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三國
陸云飛升了。
又沒有飛升。
亦或者說,他在眾目睽睽之下,離開了這個世界。
但并不是飛升而去。
而是憑借著元始珠的力量。
要飛升,至少也得破碎的境界,陸云如今還是宗師,怎么可能飛升而去?
給后人留下無數念想,所以陸云“飛升了”。
大宋的事已經不需要他操勞了,他離開大宋游歷的歲月里,他的徒兒亦突破了宗師之境。
再加上他留下的紫薇神劍,王重陽當世無敵只是時間問題。
陸云后繼有人。
他的徒兒也能在他離開之后鎮壓一個時代。
朝廷之中,盧俊義做到了太尉的地步,武將的巔峰,大權在握,深受徽宗皇帝信任。
至于陸云的對頭蔡京,很欣喜陸云的離去,恨不得立刻打壓陸云的勢力,卻不知陸云留了一手,往京師轉了一圈,便悄無聲息在蔡京的身上做了些手腳。
以陸云的境界,在蔡京的腦海中留下幾道精神烙印并不是什么難事。
往后蔡京不但升不起對付陸云勢力的念頭,而且還會按著陸云的意思實行改革。
這樣的事,很久之前陸云便想做。
他想改變皇帝的想法。
既輕松又見效。
只是大宋的高人太多,給陸云上了一課。
強行催化,那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
如今,陸云于當世無敵。
他便做了。
卻是對蔡京。
讓這一位權臣將剩余的人生全部用于改革大業,無負當年王安石的期望。
他的人生,也算是值了。
想必必然會被后人銘記。
若是蔡京知道陸國師臨走也要坑他一把,會不會欲哭無淚……
大宋的事很多事都被陸云放下,唯一放不下的便是自己的天機閣,以及閣中的幾位小姑娘。
自家師姐。
李師師小姑娘。
陳麗卿小姑娘……
想了許久,陸云還是放下了。
有元始珠在,他隨心所欲。
什么時候想了,便什么時候回來。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也未必不可以。
陳摶老祖家的毛驢都飛升了……
他所做的,是要提升自己的實力,這才是最根本的。
大宋這個世界他沒了提升的可能,他便只好走了。
下一個世界:三國。
陸云道了一聲元始珠,身影消失不見。
再次出現的時候,他到了三國的年代。
天不生圣人,萬古如長夜。
某時某刻天穹震動,然后出現裂痕,有一道人自裂縫中崩出,劃破青天,呼嘯著向人間劃過。
一個青衣道人,落于安靜的海洋上,掀起恐怖的巨浪。
這里已經近乎永夜,黑夜如幕,黯淡的星光下,可以看到無數冰山。
一座座雄峻恐怖的雪峰,雪峰極高,峰頂仿佛要刺到夜穹。
這里是世界的最北端,是最嚴寒的地方,也是最黑暗的地方。
忽然有颶風自夜穹里來,吹散那些晦暗的烏云,露出滿天星光,還有一輪明月。
“天在玩我啊!”
陸云來到了人間,仰望著明月,欲哭無淚。
他到了三國。
降臨的地點,卻是北極。
元始珠劃破了空間,卻只是劃破了空間。
它沒有去阻冥冥中的天意。
因此陸云來到了這最北苦寒之地。
不過這恐怖的北極,人間的禁區,陸云曾在大宋時去過,欣賞了片刻,便沒了興致,向著南方走去。
大漢冀州某處。
一座簡簡單單的房屋之中,有一個手持九節杖衣,頭戴黃巾的男子正在盤膝打坐。這一刻,他突然睜開了雙眼。
他的眼睛,是深湖水般的藍色,像是黑夜裹的兩粒寶玉。
不動時,似乎全無生命,閃動時,精光四射,勝過天上最亮的星星。
這一刻,他眼睛閃爍的光芒,甚至比繁星還要耀眼。
不見他如何動作,便來到了房屋之外,一雙眼睛死死的盯著遙遠北極之地,嘴里喃喃道:“天降圣人!”
而在此人的周圍,不知道有多少人此刻正在頂禮膜拜現在的場景。
“大賢良師慈悲!”
這種聲音充盈不絕。
無數激動的吶喊,自這位大賢良師最忠實的信徒呼出,他們瘋狂而執著,似乎可以為大賢良師奉獻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似乎這位大賢良師,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就是他們的一切。
在大漢,能被民眾如此敬畏崇拜的,便只有一位:太平道道主張角!
“大哥,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一個漢子走過來,微微有些吃驚。
能稱張角為大哥的,自然是張角的二弟,或是三弟。
這個漢子,是張寶,張角的二弟。
在張寶的眼里,大哥向來寵辱不驚,一切都成竹在胸,什么時候直接跳到了房屋之上。
必然有奇怪的大事發生了。
“有圣人降于北海!”張角眼中神光閃爍,顯得很不平靜。
“圣人?”張寶聽著這個稱呼,面色一變。
“這位圣人是我們的希望,造就地上神國,混元乾坤的把握又增加了幾成!”
“難道以大哥的本領,還不能完全做到?”
“革天之命,哪里是那么容易革的?”張角閉上了眼睛,下達了旨意。“若是圣人到達冀州,立刻請他來做客!”
“是,大哥!”
洛陽,白馬寺。
一位身穿僧袍,面色白中透紅,面貌俊偉的男子此刻正在白馬寺里,觀看這一天地異象。
他雙目開闔間精光若現若隱,直望進人的心里,其天庭廣闊,站在那里自有一種出塵脫俗的味道。
“師尊,不知發生了何事,讓您破關而出?”此人的身后,一個木訥的和尚躬身道。
“有天人降世。”此人淡淡道。
“怎么可能?天人?”和尚驚呼道。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只是這天人,似乎對我佛門不利!”
“那該怎么辦?”
“現在不是我佛門大興之際,不必理會,等日后慢慢計較。”
“是,我佛。”
大漢。洛陽城,良山道觀。
對于普通人來說,良山道觀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恐怕只要朝堂上那些真正的大人物,才知道良山道觀是何等的深不可測。
良山道觀,乃是文侯張良所建,亦是張良傳下的道統。除《黃石公行軍秘法》等兵家秘傳之外,張良在黃石公那里學到的《黃石公備氣三元經》,《黃石公北斗三奇法》,《黃石公五壘圖》等道家秘傳。
因為張良的特殊地位,在張良飛升之后,歷代的良山道觀觀主,都是大漢有實無名的國師。
大漢已經歷經了將近有四百年的風風雨雨,良山道觀的觀主也換了四任,如今是第五任。
這一日,閉關二十三年的良山觀主破關。
“天人至,究竟是圣人,還是賊寇?”
他想了想,往北方而去。
一步七八里。
號稱:縮地成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