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啟示錄

第三十二章 拜師

楊易雙袖一擺,直步上前,行至圣人座前兩米之處站定,然后就是推金山倒玉柱的拜了下去。連續三叩首之后,楊易抬起頭來,仍舊跪在當場,恭謹的說道:“弟子楊易叩見太清掌教老師,還請老師訓言。”

老聃雙目下視,看向楊易,張口說道:“既入我門,當以求‘道’為根本,至心不怠,汝可能做到?”很好,門規簡單,就是不斷修行進階,圣人就滿意,別無它求。

上次和圣人的交談就讓楊易明白圣人的心胸相比較而言還是比較廣闊的,當然,這其中也有緣故。仙人包括大羅金仙對比圣人來說也不過是高等一些的螻蟻,螻蟻再努力巴結,也不如有螻蟻升階到同等級別的生命時給圣人的喜悅來的大。這就如同有兩個玩伴小孩,每人有一群螞蟻養著,看它們互斗或是聯合,偶爾兩人還會因為各自的螞蟻群而鬧些別扭。但是養的螞蟻再好玩,兩個孩子還是感到孤單。對他們來說,螞蟻的生命周期相對過短,無論是哪只螞蟻得到他們的喜愛,以他們的生命時間來衡量的話,都只是曇花一現。即使有活得長些的螞蟻,也度不過即將到來的嚴冬。所以這兩個孩子寂寞,孤獨,縱使是相互之間有些矛盾,但光是同為寥寥的幾個同類之一,那種相惜的感覺就讓他們不可能完全決裂。

自己養的螞蟻,是玩物,而玩伴,則是同類,孰輕孰重一目了然。當然,如果能從自己的螞蟻群里進化出一個同類玩伴來,那是最理想的事。如若不行,從別人的螞蟻群里進化出一個同類來,也是好事。這也就是上次老聃讓楊易對佛界圣人放寬心的根本原因。

所以楊易知道,那些想籍借圣人的支持,挑起仙界佛界大戰的仙人,都是在做白日夢。人家養著好好的一窩螞蟻,如果里面有個別調皮的互斗一番,還可以看作是樂趣,如今想要一鍋端了,死傷大半,那人家怎么可能容忍。特別是還有些妄圖挑撥圣人內斗的心居叵測人士,更加不可能達到目的。螞蟻反過來想要操縱主人的行為,那不是癡人說夢又是何解?

因而楊易對整個仙界佛界大環境的和平前景,抱有強烈的信心,這也是他上次與圣人交流之后還愿意留在天庭任職的原因之一。既無大戰,何必它去!

知曉了圣人的本心,楊易也就畢恭畢敬的誠心回答道:“老師教誨,終南必不敢稍忘,此后定然時刻遵行。”

圣人點頭微許,開口言道:“如此甚好,老聃在此宣告,收終南道人為吾清微觀第九位記名弟子。賜號‘終南子’。”

楊易心內微微詫異,怎么是第九名,不是應該第八名的嗎?不過此時無暇多想,待得圣人話音落下,趕忙伏下身去,又是三叩首,同時口中出言:“清微觀記名弟子終南子叩謝掌教老師賜下法號。”

太清圣人點了點頭,立起身來,說了句,“你且先與同門認識一下,然后到我房中來,老道還有話要囑咐你。”言畢,圣人徑自步出大殿,歸去坐禪。

楊易伴隨其他同門都是彎腰躬身相送,待到圣人離去,那道童前來引著楊易一一見過眾位同門,并分別報出名號與楊易知曉。作為最遲入門的弟子,楊易絲毫不敢拿翹,恭恭敬敬的隨著那蹈厲道童的介紹先行施禮,態度卑謙。

而面對楊易的柔軟身段,那些同門的反應卻是各不相同。雖然都各自還禮,但是漠視者有之,暗恨者亦有之,唯獨沒有熱情親切者。

一番生硬的見禮過后,楊易強行記住這些同門仙人的名號和態度,以作將來分辨敵我時的考慮因素。尤其是那幾位懷有敵意的記名弟子,更是需要對他們提高警惕。

老聃正坐在云床之上等著楊易。一待楊易進門,圣人就招手讓他行至面前,也沒有過場,直接出言詢問,“今日見了這些同門,有什么感覺?”

