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第322章 臨危受命

第四更!

四山環繞之中,有座依山而筑,東高西低的城池。Ω獵Δ文網Δ

洮州城。

身穿皮甲的張騎立矗立山坡之下,舉著望遠鏡打量著這座城池。一邊打量,張一邊和自己畫的地圖對照。在被授任為檢校洮州都督兼洮州刺史這個職務后,張便找機會從平板里找到了關于隴西一帶的地圖。

好在雖沒網,卻是下載好的電子地圖,里面也有地形圖。張花了些功夫用羊皮描繪下來,不如電子地圖那么精準,卻也比李世民給他的那份地圖好上千百倍。

張只要把自己地圖上的一些地名,換成李世民給他的地圖上的唐代地名,就好了。千百年來,地名雖然一直在變,但地形卻沒什么變化的。

山地、丘陵、河谷、溝地。

這些千年不變的地形使得這片地區里的居住的城池,耕作的土地,以及行經的路線,都幾乎是沒有變化的。

從渭州隴西城到達洮州的治所臨潭縣,直線距離的話才二百余里。但隴西山多溝多,路線卻是得跟著河谷走。要到達隴西西南的臨潭,卻先得沿渭河向西北前進,到達渭河源頭,再沿溝谷向西北一直到達洮河邊。

然后再沿洮河河谷折返向南,南下到了渭州和洮州之間的岷州,再向西行,沿著那彎彎繞的河谷溝地,最終到達大唐的邊境洮州。

一路行來,張估量了一下,原本直線二百里的距離,他卻走了一個巨大的z字形,先向西北行,再向東南行,然后又往西。加之那些河谷也是彎彎繞,他起碼走了有八百里的距離。

八百里,張一行走了整整半個月。

崔義策馬飛馳而至,在張馬前滾身下馬。

“啟稟都督,洮州城附近未現吐谷渾人蹤跡,末將派人入洮州城打探,據城中百姓說,吐谷渾人十天前已經撤離洮州,去了河南。”

這個結果在張的意料之中,但他一路上還是非常謹慎的♀候四出,行軍心翼翼,他是陰過吐谷渾的,因此也十分怕吐谷渾陰他。

在半個月前,許敬宗入吐谷渾營談判議和。憑著三寸之舌,成功的讓吐谷渾大汗慕容伏允同意和議退兵。

慕容伏允特別問了率兵來援的張姓大將是誰。

“那是我朝新起之名士,張張文遠,文武雙全,三百年一出的大名士。曾在河北孤身入叛軍巢穴,一張嘴說服數名叛軍大將倒戈反正,成功將五萬叛軍把守之堅城奪下。”

“居然有如此了得,他是哪家名門之后?”

“非也,張三郎自幼隨隱世神僧三藏法師苦修,半年前才出世還俗。他跟隨神僧多年,習得無數本領,會神其醫技,曾一次醫好上千名唐軍重傷不治之兵,經他之手,那些傷兵全活了下來。他也精通釋道儒之經典,著書立說,修史訓經,為當世之大儒名士敬重。”

“沿河城,張大總管全殲細封思明三千人,自己卻未損分毫!”

“我大唐皇帝陛下,親封張三郎為翰林院學士、崇文館大學士,崇文館館主,太子洗馬、武安縣開國伯,如今還是隴右道大都督!”

許敬宗把張吹的神乎其神,什么一人入五萬叛軍城中,一張嘴就勸敵倒戈反正,拿下城池,擒斬叛軍領。什么率兵前來路上遇到細封思明三千羌軍,全殲三千人,自身卻未損分毫云云。

慕容伏允還真的就半信半疑了。

誤以為張真是個文武全才,以為他帶來的是兩萬精銳唐軍。

慕容伏允同意談判,李世民隨后派出了天策府長史唐儉親自出馬,談了幾天,吐谷渾人巧又得到了最新的消息,突厥居然三路皆敗于唐軍,已經與唐軍議和。一聽這消息,慕容伏允也連忙就坡下驢,與唐軍和議。

和議的條件甚至也沒太為難,吐谷渾撤出唐境。

至于吐谷渾人俘虜的人口搶掠的財物,吐谷人沒有放棄,但也沒有想要強占唐軍的地盤,匆匆達達協議,吐谷渾人就撤退了。

李世民隨后任命許敬宗檢校岷州刺史,張亮檢校都督☆守素檢校芳州刺史,侯君集檢校芳州都督,而洮州刺史和都督,卻委任了張這個太子黨同時檢校。

李世民讓唐儉檢校了渭州刺史,以張公瑾檢校都督。

這次吐谷渾入侵,芳州刺史逃跑,洮、渭州刺史戰死。

張也沒有料到,李世民讓他去檢校這個洮州都督兼刺史。他對于當個邊州刺史兼都督也沒什么興趣,大戰剛過,誰知道這邊境安不安全。可李世民卻請求張上任,都用上請求了,最后張也只得臨危受命。

