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出矩陣:起源

關于新書的一二三事。

生于此處卻不知此處。

日光傾城,萬物生長,又是為何?

若沒有大地的擁抱,我們早已消失于茫茫宇宙之中。

若沒有原子穩定,我們亦不復存在。

無人問天地變換、斗轉星移是為何故?

宇宙又是源于何處。

它是否無始無終?

時間若愿意倒流,我們的認知是否還會有局限?

世間最渺小之物又是什么?

滾滾江水,卻只留有過去,不知未來。

浩淼宇宙,為何我們在此相遇?

《時間簡史·序言》

話說我的初心好像一直都是無盡的深空,在那個浩瀚壯闊的宇宙之中,無數的星辰按照自然的規則運行旋轉,其中的奧秘與美麗令人著迷,我們生活在銀河系內一個微不足道的恒星系之中,享受著正好合適的太陽輻射與大氣運動產生的雨露。盡管宇宙浩瀚無邊,生命的奇跡卻在此誕生。

旋轉的高溫氣體逐漸收縮,星云的中心形成了原始的太陽,殘留的星云盤產生了最初的星球,在這第三顆星球上,距今36億年前,星球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出現了,它就是luca。

19億年之后,一種古細菌與luca交融,造就了一個新的東西,它就是線粒體。

距今5.4億年前,各種無脊椎的復雜生物爆炸式產生了。

又在1億年之后,6000光年之外一顆超新星爆發,徹底摧毀了這顆星球的臭氧層,太陽的高能輻射穿過大氣層,將無數地表生物殺死,史稱奧陶紀·志留紀大滅絕。

然而這只是這顆星球生命的第一次全球災難,僅有海洋生物幸存了下來。

但就在3000萬年以后,藻類的大量滋生讓海底嚴重缺氧,海底火山大規模全球爆發,第二次的泥盆紀大滅絕導致了82的海洋物種消失。

下一次,距今2.5億年的二疊紀末期,這顆星球的第三次災難降臨,96的物種滅絕。

第四次,三疊紀大滅絕再次導致76的星球生物滅絕。

第五次,6500萬年前,白紀大滅絕中,這顆星球上約75的物種消失無蹤,為哺乳動物的登場提供了契機。

在這顆星球上,生命從無到有,再到多樣化的今天,經歷了數十億年的時間,在這46億年濃縮的一天中,前面6個小時中一片死寂毫無動靜,凌晨6時,最初的藻類誕生了,但這最初的藻類,卻在這一天活到了晚上的20點才看到了下一代的軟體動物出現。

23時30分,距離這一天結束還有半個小時,恐龍演化產生,可僅僅只在10分鐘后便消失而去。在最后的20分鐘,哺乳動物出現。離最后倒計時還有10分鐘,靈長類的祖先登上了舞臺,并在最后的2分鐘千鈞一發之際,它們的大腦擴增了3倍,成為了人類。

人類的歷史看似漫長,對比整顆星球的歷史卻不值一提,如同滄海一粟般毫不起眼。

冥王星,一顆連光都要橫貫5.5小時才能抵達的星球,圍繞太陽公轉周期需要247年,在上一個周期的起點,那是247年前的公元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個有名的實驗,他發現綠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氣,后來,實驗證明這是植物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的結果,綠色植物中的葉綠體能夠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養料,并釋放出氧氣。

43年以后,史蒂芬孫研制出了第一輛蒸汽機車。

緊接著的64年過去,物理學家邁克遜設計了一項實驗來計算光的傳播速度,他證實了光速是有限的可測量量。

就在這8年后的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了三輪汽車。

三輪汽車誕生后的17年,1903年人類飛上了天空,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

從人類使用簡易的木制飛機試飛成功,僅僅只用了58年,人類便身穿90公斤重的太空服進入了太空。

2015年,人類制造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飛越冥王星。

一個太陽公轉周期甚未結束,冥王星便驚愕地發現人類從還未搞清楚空氣成分,旅程需要馬匹趕路,到已經發明了計算機,制造了飛行器,乃至已經能抵達自己的身邊了。

冥王星無法去預料,等下一個它的太陽公轉周期結束時,在247年后的2265年,人類文明又將達到何等程度?

如若沒有步入毀滅,星辰大海可能真的已經到來了吧?

不過我要書寫的故事,并未發生在247年后的2265年,這將是一個距離現在不遠的時代,一個發生在深空中的故事。

中美聯合設計的火星直擊計劃,是一項針對對火星進行環繞探測、載人登陸、長久逗留、建設初步基地、進行各項科學實驗的計劃。而項目進展的十分順利,當主角乘坐的“深空17號”飛船飛往火星時,其計劃初衷除了進入火星軌道帶回上一次停留的航天員外,還有各項科學實驗,包括人工重力旋臂測試、休眠艙深空實驗、太空植物實驗、核引擎與離子推進器測試等等;但主角忽然從休眠艙被喚醒后,發現飛船并未抵達火星,且正在遭遇一場危機,同行的其他三名航天員不知所蹤,故事就發生在這時……

這本書來源于某個編輯的實體書約稿,老魚是打著實體書的概念來寫的,所以會先行把初稿部分發出來給大家看看,盡量這周發出來,大家如果對驚悚科幻和深空旅途感興趣,可以關注下我的公眾號:迷路的魚。當然不是太監矩陣,這本書我會繼續寫下去。另外我在網易云音樂做了個歌單,搜索“凝望深空”這個歌單,感興趣地去聽聽。

(方向鍵翻頁,回車鍵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