楊易籌措了一下話語,輕聲答道:“眾位師兄的修為之高讓弟子拜服。可是似乎師兄們的態度有些冷淡,也許是弟子的修為太低,師兄們恥于同終南為伍吧。”雖然知道這些情況圣人都看在眼里,可是總不好直面說是這些師兄中有人對自己懷有敵意。于是楊易就半隱半露的推說是感覺到這些同門的態度冷淡,然后就靜等著圣人的說法。

老聃呵呵笑了,用意味深長的語氣再次問楊易,說道:“就是這些嗎?還有沒有其它的感覺?對著為師,汝可不用慎言,只管講來。”

既然圣人都已經如此說話了,楊易也不再矯飾,開口說道:“似乎同是記名弟子身份的幾位師兄對我有些不好的看法,這讓終南頗為意外,不知原因為何?還有弟子也有個問題頗感疑惑,就是老師說過終南是第九位記名弟子,可是適才只看到了七位師兄,因此甚為不解。”

圣人的笑意略略收斂,面帶遺憾的對楊易說道:“不光是對你有看法吧,是不是還有敵意?”掌教真人說到這里,嘆了口氣,無奈的言道:“現在是時候同你講講我太清清微觀的教內結構了。”

楊易回話道:“還請老師為弟子解惑。”

太清圣人點了點頭,緩緩說道:“我門下弟子分為入室弟子和記名弟子兩種。入室弟子的道行修行要遠高于記名弟子,而且道心堅定。如你這般道行尚淺之人,在他們的眼里,沒有交流道行感悟的可能,所以被無視就屬于正常情理。”圣人說到這里,轉而以痛惜的口氣說道:“至于記名弟子,本意是認為他們道行還淺,給個記名弟子的身份以策鼓勵,讓他們努力修行,早日提升道行,然后加入到入室弟子的行列中來。可惜總有人不思正途,反而只想到排除其他的競爭對手。如此一來,幾乎所有的記名弟子都被傳染上了這種毛病,自己的道行提升不了就努力打壓他人,搞得人人自危。真是愚不可及!”

說到這里,圣人又問楊易:“你知道為什么剛才的拜師儀式上只有七個記名弟子參加?”然后老聃不待楊易回言,自顧自的解說出答案,“那是一個行為過分了的不屑弟子,自己內斗還不夠,竟然拉攏了一群外人伏擊同為我記名弟子中的另一人,意圖完全禁錮這同門師兄弟。是可忍孰不可忍!盡管這種陰謀我不可能讓他得逞——他也太小看我這個老師了,可是這種動機的惡劣性質讓我無法再接受他。竟然意圖置同門于死地!但我清微觀沒有開除弟子出門的往例,于是老道就把這不肖弟子和他那伙幫兇一并處理掉了。”

‘處理掉’,好嚴厲的字眼!楊易知道,如果僅僅是被圣人禁錮,那不該用這個詞。更大的可能是化作了灰灰,只有圣人或是天人五衰才能做到的生命徹底毀滅。

不過楊易可以理解到老聃的痛心。外戰外行內戰內行,這在楊易讀史書的時候就是一種極為感嘆的無奈。只是此時他不好說話,只能低著頭任由圣人自己平復心情。

靜了一會兒,圣人心緒略平,對楊易囑咐道:“雖然經此一事,剩下的幾個記名弟子都收斂了些,但是你還是要自己多加注意些。有前事為鑒,他們自是不敢再親身出手同門相殘,甚至不敢過于迫害。但是,通過他們各自在外的勢力和同盟,有分寸的打擊一下他們自認為是競爭對手的同門,這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如果不傷及根本,我也不好小題大做,所以你還是要自己當心。”說到這時,老聃面上浮出嘲弄之色,“他們怎就不明白,只要實力到了,無論有多少候選者,我都會收為入室弟子。而如果實力不到,就算是我名下只有一個記名弟子,也永遠不會晉升到入室弟子的行列中來。這些人真是舍本逐末,不知所謂!”

楊易雖然感覺到心內發沉,卻也不愿在老師面前露怯,只是說道:“弟子一定小心注意,不過還是希望老師能多多關注終南才是。”只要不會被完全滅殺,以圣人的手段,就算自己是被禁錮在大羅領域之中,楊易也不太過擔心。畢竟現在不是單獨一人,身后有強大的靠山,只要給自己翻身的機會,憑著的獨特修行方法,楊易有十足的信心能快速達到有足夠的實力回來報復的那一刻。

圣人點了點頭,說道:“會關注的,至于你那些已經成為入室弟子了的同門,不用去在意。他們或許是冷淡了一些,不過對你卻沒有任何威脅。”太清圣人說到這里,似乎想起了什么,又對楊易說道:“差點就疏忽了。是這樣,終南你既然已經拜我為師,按照慣例,我這老師還應該有見面禮給你。這茬險些被我忘了!”

推薦筆筒兄的歷史類大作《超級書生,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誰說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看一個現代人回歸到宋朝時候的故事,鏈接在下,點擊即可直達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