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醒細無聲

1036章 隨波逐流

1036章隨波逐流

《》1036章隨波逐流

“就這么點代價?我不太相信,你不是這么好說話的人。”楊薇對洪濤提出的交換條件不是嫌高,而是嫌低。

俗話講一分錢一分貨,如果真像洪濤所言,這個辦法能扭轉家族產業的頹勢,那付出的代價肯定遠遠不止這點屁事。有時候便宜的東西要不得,貴的才有價值。

“有時候我也會被你的魅力所傾倒,就當是迷了心竅吧。怎么樣,想不想聽聽?想聽就得讓我舒服點。”

洪濤確實不是好說話的人,更不會白白給外人大便宜占。不過在楊薇這件事兒上他還真不打算先提出什么交換條件,因為這口肥肉自己得和她一起吃。換個說法就是讓她去沖鋒陷陣,自己跟在后面撿便宜。

“成交!就算我說服不了她們,以后但凡你再出來當跟班,我就給你當跟班,這樣總可以了吧?”對于洪濤的神奇之處楊薇已經沒有什么疑問了,既然洪濤這么肯定那信一次也無妨,反正也沒什么代價。

“我準備讓凡凡進軍國內的房地產行業,不光是她自己,而是整個歐陽家。不過她在這方面沒什么經驗,光有點人脈和關系還是不夠。”

“不如你和她合作弄個房地產開發公司吧,我在國內正好也認識兩家不錯的建筑公司。這樣一來,不就是個集團公司了,抱著團的搞一搞,前景應該還是很不錯的。”

這個念頭是洪濤在家庭會議那天就有的,歐陽凡凡不是想要個屬于她自己把控的產業嗎,自己也確實得給她找一個。

那干點什么好呢?好像只有房地產這一條路了。原因很簡單,歐陽家的根基在國內,身份還比較敏感,不能去國外折騰,必須面向國內。

可次貸危機發生之后,國內很多行業都不太好過,只有一個行業因禍得福,不僅沒萎縮,還得到了快速發展的動力。

自從奧運會之后,國家為了應對宏觀經濟走勢帶來的壓力,把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連續下調了好幾次,推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

為了實現這十項措施,將要投入的資金數量超過了四萬億,統稱四萬億計劃。這個事兒當時鬧得沸沸揚揚,有褒有貶,即便是不怎么關注金融的洪濤也有很清楚的記憶。

政府的初衷可能是好的,想以此拉動內需、抵御出口負增長、解決大批工廠停工的危機。但有時候初衷好并不一定有好結果,想要初衷和結果統一,必須得靠智慧。

這四萬億扔出去,救活市場了嗎?原則上講,非但沒救成還引起了情況惡化。因為這些錢并沒有落到需要的地方去,絕大部分都被銀行貸給了房地產企業。

然后全國的房價就開始了新一輪的高歌猛進,那個速度讓所有人的目瞪口呆,很多在奧運之前唱衰房地產市場的專家甚至都開始懷疑人生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智商唄。決策者一廂情愿的拍腦袋,但智商不太夠,忽視了市場規律,這玩意真不聽組織和領導的話。

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其實約等于半個金融行業,這是由其屬性決定的,沒有龐大的資金量誰也玩不轉這個行業。

存款利率降低了,人們存款的欲望就會降低,消費和投資的欲望就會增強。貸款利率降低了,房地產企業和買房人獲得貸款的成本隨之減少。存款準備金減少,銀行可以放貸的錢就增多。

這是經濟學里的普遍規律,政府也指望這么做可以刺激消費。大家都愿意花錢了,市場不就繁榮了嘛;市場繁榮了,工廠不就有活兒干了,工人們也就有工資拿了。良性循環開始,越來越好……

可我們的國家是有中國特色的,普遍規律到了這塊神奇的大地上往往就成了特例。這就像古人所云:江南為橘,江北為枳。

中國人有非常嚴重的土地情節,這是因為自古中國是個農耕社會,沒有經歷資本主義社會的洗禮,表面上看在跟著世界前進,其實骨子里還沒完全擺脫原來農耕社會的很多固有觀念。

房子,這是每個中國人都特別看重的一項生活必需品,不管有沒有經濟實力,大多數人哪怕砸鍋賣鐵也得擁有自己的房子,否則就特別的不踏實。

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手頭有點錢了,大家琢磨的不是如何旅游、如何購物、如何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絕大部分家庭的第一件大事兒就是買房!集全家一代人、二代人之力,拼了命也要買房!

可是又有幾家人能全款買房呢?沒錢怎么辦呢?這時候銀行來了,給貸款啊!于是房子買了,錢沒了,還欠銀行一屁股債。全家老小要至少得還上十年八年的,還有錢消費嗎?別說提高消費了,還得縮衣節食呢。

在投資領域里也一樣,這種情況下銀行把錢貸給誰回報率最高、最快呢?顯然不是工廠企業,那些單位想盈利得苦干好幾年,盈利之后也沒啥大便宜可占。遠不如貸給房地產公司,它們的樓還沒蓋完呢就賣光了,一年一個輪回都算慢的。

這下可麻煩了,消費沒拉動起來,房價倒是拉起來了。房價越高、買房和賣房的人就越著急,一邊是拼了命的買,一邊是拼了命的蓋。

可房子這個玩意是產生不了利潤的,它隨著時間的推移只能有損耗。老百姓手里的錢,加上未來十年的錢全都買了房子,他們還會有錢去消費嗎?

一個國家的基礎建設是需要投入,但必須控制在一定規模之內,太快了就會占用其它產業的發展資金,擾亂經濟發展。如何調控這些資金的走向,就是我們常說的宏觀調控。

房地產經濟過熱,短期內看著好像挺火紅,尤其是政府稅收蹭蹭的漲,但從長遠角度看這是一種病態。就像人體內長了一個大瘤子,把養分都搶走了。它是越長越大,人的身體卻越來越弱。最可怕的是,這個瘤子最終還得切掉,等于是白折騰。

但有一個問題挺值得思考,大家買房的錢都去哪兒了呢?最沒腦子的回答就是開發商賺走了。如果稍微了解一下房地產開發行業的人,絕不會這么回答。

因為在這個行業的成本里,土地轉讓價格和各種稅收才是大頭,真正能落到地產商手中的錢,和這些費用比起來就是九牛一毛。

但即便如此,這些毛照樣催生出一大批地產巨富,可想而知,這筆錢的總量是多么的龐大。也應該龐大,這些錢可是全國人民N多年積累下來的,結果不知不覺間就被清零了。

其實這種清零運動已經不是第一次,更不會是最后一次。為什么要來回來去的清零呢?這玩意沒法講,講了就是大不敬。

但有一句話可以琢磨琢磨,財富本身就是一種權利,假如大多數財富都攥在人民手中,會怎樣?藏富于民只是個美好的夢想,從古至今,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從沒真正實現過。以前不會、以后會不會不好說啊。

洪濤能明白這個道理,不是因為他聰明,也不是因為他站得高,而是因為他曾經經歷過這一切。看到過結果,也聽到過各種評價,逆推起來就容易多了。

但明白歸明白,洪濤對這一切毫無辦法,努吐了血也改變不了一絲一毫。他本來就不是啥高風亮節的圣人,能不隨波逐流已經是極限,大多數時候他都是隨波逐流的貨色,比如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