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林丹汗
第914章林丹汗
“恭喜盧帥全復遼東。”在收復了寧古塔之后,滿桂等眾將紛紛向盧象升道賀,“自此,禍亂我大明數十年的東虜之禍終于等以平復,盧帥當居首功。”
“此言差矣,若非陛下先后兩次御駕親征,在遵化和遼東接連殲滅建奴主力,我等如今那會這般輕松就打到此處。”盧象升雖然性子耿直,但也不是完全不知道官場門道之人,要是蠻貴他們這番話傳出去,恐怕那些御史言官彈劾的奏章就能立刻堆滿陛下的書桌。
“盧帥說的是,是我等冒昧了。”這一番話語也讓滿桂等人警覺起來,要是追根究底的話,他們剛才那番話可是有些不敬,于是連忙轉換話題,“眼下那岳托尚未授首,不知盧帥打算如何處置?某愿率領一隊兵馬北上追擊,將岳托的首級獻于盧帥面前。”
“殺雞焉用宰牛刀,如今岳托麾下的兵馬已經所剩無幾,又豈用得著諸位出面,還是給那些年輕人一點機會吧。”說罷盧象升發布號令,從新軍中選拔了幾名青年將領,讓他們率領一堆精銳兵馬沿著岳托消失的方向展開追擊。
隨后,他親筆書寫了一封捷報,派出八百里快騎日夜兼程送往京城,然后送到了李悠的手中,收到這樣的好消息李悠自然大喜過望,“好,盧象升立此大功,當受封爵之賞,吏部和兵部速速去核實盧象升和滿桂等人還有軍中眾將士的功績,早日擬定個章程出來,等他們回京之后就立刻頒發賞賜。”當初許下的諾言現在終于可以兌現了。
“恭喜吾皇,賀喜吾皇。”過去數十年,建奴就好像一朵烏云一眼籠罩在大明的頭頂,讓這些大大小小的官員一日也無法安歇,現在奴酋洪太以及努爾哈赤的其余子孫紛紛授首,建奴青壯要么死于戰場之上,要么被送到大明哥弟充當苦役,這朵烏云終于可以散去了,從徐光啟、張之極、王洽到曹化淳、王承恩等人的臉上,無不洋溢著難以掩飾的喜色。
“如今建奴和科爾沁蒙古已經被我大明所殲滅,邊關上還不安分的恐怕就只有林丹汗了,如今我大明兵威正盛,正好借此機會徹底了解此僚。”李游將目光移向王洽,“兵部即刻開始整理林丹汗之消息,待盧象升等人班師回朝、領取賞賜之后就選拔合適的將領北上,命他們將林丹汗擒入京中。”消滅了林丹汗,了解了北方的邊患,接下來就可以考慮收復西域的問題了,放任如此廣袤的土地由別人控制,可不是李悠想要的結果。
大明在西北地區直接控制的地帶在嘉峪關以東,嘉峪關向西至沙州、哈密,是明朝實行羈縻統治的地區,大明初年雖然設置了哈密衛,但到了嘉靖年間已經為吐魯番所吞并;大明沒有像漢唐一樣掌控西域的原因眾多;首先大明的北方一直面臨著比漢唐時更嚴重的威脅,先有蒙古,其后是韃靼、瓦剌,如今又是建奴和林丹汗,大明應對北方的威脅已經頗為吃力;其次,大明的軍事實力比起漢唐來還是頗有不足,前期相對帖木爾帝國處于守勢,中期敗于瓦剌,后期內亂打了三大征,沒機會向西擴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經過蒙古的破壞,西北的絲綢之路已經逐漸衰退,而海貿的興起則讓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物可以通過海船通往西方,西北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朝廷對西域的渴求自然也隨之降低。
但現在的局勢已經完全不同,建奴已經徹底被李悠所解決,就算岳托依然在逃也無法再對大明造成什么麻煩,而北方的林丹汗實力孱弱,比起皇太極來實在是差得遠了,解決他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已,相信新軍很快就能擊敗蒙古,了解北方的威脅,讓大明有實力將自己的軍隊派往西北。
對李悠來說,雖然如今西北的商業價值已經大大降低,而此處的氣候環境也不適合耕種,但卻并不意味著西域就一無是處,別的不說,就是西域的地理位置也讓他無法放棄,掌控了西域就等于掌控了中亞,無論是應對日后羅剎的進攻還是向外擴張都是大有好處的,并且還可以以此為支點,將青藏高原徹底納入中央朝廷的掌控之中。
另外,大明遲早是要進入工業化的,工業化的發展需要原料產地的廣袤的商品市場,而放眼大明四周,倭國和朝鮮人口太少,南洋諸國同樣如此,唯有天竺有這個體量吃下大明未來海量的商品,日后英國憑借天竺這塊殖民地,讓本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奠定了日后大英帝國獨霸全球的基礎,大明距離天竺比英國更近,沒道理讓他們占據這個好處。
而且比起那些兇狠殘忍、生性懶惰的南洋土著,受千年以來的宗教影響,變得越來越順服的天竺人似乎是更合適的殖民統治對象,君不見他們至今都對壓榨了他們數百年的英國人么有多少仇恨,甚至連官方的語言依舊使用的是英語,日后也是通過非暴力的手段獲取了獨立自主的地位,統治這片土地可比統治南洋諸國容易多了。
當然這些事情尚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準備,起碼得等到九邊的將士重新完成整編之后才會考慮正式進軍西域的問題,憑借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等西北邊鎮如今的兵馬恐怕是沒辦法完成李悠的任務的。
嗯,等盧象升回京之后他就可以不用再領兵出征了,讓他留在軍中主持武學,然后滿桂駐守遼東,宣大鎮則可以考慮讓曹文詔執掌,陳繼盛、毛承祿、曹變蛟、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可派往西北編練各座邊鎮的士兵。
李悠很快在心中決定好了對這些人的安排,無論處于什么原因,讓一名將軍長時間執掌同一支軍隊終究不是什么好事,這樣的安排對大明和他們都有好處。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