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衣錦還鄉
第1189章衣錦還鄉
木子藍色:、、、、、、、、、
“陛下,趙王已經進入關中。”
漢京,北宮長樂宮中,李世民一身道袍,跪坐在太上老君的像前,手捧著一卷道德經。聞言,只是點點頭。
王承恩躬著身子繼續小聲稟報道,“太子日前已經頒詔,正式增加了封臣領地兵額并增加諸侯領地稅賦收入為一半。御前會議上,三院宰輔大多同意。中書門下也已經用過印!”
“誰同意,誰反對?”
老君像前,李世民終于開了口。
“長孫相國與魏相國反對。”
“只有兩人反對嗎?”李世民似喃喃自語,然后又問,“還有呢?”
“還有,中書令房相目前向太子辭相,說已任滿兩任十年。”
王承恩瞧了瞧皇帝,見皇帝又閉了眼睛,便繼續道,“太子已經改任房相為門下省侍中。”
“嗯。”李世民輕輕嗯了一聲,示意他繼續。
“殿下御前會議上任命長孫相國為中書令,馬周改任尚書令。”
“高相呢?”
“高相以年老為由乞骸骨致仕歸鄉,殿下挽留三次后已經接受高相辭呈。”
“還有,楊相也正式提出了辭呈,請求致仕歸鄉。太子殿下照例挽留之后,也接受其致仕。”
尚書令高士廉和尚書右仆射楊恭仁一起辭職,朝中又少了兩位老臣。
長孫無忌為中書令、房玄齡為侍中、馬周為尚書令、魏征為翰林院承旨學士、李靖任樞密使。
朝廷的三院,長官也又換了人。
“陛下,中樞新出了一項制度,樞密院樞密使、南北衙諸帥、兵部尚書、五軍大都督,此諸職,皆須由武將擔任,且必須是由有赫赫戰功之武將擔任。而三省以及翰林院諸相,則必須有地方州縣主官經歷,且在三省六部任過侍郎、尚書職方能擔任。”
李世民聽到這里眉頭皺了皺。
當初他設立樞密院的時候,規定是樞密使、兵部尚書這幾個職位,必須是由文官擔任。是由武轉文的文臣擔任。
而現在,太子監國,卻改了這條。改成朝廷的同軍事國銜的這九位宰輔,必須都是武職,而且還得是那種統過兵打過仗立下過赫赫戰功的武將。
這一條,使得以后朝廷三院二十七個宰輔中,有三分之一是高級武將。武人沒有文臣多,但在御前會議上,他們也會有一席之地。
而十八個文相,也有了詳細的規定,不但有一個職位只能連任兩任十年,而且還增加了必須得有地方州縣正官經歷,還得有中央省部侍郎尚書的經歷。
這讓宰相之職,變得更難取得。
想如過去一樣以低官拜相,難。
“這些是誰提議的”
宰輔職位設立任期,五年一任,最多兩年,李世民認為能接受,避免宰相長期占據相位,產生權相。但前面的那些地方州縣正官職經歷,還要省部侍郎尚書經歷,就限制極嚴了。
好在大唐是群相制,房玄齡當滿了十年中書令,還可以改任侍中。
雖然這樣有些別扭,但李世民倒也覺得這還是有必要的。
“回陛下,這些都是太子親自提議的。”
李世民搖搖頭,他不覺得承乾能想到這些,他覺得這些應當是李超的提議。
“還有什么消息?”
