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啟示錄

第三十一章 正式入門

待到楊易要被太清圣人收為記名弟子的消息在整個禮部蔓延開來之后,三十三天老聃那里也準備好了拜師禮節的籌備工作。

楊易這些天來著實享受了一把名人癮,所有認識或是不認識的仙官都借機來攀交情。作為凡人的時候楊易就沒成為過焦點人物,后來修行有成之后,雖然到談家作了供奉,但境界的差別使楊易只感覺得到敬畏和順從,而沒有嘗受過類似現在這樣的拉攏。

名人不好做,這在以前楊易就知道。凡間的高官或是名流,隨時有暴露在聚光燈下可能,時時刻刻被心懷各種動機的人想辦法接近。而如今,楊易也感受到了這種痛苦。所有前來恭賀的仙官里頭,他也只認為風云子是真心為他高興。當然,這主要是兩人的關系本就親近,楊易的處境越好,風云子得到的人脈支持就越大。

喧鬧了幾天,總算是驚詫或是新鮮過去,楊易身邊的蒼蠅逐漸減少,自由的感覺又開始回到身邊。審美都有疲勞,何況是講奉承話,同僚們一開始懈怠,楊易也就獲得了解脫。而就在這時候,太清清微觀里派來了信使,一切安排就緒,觀禮的賓客也都邀請完畢,是時候動身前去行拜師禮了。

比較巧合和有意思的是前來傳話的仙人還是老相識——文妙真人。

文妙真人似乎完全遺忘了不久前對楊易的不屑,不帶一絲別扭的恭維著楊易,“終南道兄真是奇才,難怪可以得到掌教老師的看重。相對于掌教老師的慧眼,我可是相差甚遠了!”這話有點不通啊,似乎被圣人看中就是奇才,而不是本身的緣故,這是什么歪理!

不過僅就是最后那句‘我可是相差甚遠了’,顯示這文妙真人并未忘卻他對楊易的藐視。楊易對此人始終心懷戒備,清微宮前這文妙真人的低三下四,反而讓楊易感慨于此人的執著。但并不是執著就是好事,過于執著之后如若還是未能達到目標,那往往接踵而來的就是瘋狂,無理智的瘋狂舉動。也許就是當時這文妙真人不加掩飾的那一絲陰狠表情,讓楊易始終不愿輕易交惡此人。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雖然這文妙真人不能算是賊,但給楊易的感覺卻是比賊要可怕得多。他文質彬彬的外表下卻更像是一條不斷隱忍窺視的毒蛇,讓人不寒而栗。

總算這人此時尚有理智。就算是嫉妒楊易也好,還是羨慕楊易也好,只要他還對被列入圣人門墻抱有希望,又只要楊易對他的態度還過得去,那估計此時還不至于引起這位執著的大羅金仙發飆。只看他愿意無償為清微觀跑腿傳訊,而且上次對那喚作蹈厲的道童又是如此的阿諛奉承,就可以知道但凡是能在圣人面前說上點話的仙人,他都不會輕易的去得罪。

強忍住面對這文妙真人時不由自主心生的涼意,楊易面色松快的說道:“運氣,也就是一時走了好運。上次貧道在任職仙官時候的一點功勞,竟然被太清掌教老師所注意到,喚了貧道前去問話。”說到這里,楊易做出剛回想到的樣子,補充說明,“還是文妙真人你引我前去的。”然后又接著原來的話往下說,“掌教老師見我應答得體,也正值他老人家心情舒暢,就鬼使神差的允了我投入門下。所以說是運氣,這天大的運氣我至今依然有些不敢相信。”

楊易是隨便亂說,只以運氣二字作為借搪塞的借口。但這對一心鉆入牛角尖里的文妙真人來說,卻是可以接受的理由。否則為啥他努力在圣人身邊表現了這么多年,也沒有撈到一個名份。而這普通仙人,只是頭一次面見圣人,就能得到自己近千年努力都觸摸不到的東西!