好在李世民沒讓張孤身上任,而是給了他兩個軍的兵馬去駐防洮州↓了張的右后軍,李世民又給了張一個左后軍。

兩軍都是完整編制,各兩千六百人,一共是五千二百人☆世民給張拔了三千七百戰兵,這等于是兩個軍的標準戰兵配置了。

包括了2o個騎兵隊,1o個弩手隊,12個弓手隊,16個跳蕩隊,16個奇兵隊。

另外還有一千五百輔兵,以原來的右后軍新兵中精選。

武器裝備也都給足了,騎兵雙馬,弩手弓手都有各有兩把弓弩,每人有一百支箭。跳蕩兵也都配了鐵甲,奇兵配了皮甲,跳蕩兵們都有橫刀和盾牌。甚至有兩隊跳蕩兵是陌刀隊,一人高的雙刃大刀,每個陌刀手都是鐵塔般的漢子,原天子元從禁軍中的精銳。

李世民是下了血本了,給張的任務就一個,把守好洮州,不能讓吐谷渾再隨意的進出,跟逛自家后院一樣了。

馬周是張的長史’文本是張的司馬,孫伏伽是錄事參軍。乙孤神慶和匹婁武徹分統兩軍。

這兩人都是李世民的親衛旅帥,兩個長相彪悍,虎背熊腰的胡人漢子。一個姓乙孤,契胡人,當年生活在代北黃河附近,以當地的黃河渡口乙孤為姓。另一個姓姓匹也姓婁,是鮮卑人,同時他還是吐谷渾的一部,部落名就是匹婁,原居青海曼頭山,以部落名為姓,北魏孝文帝時改姓婁,西秦南涼時改姓匹。

匹婁武徹家歸附中原王朝百余年,除了個姓帶著胡味,其他的與漢人無異。

“吐谷渾人走了么?”張眉宇一揚,“看來他們也是知道突厥兵敗議和了。”

“這些雜種跑的快,不然等朝廷大軍過來,教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匹婁武徹恨聲罵道,張聽著一個吐谷渾人罵吐谷渾人雜種,總覺得有些奇怪過想想,擠公交車時,對那些車滿還拼命擠上車的人最不滿的,永遠是前一個剛擠上車的,想想也不奇怪了。

這有些類似于最瞧不起窮人的,總是窮人,最看不起中國的,也總是中國人一樣。

“入城!”

既然吐谷渾人走了,張也松了口氣,總算避免要大戰一場了。雖有三千多戰兵,可張還真不覺得自己就有多少本錢。

靠近臨洮城,張現這是一座很大的城池。

馬周在張旁邊跟他介紹著這座城池,“此城最早建于北魏太和五年,是吐谷渾第十一世十四傳王符連籌所建,原稱洪和城。后幾經加固擴建,有了現在的規模。”

臨洮城臨著洮水,距離洮水很近,洮水在岷州折向西,源頭一直到了黃河附近,靠近積石山下。

正因為有這條洮河,因此古來黨項羌人,吐谷渾人經常會沿洮水進入隴西。

洮州臨潭地處“西控番戎,東蔽湟隴”、“南接生番,北抵石嶺”之要沖,更由于戰爭、屯墾等原因,使得這里是胡漢多族雜居。

臨洮城也成了一個重要的橋頭堡,多方爭奪的焦點,擁有建城近一百五十年歷史的臨洮城,如今十分高大堅固。

建筑在四山環繞之中。

城北有大石山、三角石山、鳳凰山等,城西南有煙墩山,東南是仁壽山、雷祖山,正南是紅樺山,這些都是西傾山的余脈。

城池依山而筑,東北高而西南低。

南門河自西向東繞城而過,南面數里面就是洮水。

“臨洮城周長八里,有雉堞兩千零五十個。”

張看著這座城池,也為其宏偉氣勢而驚嘆。

東南西三面墻體筆直,東北、北、西北沿山脊而筑,蜿蜒于東隴山數座山峰之上。

各峰頭還有烽火臺。

全城氣勢雄偉,就如一條巨龍盤繞。

當年吐谷渾王在此筑城,經一百五十年不斷易手的胡漢兩方的長期加固擴建,才有了此規模。

原本張以為,吐谷渾人這次奪下此城,不會放棄的。但看來,唐軍擊敗突厥,讓吐谷渾大汗慕容伏允有些喪膽,連邊境上如此險要之城也放棄了。

“這里是進入河南的要道,守住此城,就是守住了大唐隴西的國門!”

張對馬周的話點了點頭。

來之前,李世民跟他說了一句話,“洮州,西番門戶,憑城戍守,扼其咽喉!”

還欠十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