向于蜀漢一方了。
大殿之中,江東文武分列兩旁。
殿門兩側,以至階下,一排排武士手持刀槍,身著鎧甲,一個個目不斜視,威風凜凜。
而在大殿的正門外,立著一口鼎鑊,鼎下干柴燒的正旺,鼎中熱油滾滾,蒸汽騰騰。
很顯然,炎漢與曹魏的兩個使者,稍后進行朝堂爭鋒,失敗的一方孫權會將其投入鼎鑊之中。
孫權來到殿中,在座位上坐下,向著張昭詢問道:“子布,人到了嗎?”
“就在外殿侯著!”張昭拱手說道。
孫權點了點頭:“傳他們進來吧!”
“宣大漢使者覲見!”
“宣大魏使者覲見!”
殿下武士高聲傳令。
不過一會,炎漢與曹魏的兩方使者都被帶了過來。
劉備一方派出的使者名叫鄧芝,字伯苗,生于公元178年,今年四十有三,劉備得益州后,鄧芝來投,后為張飛副將,劉備稱帝之后,國家急需人才,因詔鄧芝入朝,擔任侍郎之職。
侍郎屬于尚書令的屬官,協助尚書令掌管國家政要,由于鄧芝能文能武,又能言善辯,故而此次被劉備派來出使江東。
而曹魏一方的使者,就更了不得了,此人四十五歲多,身高七尺,體型微胖,其貌不揚。
此人的相貌雖然平凡,但名氣卻非常大,姓賈名逵,字梁道。
他的孫女就更加有名了,名叫賈南風,也就是晉朝那個傻子皇帝司馬衷的皇后,是造成八王之亂的罪魁禍首,也是造成五胡南下的元兇之一。
不過賈南風雖然不是善類,但是她的爺爺賈逵,卻是大名鼎鼎的賢德之才。
原本歷史上,曹操死后,是由賈逵主持喪事,曹彰想要爭奪王位,是賈逵平息了戰亂。
而后的魏吳石亭之戰中,主將曹休大敗,又是賈逵力挽狂瀾,救出了曹休,挽回了損失。
單論資歷,如今的賈逵在曹魏方面比之司馬懿還要高出一籌。
拉攏孫權,事關魏漢正統之爭,曹丕因此派遣賈逵這個兩朝元老出使江東,以策萬全。
二人同時來到殿外,見了大殿門口立著的鼎鑊,一個個威武雄壯,刀槍閃亮的武士,不由自主的向著對方看去,二人相視一眼后,嘴角皆露出一抹冷笑。
顯然二人都覺得對方才是會被投入鼎鑊中的人。
二人一左一右走入大殿之中,向著孫權躬身作揖:
“大漢使臣鄧芝見過吳侯!”
“大魏使臣賈逵見過吳侯!”
鄧芝此時名聲不顯,孫權根本不曉得他,而賈逵卻已經是名揚四海了,一聽魏國使臣乃是賈逵,孫權的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
根據孫權收到的消息,魏國使臣不過是鴻臚寺一個普通屬官,何時成了賈逵?
難道說賈逵一開始就跟來了,只是將鴻臚寺屬官推在前面,而他躲在背后,因此沒有走露風聲?
其實賈逵也有他自己的想法,曹丕讓他出使江東,賈逵原本是不愿意的。
如今的孫權爵位不過是一個侯爺,而他賈逵乃是魏國重臣,拉攏江東派遣他親自擔任使者,這有損大國氣度。
畢竟天朝上國,就應該有天朝上國的樣子。
拉攏下邦之主,不應該是他這個國家重臣親自出馬。
所以賈逵出發之前,將屬官推到人前,故而賈逵為使的消息并沒有泄露出去。
賈逵想的很清楚,若劉備沒有派使者來,他便不打算走到人前,讓屬官為使就行了。
如若劉備派使者來了,賈逵便親自出來對付劉備的使者,如此還能打劉備使者一個出其不意。
見賈逵親自出馬,鄧芝眉頭微皺,顯然也沒有想到魏國使者竟會是賈逵,畢竟賈逵名聲在外,才能不可小覷。
不過鄧芝臉色很快就恢復了正常,賈逵雖然名聲在外,但鄧芝并不認為自己比賈逵差,自己只不過是時運不濟,沒有遇到明主,蹉跎了十幾年的歲月罷了。
賈逵的出場沒有嚇到鄧芝,反而讓孫權有些為難。
他原本是想把魏國使者給烹殺的,可魏國使者是賈逵,孫權便不敢這么做了。
畢竟賈逵不僅僅是魏國重臣,還是賢德的君子,在士人中有很大的威望。
若是普通的魏國使者,殺了也就殺了,但如果烹殺了賈逵,得罪曹丕就有些得罪狠了,還會讓天下的士人唾罵。
可是鼎鑊已經立下了,總得殺一個人祭鼎吧?
孫權目光在鄧芝賈逵二人之中來回掃視著,突然一拍桌案,大喝道:“見了本侯,為何不拜?”
賈逵剛欲開口,鄧芝便搶先說道:“上國使臣,不跪下邦之主。”
賈逵想要說的話,也正是這一句,只是被鄧芝搶了先,賈逵只好說道:“我大魏乃天朝上國,上國使者,豈能拜小邦之主!”
孫權臉色一沉,鄧芝,賈逵明明都是來拉攏他的,沒想到他們兩個居然絲毫不給自己面子。
孫權冷哼一聲說道:“劉備曹丕稱帝不久,不忙于國事,派你二人來我江東,所為何事?”
“特來為吳侯賀喜!”這一次卻是賈逵搶了先。
鄧芝隨后說道:“特來救江東萬民于水火!”
“呵呵!”孫權聽了二人的話,不禁冷笑道:“你們二人倒是有意思,一個為我賀喜,一個要救江東萬民于水火,這一正一反,當真匪夷所思,賈逵,你且說說,本侯何喜之有?”
賈逵拱手說道:“我大魏天子登基為帝,恩德布于四海,吳侯乃前漢所封侯爵,今漢帝禪位于我大魏天子,吳侯,理應為我大魏之臣。
江東已歷三世,自吳侯繼承江東,百姓和樂,安居樂業,我陛下有感吳侯功績,特賜吳侯九錫,加封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
如今我卻該稱呼您一聲吳王了,吳王從今以后,位極人臣,節制揚,荊,交三州,如此大喜,難道不應該祝賀嗎?”
大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