于是文妙真人討好的笑臉背后隱約可見怨婦般的嫉妒。被這種糅合了若干種情緒的目光盯著,楊易不由得有些汗毛凜立,更是渾身不自在起來。還好保持這種感覺的時間不長,因為文妙真人交代了拜師儀式的時間之后就快速的離去了,沒有想象中的與楊易聯絡一番感情。這估計也是因為面對著楊易,這個讓他非常嫉妒的幸運兒,文妙真人再也無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緒而保持笑臉了吧。

三天之后,在三十三天太清清微觀的大殿里,老聃高坐在上首,兩側則是站立著的圣人門下。左側有十二人,都是圣人入室弟子,右側七人,卻是如同楊易般的記名弟子。除了這些人,整個大殿再無旁人,這大出楊易的意料之外。他本以為圣人說是籌備,定然會有門派以外的仙人前來觀禮,卻不料只是自家師徒的大聚會。

儀式還沒有開始,楊易把注意力放到了即將成為他同門師兄弟的兩列仙人身上。入室弟子和記名弟子雖然同是大羅金仙,但給楊易的感覺卻絕不相同。不是說記名弟子人數少些,就氣勢弱些。而是僅就單獨拉出一位入室弟子和記名弟子來比較,楊易也會感覺是那入室弟子的份量重些,實力也更強些。

這種感覺毫無來由,要說有些許端倪,也就是在入室弟子身上楊易第二次感受到了蠻荒的氣息。也就是這種氣息讓楊易直覺認為入室弟子的道行要高些。

不同于上次從圣人眼中感受到的永恒和無邊的空間,這種蠻荒氣息還遠遠達不到那種程度。只是悠久,古樸,純粹,這些由直覺生成的感受隨著那氣息同步蔓延在心神之中。這已經是楊易第二次有這種感覺了,上一次感受到這種氣息還是在原始天尊的入室弟子蘭陵真人身上。

‘看來是否具有這種氣息,也可以作為分辨大羅金仙道行高下的一個因素。’楊易心里想著,‘否則沒可能如此巧合,但凡是理論上實力強些的大羅金仙身上都帶有這種味道。’

轉過頭來再看那幾位記名弟子,這種氣息全無。楊易暗暗揣測,‘是道行高了之后記名弟子才會轉為入室弟子?還是成為入室弟子之后圣人給單獨開了小灶?’暫時楊易還不能肯定是哪種可能,但估計前一種猜測的可能性要大些。至于道理,楊易說不上來,純粹是對圣人的一種信心,一種相信圣人能做到公平對待弟子的信心。

圣人位于上首端坐,閉目合眼,下面是左右共19位先入門的清虛觀弟子,楊易敏銳的感知能力使他在一片笑意之下卻察覺不出一絲友善。不友善歸不友善,但是入室弟子帶給楊易的感覺還是要遠遠的好于其他幾位記名弟子。

蔑視,這是楊易從入室的12位同門那里感受到的訊息。雖然這種感覺并不美妙,但是楊易也只能心中暗暗自嘲,‘誰讓我此時實力不如人!就是有老師做主收為弟子,可是人家心底里的本能反應總是一個幸運到一步登天的弱者而已。照樣不予同等地位看待。’

相對于入室弟子,從記名弟子那里傳過來的敵意甚至可以說是殺氣就讓楊易心中暗自警惕,‘好濃重的敵意!看來以后要對這七人多加小心了!’

正在楊易胡思亂想之際,圣人緩緩睜開了雙眼。與此同時,那喚作蹈厲的道童也自殿外步入殿中,行至圣人左方后側站定,揚言開口道:“時辰已到,新弟子入門典禮開始。”此言一出,下首站立著的所有圣人弟子,也包括楊易,都開始作勢整理衣袖,整理完成之后都端然肅立,區別只是楊易立于中央,而其他弟子側與兩旁。接著就聽那兼作司儀的蹈厲道童高聲唱道:“清微觀新弟子終南道人上前拜師行禮——。”這句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從那蹈厲道童的口中唱出,聲音綿延連續,尾音裊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