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運動專家

第二十七章 全美運動醫學會議

第二天上午,省田徑隊在訓練場館集合,準備出征全國田徑錦標賽,李明代表所有教練員,做了一番訓話,也算是出征前的誓師了。

之后,省田徑隊的六名教練員以及五名工作人員,就帶著運動員一起乘坐火車去往鄭陽,全國田徑錦標賽將會在鄭陽的萬人體育場舉行。

這次的全國田徑錦標賽,又被各個田徑隊內部稱作是‘國家隊選拔賽’。

省田徑運動中心以及隊中的各個教練員,對于這次錦標賽都非常重視,因為這一次參賽的都是各個地區的田徑隊,并沒有其他個人、團體參加,屆時會有不少國家隊的教練員前來觀看比賽,能在錦標賽上獲得好成績,就很可能被提拔進入國家田徑隊。

每一個參賽的運動員,都希望自己能夠好好表現,或是拿到好成績,被省田徑隊推薦進入國家隊,或是被某個國家隊教練看中,也能被國家隊破格提拔。

這是一次展現個人的重要機會。

省田徑隊中,去參賽的有十七名運動員,他們將會參加12個項目的競賽,其中有幾個重點培養的好苗子,一個是謝春風,謝春風參加過三次全國性質的田徑錦標賽,在一百米、二百米以及四百米三個項目上,都有相當不錯的成績。

這一次只要能正常發揮,謝春風就能順利的進入國家隊。

胡楷、張永平和梁曉圓等運動員,也都很有潛力,走正常進入國家隊的途徑,他們還需要參加不少比賽,但這次有出色的發揮,也可能被國家隊教練看重,近而直接進入國家隊。

省田徑隊這次參賽,謝春風可以說就是‘最低保障’,就算整個田徑隊成績再差,能送一個謝春風進入國家田徑隊,也算是圓滿完成任務了。

其他運動員都只是正常去參賽,能否國家隊教練員看重,就完全憑借他們個人的努力和發揮了。

謝春風自然是重點照顧對象。

為了讓謝春風保持好狀態,省田徑隊給他購買了末節的臥鋪車廂,路程只有四個多小時,也讓他多休息一下,李明還安排趙醫生、沈洋和謝春風在一起,以便隨時注意謝春風的身體情況。

這種待遇真是太好了,順帶著沈洋也享受一下。

前世今生,沈洋都沒舍得坐臥鋪車廂,昂貴的價格是原因之一,到后來票價下去,普通火車已經被淘汰,全國都被高鐵壟斷了。

在現在的年代,四個多小時路程,坐個臥鋪車廂還是很高端的。

這個臥鋪票買的有點虧。

三個人一路都沒休息,把行李扔在架子上后,趙醫生和謝春風就開始跟沈洋學‘沈拳一式’。

趙醫生對于‘沈拳一式’嗤之以鼻,他可不相信這玩意能調整運動員的狀態,也就是李指導發話了,他才跟著學幾個動作,能有多認真就不說了。

謝春風學的很賣力。

在江城做恢復訓練的時候,謝春風就意識到了沈洋的神奇,一些很普通的訓練,結合在一起,就能讓他的腿上快速恢復,最后的效果擺在那里,任誰都不得不相信。

昨天看到胡楷在四百米項目上超越了自己,謝春風也滿心不服氣,他還指望這個‘沈拳一式’,能讓他在田徑比賽上發揮更出色。

兩人一個耐心教,一個用心學,速度就比較快了。

等火車到了鄭陽的時候,謝春風已經能做一套動作了,各個動作之間也非常連貫,雖然中途還略有些不熟練,但已經不是大問題了。

“春風啊,一定要記住,在比賽開始前的半個小時,要做一遍動作,到比賽里,你就不會為自己的狀態擔心了。”沈洋叮囑說。

謝春風堅定的點點頭,“放心吧,我記住了。”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

羅瑞、瓊恩以及其他幾個同事,正在針對刊載在《中華醫學雜志》上的“關于人體肌肉恢復與協調運動”文章,進行反復的變理論證。

這是他們第三次進行針對性論證了。

十天以前,羅瑞看到了沈洋發表在《中華醫學雜志》上的論文,就想在其中找問題,可一直讀到文章最后,他都沒找到問題,反倒覺得文章的論點很新穎,從另一個方向闡述了人體肌肉恢復相關理論,之后他來到研究所,就開始和同事進行討論,連續好幾天,也沒找到問題。

最終,他們不得不做出肯定:“這篇論文從原理到結論都是正確的。”

他們驚訝的地方也在這里。

像是這樣一篇有運動醫學新穎發現的文章,完全有資格在世界一流的醫學雜志上發表,為什么會選擇一個國際知名度不高的《中華醫學雜志》呢?

他們也只能用‘對方是中國人’來解釋。

這篇文章給了他們很大的啟發,原來人體肌肉還可以有這樣的恢復方式,雖然想把理論應用于實踐,暫時的科技水平還達不到要求,但科學要發展,理論也需要完善,過去幾天,他們都在反復對此進行討論。

“如果肌肉的協調運動,能促進受損的肌肉加快恢復,那么制造一些電磁和人體肌肉的共振,是否就能加快恢復效果?”年輕的瓊恩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讓其他人眼前一亮。

如果制造電磁和人體肌肉的共振,能夠加快肌肉的恢復效果,那么這種理論就有可能應用于實踐。

接下來他們就開始對此進行討論,還邀請了物理學老教授斯洛夫參與進來。

可一個理論性問題,想要討論出結果,可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他們討論來討論去,一起研究了很長時間,查找了大量相關理論資料,最終還是沒有得出結果。

“我們的主要問題是被局限于一個觀點上!”羅瑞提到了關鍵,“我們只知道這個結論,但能得出結論,就肯定會有很多相關拓展研究,那些我們全都不清楚,這樣討論下去,根本不會有結果!”

“那我們去找這篇論文的作者?”

“怎么找?”

“或許能問問這家雜志社,他們肯定知道是誰投稿的,到時候我們邀請他,來參加下下周的全美運動醫學會議。”

“邀請一個中國人?你瘋了吧?”

“中國也有出色的運動醫學專家,我們不應該排斥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