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網游小說作者:幸運的蘇拉書名:__
終于野利叱、舒虎榮等一部分黨項酋長開始醒過味來,昔日那個屠滅野雞族的高岳還是沒變,不過現在他把屠刀舉向了所有東山黨項諸蕃落。
什么打劫,什么懲辦罪人,那都是表面的,高岳所要做的,就是根絕他們。
慶州城南的大昌原,刺史論惟明領三千兵卒前來拜謁帳幕中的高岳。
現在所謂的御營五軍中其他的四軍根本沒有接到過皇帝的旨意,故而整個北面戰場上的總負責人沒有別人,就是右營軍使、都統長史高岳——他的旌節到了哪里,哪里的節度使就必須唯他馬首是尊。
“論使君。”高岳很熱情地接待這位,但卻沒有任何寒暄和延誤,直接指著銅圖沙盤,詢問論惟明說,慶州的地形都標注在其上,以使君的灼見,想要追襲阿埋、韋悉、骨尾、屈悉保、撥臈這些北逃的黨項蕃落,又該如何?
論惟明想想,這高岳自沮水原一戰來,就盡數屠戮了橋山三族,抓捕的萬余黨項男女全部沒入軍府當中,不知死活,足見這位的方針,便是“殄滅黨項”為核心的,故而自己也只能迎合這位:“慶州西邊盡為子午嶺所隔,東側則沿白馬川和白于山車廂峽及渭北各州相連,北則越青剛嶺后,和靈、鹽瀚海鄰接,南側諸山以驛馬關、馬嶺河和涇、寧州相勾,整個地貌則是南面多山險,北面多漫延,我慶州城恰處南北間,扼馬嶺河、白馬川一西一東二川之分界。阿埋等族如今無馬,攜老扶幼,日行不過二十里,所意向者愚以為是馬嶺。”
高岳點點頭,表示贊同論惟明的分析,不愧是論欽陵的后代。
其他軍將的目光都集中在慶州西北處的馬嶺。
“阿埋十余族,不過是想依馬嶺之險,負隅頑抗我唐天軍罷了。且在方渠處,又有罪人野利叱、舒虎榮統野利、大蟲二族接應,真可謂死不悔改。”高岳隨后將修長的手指指向了慶州城、馬嶺直到青剛嶺處驛路的節點,即木波堡所在處,“論使君,如今木波堡乃是整個清剿戰爭的緊要處,該堡有多少戍卒?”
論惟明急忙回答說,有五百名戍卒,還有一座倉城,里面有十萬石的儲備糧食。
高岳哈哈笑起來,說野利、大蟲二族如想趕赴馬嶺,便不能不顧忌木波堡,只要木波堡在我手中,我唐軍勢南北,可由驛路相通無阻(北面即高崇文的神策決勝軍),他們就算到了馬嶺和阿埋等族合流,也不過困守死地罷了,所以現在的策略是:
先以騎兵晝夜追擊,盡屠阿埋、韋悉、骨尾、屈悉保等北遁的蕃落于半路,不讓他們至馬嶺;
同時分遣一支輕軍,行白馬川西岸,馳援木波堡,阻遏住野利、大蟲兩族可能奪堡的企圖,保障這里和鹽州間的交通線;
本軍使和論使君您的兵馬合流,早一步搶占馬嶺,而后我們往北,高崇文將軍往南,犁庭掃穴,清剿掉慶州的東山黨羌;
另外,現在派使者前往懷安(慶州北,即芳池都督府所在處,開元天寶年間,唐政府曾大舉‘括逃戶’,將逃亡的人戶集中安置在此,故而名為懷安,北宋時期因讀音訛誤,即為淮安)、華池等地,要求親近我唐的殺牛、白馬兩族同樣組建“羌騎義從”,來協助天軍官健們,剿除叛蕃。
最終高岳分遣出去的負責急援木波堡的“輕軍”,是義寧軍步軍第二將扶余淮以下三千四百名步卒,并以定武軍飛山五營兵馬使蘇浦以下四百名‘砲手’加強,又讓都虞候郭再貞統一督察。
論惟明建議說,這批援軍數量是否夠?是否要將仆和邠寧兵馬使范希朝的騎兵也一起加強進去?
“不用,論使君和范將軍的騎兵,全都編入騎兵大陣,去追襲阿埋等族即可。”
高岳所言的騎兵大陣,即是先前他編組的五番共萬名騎兵,現在再加上論惟明的兩千騎兵,已經有一萬兩千之多,并變為三番,每番四千騎兵,所執行的戰術依舊是“淺攻”,不過高岳也提出:改原本對橋山三族的進攻為如今的更迭追襲,目的就是要在阿埋等十余黨項蕃落抵達馬嶺前,將其全部殲滅。
此刻,方渠野利和大蟲兩族的聚集地上,近萬名精壯的黨項男丁被征調出來,此兩族是整個東山黨項里的大族,向來自夸武力強盛。
不過野利叱和舒虎榮其實也是絕望的,他倆曉得,以各方情報來看,慶州地區的四面出路,已被唐軍給封鎖死了,如今唯一的出路就是盡快能和從慶州南逃來的十余姓同族會合,看看能不能占據馬嶺的險阻,在唐軍圍攻下堅守下來,然后再聯絡平夏和六府的黨項們,“大家拋棄成見,以前我們全中了唐家的計策,用一個空頭天柱軍節度使挑唆整個朔方的黨項蕃落自相殘殺,如今兄弟們聯手共同抗唐才是上策。”
另外,當野利叱和舒虎榮真正開始動員時,才發現高岳的狠辣處,他們兩大蕃落,還剩下各色戰馬不足八百匹!
原本漫山遍野養的戰馬,全在先前賣給高岳了!
方渠的曠野上,武德充沛的兩族壯丁們還在呼喝著,紛紛拽動手里的弓弦,把骨簇制就的箭矢連環射得如豪雨般,以練戰前的膽氣魄力。
很快野利叱和舒虎榮約定:前者領全族精壯,去馬嶺接應同類們;后者則也領全族精壯,前去奇襲攻取木波堡。
因木波堡是整個慶州地區唐軍屯糧的重地,只要能將其倉城攻陷焚燒掉,就能化不利為有利,讓唐軍補給不繼而退兵,隨后野利叱和舒虎榮便直接獻出方渠,引西蕃來攻。
同時兩族還送出使節,去懷安、芳池、華池,聯絡其他東山黨項蕃落,同氣連枝,共同對唐作戰。
而這時,慶州城下鼓聲喧天,大昌原的高阜處,高岳和其下的軍將、僚佐們有的穿著朝服、有的身披鎧甲居高觀陣,其他兩番八千騎兵按照幢隊編制,齊布在山坡上,而其下夾著的驛路上,首番四千騎兵正揚著一列列旌旗,在范希朝的統領下,如長蛇般而出,正沿著馬嶺河,往北遁的各黨項蕃落追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