自從太子大婚之后,李世民已經深居長樂宮中不出,他甚至在宮里建了一座道觀,每日大多時間在這殿里道君面前誦讀經書。
皇帝除了王承恩,不見任何外面的人。
“朝廷正在調整天下各道州縣區劃,比如山南道將拆分為河北道與漢中道。天下的州,將會被再精簡裁并為二百州左右,縣也將裁并到一千個左右。諸侯們的領地將不再劃在朝廷的各道轄內,而是單列為諸侯領地。”
調整行政區劃,精簡州縣,李世民倒也覺得算是承乾朝廷的一項不錯的新政。
朝廷的遼北道、山北道、嶺西道、西海道、大夏道、貴霜道等被罷撤,那些現在統統為大唐的諸侯領地。
王承恩站在那里,一件件一樁樁的向皇帝匯報著如今朝廷里的最新動態。
許久之后,李世民揮手。
王承恩躬身退下。
獨自一人跪坐在那里,李世民沉思了好一會,最后又拿起經卷,繼續看了起來。
過了秦嶺分水嶺,便是關中,李超還不知道的是,朝廷的最新區劃上,已經把關中道改為陜西道,陜州以西地區。
十里長的軌道,使得這個翻越變的很簡單,這處山口很平坦,也不高。
家里的一群小孩子們對于幾匹馬能拉動一長串的車廂非常好奇,李超也滿足了他們,坐著軌道馬車走過了這段路。
這里本來也就有專門往來兩邊河口碼頭的客車,有那種兩層的車廂,一車就能拉好幾十人,而且有好幾節車廂。
李超抱著八歲的十一郎李琮坐在上層,還能看風景。
十里路其實并不算遠,不過往來這里的都是客商旅人,帶著不少行禮,下了船后,直接坐這車也方便省力。而且這種馬車多,一會一趟,還便宜。比起單獨租車租騾子什么的,便宜的不是一點半點。
李琮坐在上層車廂,周邊都是開闊的,感覺非常新奇,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
馬車開動,坐在上面其實挺舒適的。軌道馬車比普通的馬車要舒適的多,起碼沒那么震,行駛的非常平穩。車廂也空間大,十里地,看著兩邊的風景,很快也就到了。
下車,就是灞水的河邊碼頭。
灞水已經重新疏通過,河上還設了船閘斗級,使得水位可以通航。只不過每到一處船閘,過閘時沒那么便利就是,得排隊過閘,這跟后世船過三峽一樣,只不過比那要簡單的多。
幸好朝廷沒有趁機在這些船閘處設收費站,要不然,排隊要定稅收稅要檢查,那就不知道要耽誤多少時間了。
這邊的碼頭,也是一座很繁華的商鎮。
人來人往,旅店、飯館、茶樓、酒店,各種商鋪應有盡有。
不時能看到腰間帶劍的讀書人,身著白色儒衫經過。
走丹灞道,不需要再經藍田關,直接在這里坐船順灞水可以直抵渭河。
“終于回到關中了。”
老爹站在碼頭邊,看著那條灞河,無盡感慨。這條灞河發源秦嶺,會流經藍田縣,經過灞上東沿,然后在長安東面匯入渭河。
對于這條河,老爹是很熟悉的,雖然張家溝是在灞上的西沿,靠近的是產河。
“嗯,終于回來了。”
近鄉情怯。
李超也莫名的生起這么一種感覺,好像游子飄泊在外久了,好像灞上真的成了他的家鄉。
上次離開是什么時候,好像是十年前了。
他為漢京營造使,還是山南道宣撫使、襄、鄧刺史。他為朝廷遷都打前鋒,也為大唐的大災荒籌措糧草。
自那出來后,他就沒回去過了。
自己也都成了一個中年人了。
李超一行一出現在這邊,立即有人就來迎接了。
“老師,終于等到你們了。”
右軍大都督、絳郡王蘇定方趕上前來,他的身邊是西京留守、巴郡王屈突通,這兩位的衙門都在長安,算是文武搭檔。
另外陜西道宣撫使、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京兆府尹等一群陜西道的高官也都來了。
李超的身份地位,本就足以讓他們全力接待的,何況李超這次來還掛了一個巡撫之銜。大唐的巡撫只有兩個人當過,一個是太子承乾,當初巡撫嶺南。第二個就是趙王了,巡撫關隴河朔青藏西域,這可是巡撫七道啊。
巡撫雖是臨時差使,但卻是欽差大臣,有糾察地方官吏大權。要是他們怠慢了,李超到時一句話,說不定他們都要降職免官。
“大家何必這么客氣,我這次來,也就是回家看看,巡撫、欽差這些,大家也不用當真。”李超笑著說道。
“趙王可不能這樣說,你可是財神爺啊,我們陜西聽說趙王西巡,第一站就是關中,我們可是非常高興。還想借借趙王的風,看能不能給我們陜西發展發展地方民生經濟。”
長安的官員,如今是以西京留守為首,蘇定方這個大都督管的是軍,不是一個系統的。留守之下是宣撫使,然后是本道的三司使,再才是長安所在的京兆府尹。
當官也是要考核的,所謂一年一小考,兩年一中考,三年一大考。考不合格可是很麻煩的,若是小考不過,要在吏部留下壞評。若中考不過,就要降職,若是大考不過,甚至可能被免官。
而做為地方官,考核都是有硬標準的,如今最重要的幾條,還是地方安定和民生經濟。這兩樣是重中之重,這些年,關中雖從國都變成了陪都,但還是很安穩的,現在大家比的還是搞活民生經濟的本事。
自己轄下有多少工坊,一年創工商稅收多少,都不容易。想和過去一樣,當個糊涂官,幾乎不可能。
李超一入關中,長安的高官們就組團來了,就想著讓李超給關中搞點大項目。
看著他們那副認真的樣子,李超不由的哈哈大笑,嗯,如今的大唐地方官還是挺有上進心的嘛。
“先回灞上再說!”李超心情很好。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